图书介绍

医学哲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医学哲学
  • 刘虹,张宗明,林辉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89453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18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44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医学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编 医学之形而上3

第一章 医学哲学概述3

第一节 医学哲学的研究对象3

一、医学的形而上学情结3

二、医学形而上的问题4

三、医学哲学是医学中的哲学4

第二节 医学哲学的理论体系5

一、医学哲学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框架5

二、医学哲学的思维方式6

第三节 医学哲学的地位和作用10

一、我国医学哲学的发展10

二、医学哲学在人文医学中的作用10

第四节 学习和研究医学哲学的意义和方法12

一、学习医学哲学的意义12

二、学习和研究医学哲学的方法14

第二章 医学哲学思想探源16

第一节 希波克拉底的医学哲学思想16

一、希波克拉底医学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16

二、希波克拉底医学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17

三、希波克拉底医学哲学思想评价19

第二节 《黄帝内经》的医学哲学思想20

一、《黄帝内经》是“医学哲学之宗”20

二、《黄帝内经》对医学普遍问题的研究21

三、《黄帝内经》的历史局限性的医学哲学分析26

第三节 《希波克拉底文集》和《黄帝内经》的比较27

一、《黄帝内经》与《希波克拉底文集》的共同特征28

二、《黄帝内经》与《希波克拉底文集》的差异29

第三章 哲学与西医学30

第一节 古代哲学对西医学的影响30

一、人是特殊的物质本体30

二、人是独有的精神本体31

三、人的灵魂和肉体的冲突32

第二节 近现代哲学对西医学的影响34

一、笛卡儿和培根的哲学思想对医学的影响34

二、机械论哲学思想对医学的影响35

三、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对生命本质的揭示37

第三节 当代科学主义、人本主义思潮对西方医学的影响38

一、科学主义思潮对医学的影响38

二、人本主义思潮对医学的影响39

三、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文主义思潮认识方法的整合40

第四章 哲学与中医学42

第一节 “天人合一”与中医整体观42

一、“天人合一”思想的主要内容42

二、“天人合一”思想是自然观与方法论的统一44

第二节 气一元论与中医学理论基石44

一、元气论自然观的主要内容44

二、元气论自然观对中医学的影响46

第三节 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学纲领方法论46

一、阴阳学说与中医学“死生之本”47

二、五行学说与中医学人体系统的构筑48

三、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学生长点的确立49

第二编 医学之本55

第五章 医学的本体55

第一节 医学本体的界说55

一、哲学的本体和医学的本体55

二、人的生命本质57

第二节 生命的生存状态60

一、健康:生命存在的正常状态60

二、疾病:生命存在的异常状态63

三、亚健康:生命存在的中介状态67

四、准生命:生命存在的特殊状态69

第三节 生命的基本属性74

一、生命基本属性的概念74

二、生命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75

三、生命三重属性理论的认识论意义76

第四节 生命的层次境界77

一、人与自然78

二、人与社会84

三、人与宗教88

第五节 生命的辩证范畴95

一、生理与心理96

二、结构与功能98

三、同化与异化100

四、遗传与变异102

五、动态与稳态104

六、整体与局部106

七、时间与空间109

第六节 生命的死亡原理112

一、死亡观念的历史碰撞112

二、死亡原理的现代阐明119

三、死亡原理的医学运用123

第六章 医学构成与医学目的125

第一节 医学的构成125

一、医学的学科性质125

二、医学的基本构成127

第二节 医学的目的131

一、医学目的的概念131

二、医学目的问题的提出132

三、现代医学目的133

第三节 医学构成与医学目的的互动关系135

一、医学构成对医学目的的影响135

二、医学目的对医学构成的影响136

三、医学构成与医学目的统一于医学发展的实践过程中137

第三编 医学之思141

第七章 医学认识主体的三维结构141

第一节 医学认识主体的知识结构141

一、医学认识主体知识结构的概念和类型141

二、医学认识主体应具备的知识143

第二节 医学认识主体的能力结构144

