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原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19/30592977.jpg)
- 卢鸿德,彭兴祥主编;郭必康,赵宝甫,黄吉繁,刘沛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002360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333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4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1
一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1
第一章 绪论1
二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继承6
三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的活动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是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14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功能14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17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19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23
一 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的深刻变化23
二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要求26
三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28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31
一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31
第二章 世界的本质31
二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和反映38
三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42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44
一 联系是物质世界所固有的属性44
二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46
三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48
一 规律及其客观性51
第三节 物质世界的运动发展的规律性51
二 客观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54
第三章 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57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57
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57
二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60
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3
第二节 量变质变规律68
一 质、量、度68
二 量变和质变71
三 量变质变规律的客观普遍性及其形式的多样性73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75
一 肯定和否定75
二 否定之否定78
三 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及其形式的特殊性80
第四章 认识物质世界的辩证过程86
第一节 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86
一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86
二 实践的特点和基本形式89
三 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92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96
一 由实践到认识96
二 由认识到实践101
三 认识运动的无限发展过程104
第三节 客观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06
一 客观真理107
二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12
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16
四 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20
第五章 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发展动力125
第一节 社会历史前提与社会结构125
一 社会生产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前提125
二 社会系统的诸结构及其相互联系129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140
一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40
二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46
三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51
第三节 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54
一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54
二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159
三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价值观164
一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70
第六章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170
第一节 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170
二 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174
第二节 剩余价值规律180
一 剩余价值的生产180
二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86
三 资本主义剥削的隐蔽性189
第三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192
一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92
二 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195
第四节 垄断资本主义199
一 一般垄断资本主义199
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07
三 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209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设想与社会主义现实215
一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科学设想215
第七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215
二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设想与社会主义现实的关系21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222
一 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222
二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2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多种模式231
一 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多样性231
二 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类型233
第八章 国家与政党236
第一节 国家与政党的本质236
一 国家的起源和本质236
二 国家的类型和形式239
三 政党的本质和作用244
第二节 资产阶级国家与资产阶级政党245
一 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和特点245
二 资产阶级政党制度及其在资产阶级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249
三 资产阶级民主的历史进步性、虚伪性和局限性254
第三节 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民主257
一 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和形式257
二 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和职能261
三 社会主义民主263
四 国家的消亡267
第四节 无产阶级政党268
一 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268
二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271
三 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275
第九章 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279
第一节 革命和改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79
一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279
二 社会革命的根源和条件281
三 马克思主义怎样看待社会改良和改良主义283
一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和道路284
第二节 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革命284
二 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和前途29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95
一 社会主义改革的动因和性质295
二 社会主义改革的指导原则和检验标准299
第十章 共产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30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斗争305
一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历史必然性305
二 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经济联系的必然性309
三 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对立和斗争310
第二节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313
一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313
二 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319
第三节 共产主义必将获得最后胜利322
一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322
二 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条件325
三 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