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一届会员研究成果评选 获奖研究报告 1998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一届会员研究成果评选 获奖研究报告 1998](https://www.shukui.net/cover/28/34909408.jpg)
- 张育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7504924873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970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98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一届会员研究成果评选 获奖研究报告 1998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信贷资产证券化——操作方法与政策建议1
1.1 信贷资产证券化:一个亟待实践的创新2
1.2 资产证券化的运作原理9
1.3 资产证券化的运作工具24
1.4 资产证券化涉及的问题38
1.5 资产证券化运作的政策安排44
第二篇 论政府对股票市场的监管51
2.1 政府管制理论与股票市场监管52
2.2 对股票市场监管的信息经济学解释54
2.3 政府对股票市场监管的价值判断——公平、公正与公开58
2.4 中国股票市场监管的实践及进一步发展的思考60
第三篇 1997年度上市公司“做账达标”行为研究及相应政策建议63
3.1 研究的基点和范围64
3.2 1997年上市公司业绩“达标”的“做账”行为研究65
3.3 政策建议71
第四篇 中国证券公司风险防范研究90
4.1 引言91
4.2 关于券商风险的一般理论描述91
4.3 风险来源94
4.4 风险生成机制100
4.5 风险分类105
4.6 风险评估与测定110
4.7 其他国家或地区券商风险防范的经验113
4.8 中国券商风险管理工具的设计118
4.9 结束语128
第五篇 湖南省政府财务顾问报告132
5.1 湖南经济发展分析:经济增长特点、方式、来源132
5.2 利用资本市场,构建湖南经济“二次飞跃”的产业平台140
5.3 资本运营: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与上市政策156
第六篇 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研究165
6.1 明察秋毫:我国券商的风险构成166
6.2 前车之鉴:中外券商的风险教训典例174
6.3 沉舟侧畔:我国券商的风险管理现状177
6.4 未雨绸缪:面向新世纪的风险管理与监控180
第七篇 中国电信1998年行业报告198
7.1 综述198
7.2 行业概况203
7.3 资源分析224
7.4 投资分析242
7.5 市场分析246
7.6 产业分析261
7.7 公司分析271
7.8 行业的前景分析291
第八篇 国家股转让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294
8.1 关于国家股股权转让案例的一个简单统计295
8.2 股权结构设计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295
8.3 国家股转让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298
8.4 结束语305
第九篇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变更模式研究及其监管政策建议307
9.1 1997年以前控股股东变更案例的回顾308
9.2 资产重组模式的识别309
9.3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变更的动因分析312
9.4 新控股股东的特性分析及影响评价314
9.5 控股股东变更后内部资产重组对上市公司影响的考察319
9.6 监管控股股东变更的政策建议322
第十篇 配股风险及其防范325
10.1 不容忽视的现象325
10.2 配股风险及其对各方造成的影响328
10.3 配股风险存在的原因分析332
10.4 配股风险的防范335
10.5 结束语338
第十一篇 上市公司经理人调查系列报告339
11.1 市场竞争与市场秩序339
11.2 资产重组调查报告353
11.3 财务报告与利润包装调查376
11.4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调查392
第十二篇 证券法体系的比较及《证券法》有关问题的研究406
12.1 证券法体系的比较研究406
12.2 《证券法》中一些规定的依据探讨417
12.3 《证券法》对证券经营机构的影响425
第十三篇 住房货币化改革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433
13.1 我国住房制度的变迁433
13.2 住房货币化对房地产类上市公司的影响437
13.3 住房货币化对证券市场资金的影响457
第十四篇 ST公司的“内部人控制”与高资产负债率492
14.1 ST公司资本结构——负债累累492
14.2 ST公司的治理结构——约束机制不健全493
14.3 ST公司的症结所在——“内部人控制”495
14.4 ST公司的深层启示499
第十五篇 资本市场发展的新动力501
15.1 推动资本市场发展的新动力501
15.2 推动资本市场发展的现实考虑505
15.3 资产重组作为资本市场发展新动力的制度环境511
第十六篇 深市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研究515
16.1 前言516
16.2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宏观背景分析517
16.3 深市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动因分析518
