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量刑标尺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量刑标尺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78/34427425.jpg)
- 赵廷光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14924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83页
- 文件大小:81MB
- 文件页数:515页
- 主题词:量刑-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量刑标尺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实现量刑公正与精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3
引言 “估堆量刑”是产生量刑偏差的根源3
第一章 法定刑“中间线”是量刑公正的生命线9
第一节 法定刑幅度宽窄与量刑偏差没有必然联系9
一、法定刑幅度“过于宽泛”不是产生量刑偏差的原因9
二、我国法定刑幅度“过于宽泛”是以偏盖全的伪命题11
三、偏离法定刑“中间线”另行确定“量刑起点”是对刑法的失敬13
第二节 法定刑“中间线”是从重与从轻处罚的自然分水岭16
一、近代西方著名刑法学者关于法定刑“中间线”的论述17
二、日本刑法学者关于法定刑“中间线”的争论18
三、我国刑法学者关于法定刑“中间线”的争论20
第三节 “量刑精确制导”是我国量刑改革的最佳选择23
一、量刑精确制导的概念23
二、科学量刑方法是实现量刑精确制导的关键24
三、数学思维是开启量刑公正的钥匙25
四、法定刑“中间线”是量刑公正的主轴和标杆27
第二章 依法构建量刑标尺,科学计算刑罚程度29
第一节 量刑的对象只能是罪行29
一、罪名与罪行的关系29
二、罪行与犯罪构成的关系30
三、基本犯罪构成与派生犯罪构成的关系31
四、罪行与法定刑的关系31
第二节 法定刑应当转换为刻度分明的量刑标尺33
一、法定刑是罪行轻重的概括表达方式33
二、法定刑应当表现为刻度分明的量刑标尺37
三、量刑标尺的概念与基本特征39
第三节 依法构建量刑标尺的根据和步骤40
一、“虚拟徒刑”是依法构建量刑标尺的科学方法40
二、“虚拟徒刑”的法律根据和计算方法41
三、“虚拟徒刑”的哲理基础和法理依据43
四、依法构建量刑标尺的步骤44
第四节 完善减轻处罚幅度的立法建议47
一、减轻处罚幅度是多数量刑标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47
二、限制减轻处罚不应实行双重标准48
三、法定刑无减轻空间但犯罪人有减轻情节的应当免除处罚51
四、减轻处罚幅度的进一步完善51
第三章 理性评价量刑情节,科学计算罪责程度53
第一节 严格区分定罪情节与量刑情节是量刑公正的基本保障53
一、定罪情节与量刑情节的概念53
二、定罪情节与量刑情节的区别55
三、犯罪未完成形态具有定罪情节和量刑情节的二重性55
第二节 量刑标尺与量刑情节的关系58
一、量刑标尺的内部结构与外部联系58
二、从重从轻处罚空间一般应能分别容纳两个积满分的相应量刑情节59
第三节 量刑情节只有转换为罪责程度才能转换为刑罚程度61
一、量刑情节是理性评价罪责程度的唯一根据61
二、“犯罪轻重”是多功能从宽处罚情节功能选择的主要根据61
三、量刑情节理性评价“积分”是揭示罪责程度的科学方法64
第四节 从重从轻处罚情节理性评价模型65
一、理性评价从重从轻处罚情节的“两大支柱”65
二、从重从轻处罚情节“两个层面两个层次的五级评价模型”66
三、“两个层面两个层次五级评价模型”的优越性69
第五节 减轻处罚情节的理性评价模型与免除处罚情节的积分前提73
一、减轻处罚情节的理性评价模型73
二、免除处罚情节的积分前提75
第六节 正确适用量刑情节的其他问题76
一、一罪多个情节积分应当“整合”为一种积分76
二、“其他单功能从宽处罚情节”的正确适用80
三、正确对待“可以型”情节和酌定量刑情节81
第四章 “积分”、“刻度”两相对应,求解量刑最佳适度83
第一节 人身刑适用的最佳适度84
一、单个量刑情节积分与量刑标尺的数量关系85
二、数情节“同向竞合”积分与量刑标尺的数量关系86
三、数情节“逆向竞合”积分与量刑标尺的数量关系87
四、虚拟徒刑回归原本的惩罚性质与宣告刑的确定87
第二节 资格刑适用的最佳适度89
一、单处剥夺政治权利的计算方法89
二、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计算方法90
三、特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计算方法93
第三节 财产刑适用的最佳适度93
一、财产刑的适用根据和适用范围93
二、限额罚金刑的量刑最佳适度96
三、没收财产刑的计算方法101
四、建议将“无限额罚金刑”修改为“限额罚金刑”103
第四节 缓刑考验期、数罪并罚执行刑期的计算方法和完善免除处罚的立法建议105
一、缓刑考验期的计算方法105
二、有期自由刑数罪并罚“执行刑期”的计算方法106
三、完善免除处罚的立法建议110
第五章 《量刑专家系统》是实现量刑公正的高科技平台112
第一节 人工智能软件是“量刑精确制导论”研究成果的最佳载体112
一、电脑是人脑的产物112
二、《量刑专家系统》是当代高科技在刑事审判中的具体应用114
第二节 《量刑专家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主要特点116
