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珍爱生命 远离艾滋病 生命必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珍爱生命 远离艾滋病 生命必读](https://www.shukui.net/cover/3/34331648.jpg)
- 李碧建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750672853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09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31页
- 主题词:艾滋病-防治-普及读物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珍爱生命 远离艾滋病 生命必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关于艾滋病1
第一节 艾滋病的发现、由来、病理分析、分期及诊断标准1
一、艾滋病的发现1
二、艾滋病的由来2
三、艾滋病的病理分析2
四、艾滋病的分期4
五、艾滋病的病原学以及致病机理9
六、艾滋病的诊断标准10
七、艾滋病病毒的主要检测方法11
第二节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14
一、性传播14
二、血液传播18
三、母婴传播23
四、人工授精传播24
五、器官移植传播24
六、医源性传播24
七、哪些情况不会感染艾滋病25
八、艾滋病目前在全球的传播情况27
第三节 艾滋病的预防43
一、无针对性的预防措施44
二、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45
三、艾滋病毒感染者应避免艾滋病毒的再传播45
五、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的家庭预防46
四、艾滋病病毒污染物的消毒46
六、对感染艾滋病的母亲及所生孩子的几项保护性建议47
七、什么是高危人群48
八、如何使用避孕套49
九、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的成功经验65
第四节 艾滋病的治疗75
一、几种常见的治疗艾滋病的药物76
二、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76
三、相关药物的负面影响85
四、关于治疗的费用问题86
五、艾滋病药物研究的新进展89
六、艾滋病病毒天然免疫91
第二章 中国的艾滋病问题92
第一节 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情况92
一、艾滋病“泊入”我国93
二、我国近年艾滋病疫情报告94
三、我国艾滋病流行的时间分布98
四、我国艾滋病流行的地区分布99
五、我国艾滋病流行的人群分布112
六、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的估计及预测114
七、我国艾滋病传播和感染的主要渠道114
八、我国现行的主要预防措施133
九、我国艾滋病疫苗的研究进展情况141
第二节 艾滋病对我国的危害142
一、艾滋病是21世纪我国面临的最大挑战144
二、预防艾滋病事关我国的国家安全151
第三节 我国在预防艾滋病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63
一、吸毒、卖淫缥娼等丑恶行为在短期内难以根除165
二、对高危人群行为干预不足165
三、城乡流动人口增多给预防艾滋病带来巨大的困难166
四、针对男性同性恋人群的干预活动少167
五、投入不足167
六、针对艾滋病的宣传不力168
七、多部门合作预防艾滋病的局面尚未全面形成169
九、与艾滋病相关的法律不健全170
八、贫困仍然是艾滋病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170
十、对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社会歧视十分严重171
十一、青春期性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173
十二、“鸡尾酒”药物的本地化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174
十三、我国现行医疗保健系统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需要175
第三章 全球可资借鉴的艾滋病防治经验176
第一节 乌干达防治艾滋病的主要经验176
一、乌干达概况176
二、乌干达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情况177
三、乌干达预防艾滋病传播的主要经验179
第二节 其他国家的艾滋病预防经验220
一、艾滋病预防项目的重点是男性220
二、传统观念的束缚242
三、宗教与艾滋病247
四、男性同性恋不可取253
五、吸食毒品的恶果258
六、关爱犯人——被人遗忘的问题263
七、军队艾滋病——谁都不愿涉足的问题267
八、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心声270
第四章 中国的出路275
第一节 正确认识我国艾滋病低流行时期的问题和挑战275
一、艾滋病低流行国家所面临的挑战276
二、艾滋病低流行国家能保持多低的流行率279
三、艾滋病低流行国家使用的艾滋病分类系统的作用281
四、适用于艾滋病低流行国家的检测方法283
五、有效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包括个人、环境和相关因素286
第二节 观念的改变289
一、性观念的改变290
二、对“歧视”说“不”326
三、正确认识针对高危人群的相关于预措施339
四、艾滋病人能否结婚和生育347
第三节 行为的改变352
一、通过交流改变行为——低流行场所预防艾滋病的里程碑352
二、法律是改变行为的保证363
三、建立协调互动的宣传、预防、关爱机制372
后记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