一、医学认识主体能力结构的基本框架144

二、医学认识主体的几种主要能力145

第三节 医学认识主体的人格结构146

一、人格的概念及其结构147

二、医学认识主体的人格结构148

第八章 医学认识客体的一般问题151

第一节 病人的客体特征151

一、病人角色151

二、病人意识154

三、病人行为160

第二节 病人个体差异162

一、病人个体差异的哲学预见和医学证实162

二、病人个体差异的制约因素163

三、病人个体差异和病患共同特征168

四、病人个体差异的医学哲学分析169

第三节 疾病的一般过程171

一、疾病过程性原理171

二、疾病过程的发展阶段172

三、疾病过程的中介环节175

四、疾病过程的动力因素178

五、疾病过程原理的临床意义179

第四节 疾病的复杂性181

一、疾病复杂性原理181

二、疾病复杂性原理的医学哲学证明182

三、疾病复杂性的意义188

第九章 医学语言189

第一节 医学语言的属性、特征和意义189

一、医学语言的含义和属性189

二、医学语言的特征191

三、医学语言的临床意义193

第二节 医学语言的哲学分析196

一、语言是医学产生和发展的本质要件196

二、医学语言是医学思维存在的本质要件197

第十章 临床认识的基本范畴201

第一节 正常与异常201

一、正常与异常涵义的一般界定201

二、正常和异常的医学界定203

三、正常和异常的医学哲学分析206

第二节 个体与群体206

一、个体和群体的概念和关系206

二、面对个体和群体的医学208

第三节 典型与非典型210

一、典型与非典型的涵义210

二、典型症状与非典型症状211

三、典型疾病与非典型疾病211

四、典型病例与非典型病例212

五、典型症状、疾病和病例的相对性212

第四节 原发症和并发症215

一、原发和并发的涵义215

二、并发的制约因素216

三、并发症制约因素的类型和作用217

四、并发症防治的思维方法219

第五节 特殊病征和一般病征221

一、特殊病征和一般病征的概念和关系221

二、特殊病征和一般病征的临床意义222

第四编 医学之重227

第十一章 医学价值概述227

第一节 医学价值的概念227

一、价值的释义227

二、医学价值的释义227

第二节 医学价值的属性、关系和功能229

一、医学价值的属性229

二、医学价值的关系229

三、医学价值的功能231

第三节 医学价值的实现231

一、医学价值的实现的含义231

二、医学价值实现的制约因素232

三、医学价值实现中的价值冲突234

第十二章 医学的基本价值235

第一节 展现人的生命价值是医学的基本价值235

一、医学基本价值的界定235

二、医学基本价值的特征、表现和意义236

第二节 医学基本价值的核心和本质236

一、救护生命是医学基本价值的核心236

二、生命至上是医学基本价值的本质237

三、反对将人作为手段238

第十三章 医学的非基本价值239

第一节 医学的人文价值239

一、医学人文价值存在的必然性239

二、关爱生命是医学人文价值的核心241

三、求真、崇善、尚美、达圣是医学人文价值的本质241

第二节 医学的经济价值243

一、医学经济价值的双重内涵243

二、非经营性医学经济价值的表象和本质245

三、唯经济价值论批判246

第五编 医学之道249

第十四章 医学发现的一般方法249

第一节 医学发现及其基本类型249

一、医学发现249

二、医学发现的类型250

三、医学发现的模式251

第二节 医学问题与医学假说253

一、医学问题的实质253

二、医学问题提出的途径255

三、医学科研选题256

四、医学假说258

第三节 医学发现中的逻辑方法260

一、比较与类比260

二、归纳与演绎262

三、分析与综合204

第四节 医学发现中的非逻辑方法266

一、联想与想像266

二、直觉与灵感268

第五节 医学发现中的机遇270

一、医学发现中的机遇及其类型270

二、医学发现中机遇产生的客观原因和认识根源271

三、机遇在医学发现中的作用272

四、机遇的捕捉273

第六节 医学技术发明的方法275

一、医学技术发明方法的特点275

二、医学技术发明方法的指导原则276

三、医学技术发明的一般方法278

第十五章 医学研究的一般方法281

第一节 临床观察与医学实验方法281

一、临床观察281

二、医学实验283

第二节 医学研究中的数学方法285

一、数学方法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286

三、医学数学模型方法288

第三节 系统科学方法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289

一、医学科学方法的发展289

二、系统科学方法在医学研究中的意义291

三、医学系统方法的一般原则293

第四节 社会科学方法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297

一、社会科学方法在医学研究中的意义297

二、医学研究中常用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298

第五节 循证医学及其方法300

一、循证医学及其基本特征300

二、循证医学的基本方法301

三、循证医学的方法论意义302

第十六章 临床诊断思维的一般方法304