一、量刑对象确认系统和量刑标尺系统117
二、量刑情节检索系统121
三、量刑情节理性评价积分系统124
四、量刑建议系统(刑罚适用的最佳适度)126
第二编 量刑标尺体系及其适用罪行135
引言 量刑标尺是实现量刑公正的基本前提135
第一章 极重罪行的量刑标尺及其适用罪行140
第一节 第1号量刑标尺:“处死刑或者可以判处死刑”140
一、本量刑标尺基本内容140
二、本量刑标尺示意图形141
三、本量刑标尺适用罪行及其是否并处附加刑141
第二节 第2号量刑标尺:“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142
一、本量刑标尺基本内容142
二、本量刑标尺示意图形143
三、本量刑标尺适用罪行及其是否并处附加刑143
第三节 第3号量刑标尺:“处15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144
一、本量刑标尺基本内容144
二、本量刑标尺示意图形145
三、本量刑标尺适用罪行及其是否并处附加刑145
第四节 第4号量刑标尺:“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145
一、本量刑标尺基本内容145
二、本量刑标尺示意图形146
三、本量刑标尺适用罪行及其是否并处附加刑146
第二章 重大罪行的量刑标尺及其适用罪行151
第一节 第5号量刑标尺:“处15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151
一、本量刑标尺基本内容151
二、本量刑标尺示意图形151
三、本量刑标尺适用罪行及其是否并处附加刑152
第二节 第6号量刑标尺:“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152
一、本量刑标尺基本内容152
二、本量刑标尺示意图形153
三、本量刑标尺适用罪行及其是否并处附加刑153
第三节 第7号量刑标尺:“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160
一、本量刑标尺基本内容160
二、本量刑标尺示意图形161
三、本量刑标尺适用罪行及其是否并处附加刑161
第四节 第8号量刑标尺:“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162
一、本量刑标尺基本内容162
二、本量刑标尺示意图形163
三、本量刑标尺适用罪行及其是否并处附加刑163
第五节 第9号量刑标尺:“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164
一、本量刑标尺基本内容164
二、本量刑标尺示意图形164
三、本量刑标尺适用罪行及其是否并处附加刑165
第六节 第10号量刑标尺:“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166
一、本量刑标尺基本内容166
二、本量刑标尺示意图形167
三、本量刑标尺适用罪行及其是否并处附加刑167
第七节 第11号量刑标尺:“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169
一、本量刑标尺基本内容169
二、本量刑标尺示意图形169
三、本量刑标尺适用罪行及其是否并处附加刑170
第三章 严重罪行的量刑标尺及其适用罪行174
第一节 第12号量刑标尺:“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174
一、本量刑标尺基本内容174
二、本量刑标尺示意图形175
三、本量刑标尺适用罪行及其是否并处附加刑175
第二节 第13号量刑标尺:“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180
一、本量刑标尺基本内容180
二、本量刑标尺示意图形181
三、本量刑标尺适用罪行及其是否并处附加刑181
第三节 第14号量刑标尺:“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189
一、本量刑标尺基本内容189
二、本量刑标尺示意图形190
三、本量刑标尺适用罪行及其是否并处附加刑190
第四节 第15号量刑标尺:“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198
一、本量刑标尺基本内容198
二、本量刑标尺示意图形199
三、本量刑标尺适用罪行及其是否并处附加刑199
第五节 第16号量刑标尺:“处1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200
一、本量刑标尺基本内容200
二、本量刑标尺示意图形201
三、本量刑标尺适用罪行及其是否并处附加刑202
第四章 较轻罪行的量刑标尺及其适用罪行203
第一节 第17号量刑标尺:“处2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203
一、本量刑标尺基本内容203
二、本量刑标尺示意图形204
三、本量刑标尺适用罪行及其是否并处附加刑204
第二节 第18号量刑标尺:“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204
一、本量刑标尺基本内容204
二、本量刑标尺示意图形205
三、本量刑标尺适用罪行及其是否并处附加刑205
第三节 第19号量刑标尺:“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07
一、本量刑标尺基本内容207
二、本量刑标尺示意图形208
三、本量刑标尺适用罪行及其是否并处附加刑208
