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燕赵历史文献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燕赵历史文献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4/34753210.jpg)
- 秦进才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7101050727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72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80页
- 主题词:历史-文献-研究-河北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燕赵历史文献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博采众长集大成——燕赵文化人的学术特点1
(一)博采众长集大成与时代的需要1
(二)燕赵文化中博采众长集大成的成就举例7
(三)博采众长集大成成功者的特点11
第一章 燕赵古代历史文献窥管17
一燕赵古代历史文献叙略17
(一)文献数量时空分布不平衡20
(二)文献类别齐全而系统24
(三)世家大族、政治中心与燕赵古代历史文献45
(四)任重道远的燕赵古代历史文献研究51
二《荀子》与孝道管窥61
(一)性恶论与孝道62
(二)孝行理论的继承与修正66
(三)孝治理论的贡献73
三西汉群臣上酬刻石探微83
(一)发现、名称与著录83
(二)年代考证综述补遗90
(三)上酬、上寿与上畴、上酬96
(四)史料价值浅说98
四 由长信宫灯铭文说阳信家铜器的最初所有者问题102
(一)汉代尚主制度与如淳注104
(二)刘揭父子与汉初列侯制度111
(三)没收赃物制度与阳信家铜器114
(四)长信宫与阳信家铜器116
(五)阳信家铜器的范围与铭文考释119
五 明刑部尚书张国彦夫妇合葬墓志铭校点考释122
(一)张国彦夫妇合葬墓志铭标点122
(二)张国彦夫妇合葬墓志铭考释127
(三)张国彦夫妇合葬墓志铭的史料价值略说143
六 大觉寺所藏清代契约文书史料价值浅谈149
(一)北京清代寺院经济活动的可靠记录150
(二)北京清代社会经济活动的缩影155
(三)大觉寺清代历史的真实记载164
第二章 燕赵近代历史文献探微171
一 燕赵近代历史文献叙略171
(一)近代社会变迁与燕赵历史文献171
(二)燕赵近代历史文献成就举例174
(三)繁重迫切的整理研究任务186
二 张之洞著述编撰特点初探190
(一)钟情著述的态度191
(二)经世致用的风格194
(三)善集众人之长的特色198
三 张之洞著述的类型203
(一)撰写的著述203
(二)编纂的著述204
(三)遗失与未完成的著述205
(四)托名与伪造的著述206
四 张之洞著述的流传209
(一)多种多样的流传形式210
(二)角色不同的传播人员213
(三)不同时期的流传特点220
(四)张之洞著述流传原因浅说224
五 张之洞著述版本举要228
(一)稿本229
(二)抄本231
(三)刊本235
六 《张之洞家书》辨伪273
(一)内容荒谬的家书273
(二)家书传播的源流282
(三)伪造家书的真相285
(一)《传家遗墨》所录诗文的来源出处288
七 《张文襄公传家遗墨》初探288
(二)《传家遗墨》与张之洞姓名称谓290
(三)《传家遗墨》与张之洞学术思想倾向300
第三章 燕赵地方史志文献求是308
一 燕赵地方史志文献叙略308
(一)燕赵地方史志文献的著录309
(二)燕赵地方志文献纂修管窥311
(三)燕赵地方史文献举例339
(四)燕赵地方志文献举例350
二 《大清畿辅先哲传》校证举要363
(一)地名谬误364
(二)科举年代错谬369
(三)姓名讹误374
(四)官名错乱375
(五)年代错讹377
三 点校本《大清畿辅先哲传》标点摘瑕383
(一)不识姓名而标点失误383
(二)不知地名而标点失误385
四 光绪《畿辅通志·明列传》校证举要389
(一)科举年代失误391
(二)地名谬误396
(三)年代讹误397
五 光绪《畿辅通志·明列传》人物收录辨误401
(一)因沿袭旧志而误收401
(二)因地名相同而误收404
(三)因籍贯不同而误收407
六 民国《河北通志稿》编撰始末410
(一)频繁的人事变更411
(二)纷纭的体例设想413
(三)艰难的编撰过程418
七 略论民国《河北通志稿》420
(一)继承中的删削增益421
(二)发展中的革新创造425
(三)残缺而珍贵的方志文献428
附 录432
五十年来河北古籍整理研究的回顾与前瞻432
主要参考文献447
后 记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