16.4 深市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目标分类分析520
16.5 深市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目标和发生可能性比较预测528
16.6 深市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效应分析538
16.7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信息披露分析542
16.8 结论546
第十七篇 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研究568
17.1 中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必要性569
17.2 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路径选择582
17.3 适时推出股指期货的研究593
第十八篇 资本市场与高等级公路建设604
18.1 前言604
18.2 世界公路发展现状和趋势606
18.3 我国公路发展历程和差距610
18.4 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发展规划614
18.5 我国公路建设的历史性机遇619
18.6 资本市场与公路建设621
18.7 我国公路投融资体制评析623
18.8 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投融资渠道评析626
18.9 上市公司与公路建设639
18.10 关于利用资本市场推运高等级公路发展的几点建议650
第十九篇 香港金融保卫战研究661
19.1 金融市场失败和对冲基金661
19.2 香港金融体系的特征666
19.3 对冲基金的战术构想及其实施669
19.4 8月:港府入市干预673
19.5 9月:香港无战事680
19.6 香港金融保卫战的评价和意义683
第二十篇 国外证券公司发展经验和运作方式研究688
20.1 国外证券公司的历史发展与现状688
20.2 国外证券公司的制度框架与运作方式特点分析697
20.3 借鉴国际经验,促进我国证券公司发展709
第二十一篇 深市上市公司亏损问题研究716
21.1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亏损状况分析716
21.2 亏损原因分析728
21.3 从体制和经营机制上分析上市公司亏损原因750
21.4 扭亏对策分析760
第二十二篇 从世界产业转移看中国产业重组——兼论中国券商在重组中的作用782
22.1 世界性产业转移的历程及影响782
22.2 中国产业重组的背景和调整方略790
22.3 中国券商在产业重组中的作用804
22.4 结束语808
第二十三篇 产业基金与产业结构调整810
23.1 产业基金出台的宏观背景810
23.2 我国产业基金的现状816
23.3 产业基金的内容818
23.4 发展我国产业基金的步骤821
23.5 稳步、健康地发展我国的产业基金824
第二十四篇 发展西部资本市场,铸就西部21世纪辉煌827
24.1 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现状及其特征828
24.2 西部资本市场现状与问题829
24.3 西部资本市场展望和政策建议841
第二十五篇 世纪末风云变幻,湖北上市公司如何应对?845
25.1 优良的业绩塑造了“湖北板块”的良好形象845
25.2 洪水给湖北上市公司带来挑战与机遇850
25.3 加大调整,锐意创新,再上新台阶857
第二十六篇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实证分析861
26.1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现状861
26.2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873
26.3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缺陷存在的原因与对策881
第二十七篇 “创新股票”与中国股市的发展890
27.1 创新——股市发展的原动力891
27.2 定向股票——公司重组方式创新点893
27.3 美国定向股票重组案例897
27.4 我国上市公司的重组901
27.5 资产重组增发新股概念股904
27.6 结束语906
第二十八篇 我国财务顾问业的发展、现状和评析907
28.1 财务顾问的界定907
28.2 我国财务顾问业产生的背景分析908
28.3 企业资本运营中的财务顾问的具体运作910
28.4 我国财务顾问业的发展概况919
28.5 我国财务顾问业发展评析921
第二十九篇 利用证券市场发展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模式研究927
29.1 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928
29.2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外部环境930
29.3 深沪上市高新技术企业分析936
29.4 利用证券市场发展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模式选择945
第三十篇 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持股状况研究及改进高管持股制度的政策建议957
30.1 引言:宏观视角中的高管人员持股957
30.2 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持股:现状、效果和问题958
30.3 改进中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制度的政策建议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