第一节 拟诊的建立304

一、建立临床拟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04

二、拟诊建立的方法305

第二节 病因的探究311

一、疾病的因果联系311

二、病因的一般类型313

三、病因探究的逻辑方法318

第三节 诊断的确定324

一、拟诊有待于向确诊转化324

二、确诊的基本要求324

三、确诊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325

第四节 误诊的反思326

一、误诊的基本原因326

二、减少和避免误诊的基本方法330

第十七章 临床治疗思维的一般方法333

第一节 治疗的决策333

一、临床治疗决策的基本原则333

二、临床治疗决策中的一般问题335

第二节 预后的分析338

一、预后研究的意义和目的338

二、预后的类型339

三、治疗预后一般制约因子340

四、改善预后的途径343

五、预后研究的前景345

第十八章 医学的起源349

第一节 动物的本能救护是医学的源头349

一、救护本能与医疗行为349

二、求食本能与医药知识350

三、动物(古猿)本能救护行为转化为人类医疗活动的历史图景351

第二节 巫术医学是人类医学的早期形态353

一、原始思维与巫医353

二、巫医——早期的医学形态354

第三节 劳动、个人在医学起源中的作用356

一、劳动与经验医学的诞生356

二、个人在医学起源中的作用356

第十九章 医学发展的动力356

第一节 医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杠杆358

一、人类对健康的需要是医学发展的内在动力358

二、科学技术是推动医学发展的杠杆359

第二节 医学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361

一、经济:医学发展的基础条件361

二、政治:医学发展的体制保证362

三、教育:医学发展的人才基地362

四、战争:医学发展的特殊环境362

五、管理:医学发展的枢纽工程363

六、理性:医学发展的灵魂之光363

第二十章 医学模式与医学范式的发展364

第一节 古代医学模式与医学的前范式时期364

一、关于范式理论和医学模式364

二、古代医学:前范式时期367

第二节 近代生物医学模式与科学范式的形成369

一、近代西医学的建立与发展369

二、生物医学模式与医学的科学范式371

第三节 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科学—人文范式的形成372

一、现代生物医学的发展372

二、现代医学发展中提出的人文社会学问题373

三、现代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及科学—人文范式的转变375

第二十一章 中西医学范式的差异与结合377

第一节 中西医学范式的差异377

一、中西医学范式形成的社会文化环境差异377

二、中西医学范式的比较379

第二节 中西医学的交流与汇通383

一、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383

二、中西医学的汇通383

第三节 中西医学结合及其发展趋势385

一、对中西医学结合的认识发展385

二、何谓“中西医学结合”?386

三、中西医学结合的必然性388

第二十二章 医学的本质391

第一节 医学对象——人的社会性是医学社会人文性的出发点391

一、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391

二、人身心的社会需求是医学社会人文性的出发点393

第二节 致病因素的社会性是医学社会人文性的根本依据394

一、人类健康的头号社会杀手: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394

二、各种绝症、超级病毒的社会之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395

三、从精神心理人手的社会致病源:竞争、紧张、快节奏的社会环境396

第三节 医学工作目标与措施的社会性是医学社会人文性的最终体现397

一、医学目标关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397

二、医学社会性措施是医学社会人文性的集中表现398

第二十三章 医学的人文境界401

第一节 医学的精神401

一、医学的科学精神401

二、医学的人文精神402

第二节 医学的境界404

一、古代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的一体化404

二、近代以来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分离405

三、现代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重新走向融合406

第三节 医学的终极目标407

一、医学的终极目标是对人的终极关怀407

二、医学的终极关怀是医学人文精神的精髓409

参考书目4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