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青龙河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地质特征及金矿成矿规律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青龙河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地质特征及金矿成矿规律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7/34350384.jpg)
- 罗殿文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7116032436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83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9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青龙河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地质特征及金矿成矿规律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言1
一、位置、交通和自然经济地理1
二、区域构造背景与研究意义1
三、区域研究状况2
第二章 青龙河花岗绿岩带地质特征3
第一节 花岗绿岩带地层特征3
一、地层划分及其特征3
(一)地层划分3
(二)宏观地质特征3
(三)岩石组合特征6
(四)成生时代6
二、绿岩带地层旋回特征8
三、原岩建造及其特征9
(一)岩石化学分析图解9
(二)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特征14
(四)构造环境探讨18
(三)原岩建造特征18
第二节 花岗质岩石特征20
一、花岗质岩石宏观特征20
(一)安子岭片麻岩20
(二)柏和松片麻岩20
(三)柳各庄片麻岩21
(四)牛心山片麻岩21
(五)同位素测年结果21
(一)岩石类型22
(六)柳各庄片麻岩的时代归属22
二、花岗质岩石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22
(二)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26
三、形成环境及成因探讨28
第三节 花岗绿岩带构造地质35
一、青龙河花岗绿岩带构造特征35
(一)构造运动期次划分35
(二)双山子期构造35
(三)朱杖子期构造37
(四)问题讨论38
二、新太古代构造带的特征40
(一)双山子构造带特征40
(二)朱杖子构造带特征40
三、花岗绿岩带构造环境41
第三章 青龙河绿岩带物化探特征42
第一节 地球物理特征42
一、区域岩石物性特征42
二、区域岩石的磁性特征43
三、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44
(一)重力场特征44
(二)磁场特征44
第二节 地球化学特征45
一、区域不同地质单元水系沉积物中微量元素含量特征45
二、微量元素组合特征45
(二)区域控矿磁场特征46
(一)区域控矿重力场信息46
第三节 物化探找矿模型探讨46
一、区域控矿物探信息46
四、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47
(二)局部场和区域场分离47
(一)重力导数和延拓计算47
第四节 物化探数据处理47
一、重力异常数据处理47
三、重砂找矿信息47
(二)原生晕特征47
(一)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47
二、区域地球化学找矿信息47
二、磁场数据处理48
三、图件编制48
第四章 金矿地质特征49
第一节 绿岩带金矿特征49
一、绿岩带金矿床的含义49
二、绿岩带金矿主要类型49
(二)韧性剪切带同构造晚期脉状金矿床的矿化特征50
三、绿岩带金矿矿化特征50
(一)韧性剪切带同构造期层状浸染状金矿床矿化特征50
(三)强烈改造的后期再生型金矿床的矿化特征51
四、矿石类型与围岩蚀变特征51
(一)矿石物质成分与矿石类型51
(二)围岩蚀变51
第二节 青龙河花岗岩-绿岩带金矿分布特征52
第三节 典型金矿床特征54
一、半壁山金矿床54
(一)控矿地质条件54
(二)矿床特征56
(三)围岩蚀变特征58
(四)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60
(五)成矿物质来源探讨62
(六)矿床成因类型67
二、苗杖子金矿床68
(一)控矿地质条件68
(二)矿床特征68
(三)围岩蚀变69
(四)矿床成因类型69
第四节 金矿的成矿时期及矿质来源探讨70
一、金的成矿物质来源探讨70
(一)绿岩带金矿的产出特点70
(二)绿岩带含金岩系与矿石矿化元素、微量元素的相关性70
(三)成矿物质来源70
(四)成矿热液来源70
(五)成矿热液流体迁移沉淀的物化条件70
二、成矿时期的探讨71
(三)方法组合72
(二)找矿标志72
(一)地质特征72
二、综合找矿模型研究内容与方法72
一、综合找矿模式的建立72
第一节 成矿预测远景区选择72
第五章 青龙河花岗绿岩带型金矿的评价及成矿预测72
(一)异常模型72
(二)地球物理特征73
(三)地球化学73
(四)重矿物特征73
一、×××I类成矿远景区74
(三)矿床特征74
(二)地质特征74
(一)分布范围74
(一)I类远景区74
第二节 成矿远景区特征及评价74
(三)Ⅲ类远景区74
(二)Ⅱ类远景区74
三、成矿远景区的分类74
(四)物化探特征75
(三)物化探特征76
(六)与已建模型对比76
(五)重矿物特征76
(一)地质特征77
(二)矿床特征77
二、×××Ⅱ类成矿远景区77
(二)物化探及重矿物特征78
(二)物化探特征78
(一)地质特征78
五、×××Ⅲ类成矿远景区78
(三)矿化特征78
四、××Ⅲ类成矿远景区78
(一)地质特征78
(三)矿化特征78
(二)物化探特征78
(一)地质特征78
三、×××一带Ⅱ类成矿远景区78
第三节 靶区圈定及工作建议79
结论82
主要参考文献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