第四节 第20号量刑标尺:“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13
一、本量刑标尺基本内容213
二、本量刑标尺示意图形214
三、本量刑标尺适用罪行及其是否并处附加刑214
第五节 第21号量刑标尺:“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215
一、本量刑标尺基本内容215
二、本量刑标尺示意图形216
三、本量刑标尺适用罪行及其是否并处附加刑216
第六节 第22号量刑标尺:“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218
一、本量刑标尺基本内容218
二、本量刑标尺示意图形219
三、本量刑标尺适用罪行及其是否并处附加刑219
第七节 第23号量刑标尺:“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罚金”220
一、本量刑标尺基本内容220
二、本量刑标尺示意图形221
三、本量刑标尺适用罪行及其是否并处附加刑221
第五章 次轻罪行的量刑标尺及其适用罪行222
第一节 第24号量刑标尺:“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222
一、本量刑标尺基本内容222
二、本量刑标尺示意图形222
三、本量刑标尺适用罪行及其是否并处附加刑223
第二节 第25号量刑标尺:“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24
一、本量刑标尺基本内容224
二、本量刑标尺示意图形224
三、本量刑标尺适用罪行及其是否并处附加刑225
第三节 第26号量刑标尺:“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剥夺政治权利”231
一、本量刑标尺基本内容231
二、本量刑标尺示意图形232
三、本量刑标尺适用罪行及其是否并处附加刑233
第四节 第27号量刑标尺:“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233
一、本量刑标尺基本内容233
二、本量刑标尺示意图形234
三、本量刑标尺适用罪行及其是否并处附加刑234
第五节 第28号量刑标尺:“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38
一、本量刑标尺基本内容238
二、本量刑标尺示意图形238
三、本量刑标尺适用罪行及其是否并处附加刑238
第六节 第29号量刑标尺:“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241
一、本量刑标尺基本内容241
二、本量刑标尺示意图形242
三、本量刑标尺适用罪行及其是否并处附加刑242
第七节 第30号量刑标尺:“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244
一、本量刑标尺基本内容244
二、本量刑标尺示意图形245
三、本量刑标尺适用罪行及其是否并处附加刑245
第六章 轻微罪行的量刑标尺及其适用罪行248
第一节 第31号量刑标尺:“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48
一、本量刑标尺基本内容248
二、本量刑标尺示意图形249
三、本量刑标尺适用罪行及其是否并处附加刑249
第二节 第32号量刑标尺:“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50
一、本量刑标尺基本内容250
二、本量刑标尺示意图形250
三、本量刑标尺适用罪行及其是否并处附加刑251
第三节 第33号量刑标尺:“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251
一、本量刑标尺基本内容251
二、本量刑标尺示意图形252
三、本量刑标尺适用罪行及其是否并处附加刑252
第四节 第34号量刑标尺:“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253
一、本量刑标尺基本内容253
二、本量刑标尺示意图形254
三、本量刑标尺适用罪行及其是否并处附加刑254
第五节 第35号量刑标尺:“处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55
一、本量刑标尺基本内容255
二、本量刑标尺示意图形255
三、本量刑标尺适用罪行及其是否并处附加刑256
第六节 第36号量刑标尺:“处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56
一、本量刑标尺基本内容256
二、本量刑标尺示意图形256
三、本量刑标尺适用罪行及其是否并处附加刑257
第七节 第37号量刑标尺:“处拘役”257
一、本量刑标尺基本内容257
二、本量刑标尺示意图形257
三、本量刑标尺适用罪行及其是否并处附加刑258
第三编 一般量刑情节及其来源和根据261
引言 量刑情节体系是量刑公正的重要保障261
第一章 从重处罚情节及其来源267
第一节 法定从重处罚情节体系267
一、刑法规定的总则性“从重处罚情节”有2种267
二、刑法规定的分则性“从重处罚情节”有36种268
第二节 司法解释规定的分则性从重处罚情节体系273
第三节 酌定从重处罚情节284
一、犯罪“主体方面”的酌定从重处罚情节有5种285
二、犯罪“心态方面”的酌定从重处罚情节有4种286
三、犯罪“行为方面”的酌定从重处罚情节有12种287
四、犯罪“客体方面”的酌定从重处罚情节有8种290
五、犯罪“其他方面”的酌定从重处罚情节有4种293
第二章 从轻处罚情节及其来源295
