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型城市化的实现路径与制度创新研究 城乡统筹的视角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型城市化的实现路径与制度创新研究 城乡统筹的视角
  • 俞云峰著 著
  • 出版社: 哲学宗教与社会学出版中心
  • ISBN:9787520300094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64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276页
  • 主题词:城市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型城市化的实现路径与制度创新研究 城乡统筹的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言1

一 研究的主要意义1

二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3

(一)国外主要的城市化理论研究3

(二)关于中国城市化道路探索研究5

(三)关于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关系研究9

(四)关于新型城市化的理论研究10

(五)关于城市化制度创新的研究12

(六)研究述评13

三 本研究的逻辑框架14

第二章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新型城市化:概念、特征与互动机制17

一 新型城市化的概念——一个研究综述17

二 城乡统筹视角下新型城市化的特征20

(一)以农村人口向城镇居民转变为核心20

(二)以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21

(三)以城乡均质化理念为引领21

(四)以城乡产业链一体化为支撑21

(五)以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为前提22

(六)以城乡发展统筹规划为先导22

(七)以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为依托22

(八)以城乡环境自然和谐为落脚点23

三 新型城市化与统筹城乡的互动关系23

(一)统筹城乡发展能有力地促进城市化23

(二)加快城市化进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途径24

(三)走城乡统筹的新型城市化道路26

第三章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新型城市化:指标体系与测度评价28

一 城市化指标体系研究的简要回顾28

二 新型城市化指标评价体系的构架与测度方法30

(一)新型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0

(二)统计分析方法35

(三)数据来源与指标说明36

三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新型城市化测量与评价37

(一)综合测评结果分析37

(二)分维度测评结果分析41

第四章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新型城市化:城乡失衡与制度成因48

一 我国城市发展与城乡关系演变的简要回顾48

(一)改革开放前:城市发展缓慢,乡村凋敝48

(二)改革开放后:城市快速发展,差距不减反增50

(三)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起步阶段52

二 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失衡的具体表现53

(一)城乡空间结构失衡53

(二)城乡产业结构失衡55

(三)城乡经济发展失衡56

(四)城乡资源配置失衡60

三 传统城市化战略对城乡失衡的影响作用64

(一)城乡发展战略的影响64

(二)城乡二元制度的影响67

第五章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新型城市化:实现路径与重点环节71

一 发达国家城市化的推进路径71

(一)以工业化为动力推动城市化71

(二)交通工具革命与交通网络建设助推城市群的实现72

(三)大城市先集中而后分散,形成大都市圈73

(四)农村与农业现代化为城市化提供推力73

(五)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快城市化质量提升74

(六)降低迁移障碍,加大保障力度,促进人口流动75

二 城乡统筹视角下新型城市化推进路径的主要选择76

(一)以农业人口市民化为根本推进新型城市化77

(二)以三次产业升级为动力推进新型城市化77

(三)以加快城乡统筹为切入点推进农村城市化78

(四)以城乡要素的合理配置为基础推进新型城市化78

(五)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与扩散效应,优化城市空间布局79

(六)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上”“下”结合推进新型城市化79

三 城乡统筹视角下新型城市化路径实现的重点环节80

(一)以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为动力,带动新型城市化发展81

(二)加快小城市培育,发挥小城市统筹城乡的节点作用81

(三)加快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城市化质量82

(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破除人口城市化的壁垒82

(五)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提高人口与土地城市化效率82

(六)深化义务教育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促进人口理性流动83

(七)深化行政与财政体制改革,创新城市化发展机制83

第六章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84

一 新型工业化是新型城市化重要的驱动力85

(一)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与特征85

(二)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市化的作用机理89

(三)发挥新型工业化在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的动力机制作用93

二 农业现代化是新型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95

(一)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目标95

(二)农业现代化是新型城市化的重要推力97

(三)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措施99

三 案例:杭州未来科技城与新型城市化发展102

(一)杭州未来科技城规划概况102

(二)杭州未来科技城的创新实践103

(三)杭州未来科技城的发展目标105

(四)未来科技城对杭州新型城市化进程的提升效应107

第七章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新型城市化:城镇体系与小城市培育110

一 构建科学合理、城乡统筹的新型城镇体系110

(一)关于城镇体系问题研究的简要回顾110

(二)构建科学合理新型城镇体系的重点113

二 以小城市培育为重点,发挥其统筹城乡的节点作用118

(一)小城市培育在城乡统筹与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119

(二)小城市培育的探索与成效——以浙江为例121

(三)在国内加快推广小城市培育试点的建议128

三 案例:浙江乐清市柳市镇小城市培育的实践131

(一)柳市镇三年小城市培育取得的成绩132

(二)柳市镇实施小城市培育的主要措施134

(三)未来3年柳市镇小城市培育发展目标136

第八章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新型城市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38

一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139

(一)农村生产与生活性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落后139

(二)城乡义务教育质量不平衡141

(三)城乡医疗卫生资源不平衡143

(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有别144

二 当前城乡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46

(一)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突出矛盾146

(二)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难点147

三 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149

(一)构建农村公共服务投资多元化机制149

(二)实现城乡公共服务规划一体化151

(三)建立科学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区域间财政能力均衡151

(四)发挥村民自治作用,维护农民利益152

(五)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壮大农村经济实力152

四 案例:海宁市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的实践153

(一)海宁市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优势153

(二)海宁市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做法与成效155

(三)海宁市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的经验159

第九章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新型城市化:户籍制度改革162

一 户籍制度改革的简要回顾163

(一)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164

(二)大中城市户籍管理制度改革166

(三)统一城乡户籍登记制度改革172

二 户籍制度改革呈现的特点173

(一)渐进性与非系统性173

(二)城市利益导向174

(三)地方区域特色175

三 人口流动与户籍需求的调查176

(一)我国人口流动的趋势176

(二)进城务工人员的户籍需求181

四 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难点184

(一)人口过度集中致使大城市户籍改革难度较大184

(二)小城镇户籍的吸引力差异明显185

(三)农民就地城镇化的热情不高186

五 户籍制度改革的对策187

(一)修订《户籍法》,依法推进户籍制度改革187

(二)分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188

(三)分类实施户籍制度改革190

第十章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新型城市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194

一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相关研究194

二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形成199

(一)改革开放前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199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形成199

(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制度的形成200

三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面临的难题201

(一)耕地保护与集约化利用中的问题202

(二)城乡建设用地有效利用与征地问题203

(三)农民土地利益的保护与兑现问题205

四 各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践的一些探索206

(一)重庆市“地票交易”模式206

(二)深圳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207

(三)嘉兴市“两分两换”改革208

五 关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建议210

(一)修订完善土地制度相关法律法规210

(二)制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211

(三)强化土地资源用途管制212

(四)改革征地制度,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213

(五)改革调整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213

(六)积极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214

六 案例:浙江省德清县农村“三权”制度改革215

(一)德清县农村“三权”制度改革试点的内容215

(二)德清县农村“三权”制度改革试点取得的经验217

(三)农村“三权”制度改革对新型城市化的价值219

第十一章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新型城市化:教育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221

一 改革与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制度221

(一)义务教育制度对新型城市化的影响221

(二)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制度成因222

(三)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改革要点226

二 改革与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230

(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230

(二)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突出问题231

(三)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233

第十二章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新型城市化:行政与财政体制改革236

一 建立有利于新型城市化的行政层级管理体制236

(一)行政层级管理体制对城市化的主要束缚236

(二)构建有利于新型城市化的行政层级管理体制238

二 加快促进新型城市化的财政体制改革241

(一)城市化进程中的地方财政困境242

(二)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的几个要点246

参考文献2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