第一节 司法解释规定的分则性“从轻处罚情节”295
第二节 酌定从轻处罚情节299
一、犯罪“主体方面”的酌定从轻处罚情节有9种299
二、犯罪“心态方面”的酌定从轻处罚情节有5种301
三、犯罪“行为方面”的酌定从轻处罚情节有9种302
四、犯罪“客体方面”的酌定从轻处罚情节有5种305
五、犯罪“其他方面”的酌定从轻处罚情节有6种307
第三章 多功能从宽处罚情节及其来源309
第一节 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情节311
一、刑法规定的总则性“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情节”有5种311
二、司法解释规定的分则性“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情节”有6种312
第二节 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情节314
一、刑法规定的总则性“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情节”有7种314
二、司法解释规定的分则性“从轻处罚或者减轻处罚情节”有11种316
第三节 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情节320
一、刑法规定的总则性“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情节”有8种320
二、刑法规定的分则性“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情节”有5种322
三、司法解释规定的分则性“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情节”有4种323
第四节 司法解释规定的分则性酌情从宽处罚情节325
第五节 司法解释规定的分则性“从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情节”326
第六节 司法解释规定的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情节328
第四章 单功能从宽处罚情节及其来源330
第一节 有关适用死刑、“死缓”和无期徒刑的单功能从宽处罚情节331
一、“不判处死刑”的情节有2种331
二、“一般不应当判处死刑”的情节有3种331
三、“一般不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情节有7种332
四、“一般不判处无期徒刑”的情节有1种334
第二节 有关免责、免刑和减轻处罚的单功能从宽处罚情节334
一、“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节有2种334
二、“可以免予刑事处罚”的情节有5种335
三、“可以减轻处罚”的情节有2种336
第四编 定罪剩余的选择要件转化而来的从重处罚情节339
引言 定罪剩余的选择要件理所当然转化为从重处罚情节339
第一章 定罪剩余的行为方式转化而来的从重处罚情节342
第一节 “二同择一”的定罪剩余行为方式转化而来的从重处罚情节342
第二节 “三同择一”的定罪剩余行为方式转化而来的从重处罚情节352
第三节 “四同择一”的定罪剩余行为方式转化而来的从重处罚情节362
第四节 “五同择一”的定罪剩余行为方式转化而来的从重处罚情节369
第五节 “六同择一”的定罪剩余行为方式转化而来的从重处罚情节374
第二章 定罪剩余的犯罪对象转化而来的从重处罚情节376
第一节 “二同择一”的定罪剩余犯罪对象转化而来的从重处罚情节376
第二节 “三同择一”的定罪剩余犯罪对象转化而来的从重处罚情节389
第三节 “五同择一”的定罪剩余犯罪对象转化而来的从重处罚情节398
第四节 “七同择一”的定罪剩余犯罪对象转化而来的从重处罚情节398
第五节 “八同择一”的定罪剩余犯罪对象转化而来的从重处罚情节399
第三章 定罪剩余的危害结果转化而来的从重处罚情节401
第一节 “二同择一”的定罪剩余危害结果转化而来的从重处罚情节401
第二节 “三同择一”的定罪剩余危害结果转化而来的从重处罚情节407
第四章 定罪剩余的异属性选择要件转化而来的从重处罚情节412
第一节 “两异择一”的定罪剩余犯罪构成要件转化而来的从重处罚情节412
第二节 “三异择一”的定罪剩余犯罪构成要件转化而来的从重处罚情节428
第三节 “四异择一”的定罪剩余犯罪构成要件转化而来的从重处罚情节436
第四节 “五异择一”的定罪剩余犯罪构成要件转化而来的从重处罚情节439
第五节 “七异择一”的定罪剩余犯罪构成要件转化而来的从重处罚情节441
第六节 “八异择一”的定罪剩余犯罪构成要件转化而来的从重处罚情节441
附表443
附表1 罪名与罪行结构分章节统计表443
附表2 法定刑与罪行配置一览表444
附表3 犯罪构成要件体系一览表446
附表4 法定刑幅度是否“过于宽泛”与适用罪行统计表447
附表5 减轻处罚幅度立法建议一览表448
附表6 量刑情节体系分类分布统计表450
附表7 中国刑法“罪责刑”关系示意图451
附表8 减轻处罚幅度刑罚量及其空间宽度刻度一览表452
附表9 定罪剩余的选择要件转化而来的从重处罚情节统计表453
附表10 (Ⅰ、Ⅱ)法定刑“主刑刻度月”与“中间线刑罚量”一览表454
附表11 财产刑及其适用罪行分类分布统计表456
附表12 量刑情节理性评价积分登记表457
附表13 一罪多情节积分“整合”为“一种积分”登记表459
附表14 现行刑法罪名、罪行与法定刑一览表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