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财政风险问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武小惠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ISBN:750870826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60页
- 文件大小:128MB
- 文件页数:380页
- 主题词:财政管理:风险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财政风险问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财政风险成因33
第一节 财政风险内涵34
一、内生性财政风险与外生性财政风险35
二、内生性风险与政府(债务)之间的关系38
三、目前财政风险观点40
四、观点的主要缺陷分析41
五、分析财政风险缺陷的启示43
六、研究财政风险注意问题44
第二节 财政风险基本特点与性质48
一、国民要承担福利损失48
二、公共福利再分配效应49
三、经济生活中的客观存在49
第三节 财政风险特征51
一、转轨性51
二、传导性52
第四节 财政风险成因53
一、财政风险成因53
二、地方财政风险成因55
三、直面中国财政危机55
四、财政风险深层次成因56
五、税权划分加大了财政风险因素57
六、产生财政风险的深刻因素57
第五节 财政风险渊源58
一、源于财政支出的风险59
二、财政风险呈上升趋势60
第六节 研究财政风险的启示62
一、必须要有综合观念62
二、必须要有大局观念62
三、对当前财政风险的基本评价63
第七节 财政风险定性分析68
一、定性分析的基本理由69
二、财政风险量度需注意的问题71
第二章 积极财政政策评析72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72
一、历史背景72
二、主要内容73
第二节 文献综述76
一、财政赤字成为中国经济的隐忧77
二、赤字规模开始有所控制78
三、积极财政政策的双刃剑效应79
第三节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质是“赤字政策”82
一、赤字政策不能长期使用82
二、怎样看待赤字连年攀升85
三、赤字规模仍在可控范围85
四、在发展中控制风险87
五、积极财政政策功不可没88
六、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89
七、“淡出”的原因91
第四节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95
一、阻碍因素95
二、无效表现96
三、影响机制97
第五节 继续推行积极财政政策风险巨大97
一、短期政府行为长期化97
二、政府在公共产品提供等领域发挥作用99
三、对积极财政政策的不同意见100
第六节 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问题103
一、赤字财政政策可持续性的涵义103
二、基本衡量指标104
第七节 稳健的财政政策108
一、内涵109
二、政策转向恰逢其时110
三、政策转向的实质111
第三章 赤字财政可持续性实证分析113
第一节 赤字财政出台背景113
一、财政赤字的可持续性115
二、财政赤字与债务问题116
三、财政赤字与信贷紧缩117
第二节 赤字财政风险的可持续性119
一、实际效益和预期效益的偏差120
二、直接风险小于间接风险121
三、财政风险矩阵方程123
四、通缩与通胀下的财政赤字风险125
第三节 如何规避财政风险126
一、财政赤字风险要素透明化126
二、财政赤字风险责任明确化126
三、财政赤字风险负担分散化127
四、财政赤字风险控制前瞻化127
第四章 国债政策可持性及财政风险度量129
第一节 国债的主要问题129
一、国债政策的定位与目标129
二、国债的发债空间131
三、国债的作用与规模132
四、国债种类的多样化和期限的合理搭配133
五、国债持有主体的合理选择133
六、正确确定国债利率133
七、正确确定国债规模133
第二节 国债政策可持续性及财政风险135
一、内部因素引起136
二、国债政策可持续性139
三、外部因素引起142
第三节 国债规模扩张146
一、未来扩张的三种模式146
二、国债规模的单因素预测147
三、国债规模及财政风险标准151
第五章 外债风险154
第一节 我国外债规模现状155
一、外债结构155
二、外债来源157
第二节 外债风险157
一、外债规模理论157
二、外债的现实风险158
第三节 外债风险控制和管理161
一、外债额度理论界定161
二、衡量外债规模指标161
第四节 外债潜在风险162
一、国际商业贷款比重偏大163
二、外债使用效益欠佳164
三、外债管理约束软化164
四、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165
五、防范债务风险165
第六章 县乡财政风险167
第一节 地方财政风险表现与成因168
一、内生的财政风险169
二、外在的财政风险170
三、潜在的财政风险170
第二节 县级财政状况171
一、地方财政风险的债务之忧171
二、虚假数字唱衰中国经济172
三、中国仍须警惕173
四、质疑“3万亿亏空”174
第三节 县乡财政经济运行困难175
一、欠发工资问题175
二、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能力有限176
三、负债导致基层财政风险176
四、财政赤字县乡数量进一步上升177
五、地区间县乡财政发展差距拉大177
第四节 县乡财政困难的主要成因178
一、经济增长缓慢179
二、吃皇粮人口持续增长180
三、财力上收过多182
四、收支缺口公开暴露183
五、重城轻乡的分配偏向184
第五节 县乡财政收支总量分析185
一、结构分析187
二、自给能力系数偏低188
第六节 县乡财政困难的财政体制性诱因190
一、财权与“事权”(职责)划分模式不对称191
二、政府层级过多降低收入划分的可行性192
三、财政支出标准决策权集中与紊乱并存193
四、实证分析194
五、省以下财政体制的基本构想——减少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197
六、安徽省实行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199
七、合理形成推进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大思路202
八、为县乡财政困难把脉203
第七节 县乡地方财政风险的化解与防范204
一、切实重视县乡财政风险205
二、健全改革财政体制209
三、科学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209
四、加快完善转移支付制度210
五、强化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212
六、加快预算管理等制度的改革创新215
七、加快行政体制的改革和政府级次的调整216
八、加强对县域经济的财政金融支持218
第七章 社会保障财政风险219
第一节 国外社会保障的财政风险220
一、发达国家面临财政风险的特点220
二、发展中国家面临财政风险的特点222
第二节 国外社会保障基金筹资发展趋势225
一、筹资模式从现收现付制向完全积累制发展225
二、管理方式从社会统筹制向个人账户制发展226
三、筹资形式从缴费制向缴税制发展227
第三节 社会保障体系中养老金隐性债务227
一、养老生活保障的财政风险228
二、失业保险的财政风险229
三、“低保”的财政风险229
四、体制原因形成的财政风险229
五、案例支撑:太原市社会保障制度230
第四节 职工养老金改革236
一、中国的养老金改革236
二、养老金隐性债务和体制转轨239
第五节 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现状及问题242
一、方法上政出多门242
二、管理上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243
三、使用上不能专款专用243
第六节 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筹资体制的思考244
一、根据保障项目实行相应的筹资模式244
二、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实施部分积累制模式245
三、逐步开征社会保障税246
第八章 国有企业债务与财政风险247
第一节 国有企业债务248
一、债务规模过大248
二、国家对产业发展的支持249
三、对其他企业的非正常担保249
四、债务重组中的财政支持过大250
五、亏损企业的财政挂账250
六、企业直接融资的风险250
七、主体税种设计缺陷造成的后果251
第二节 国有企业债务对财政风险的影响251
一、债务支出结构不利于政府目标的实现252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复杂性加重了财政风险的发生252
三、“风险大锅饭”的制度性存在252
四、国有银行不良资产与政府债务256
五、引发财政赤字261
六、国有企业债务拖累财政262
七、财政介入国有企业债务陷入更深困境262
第三节 财政风险产生原因262
一、政府替国有企业承担风险264
二、公共预算对政府行为的软约束266
三、政企关系不顺270
四、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模糊271
五、经济贫困的结果273
第四节 化解和防范财政风险的对策273
一、强化企业投资融资的风险约束机制273
二、重构政企关系274
三、财政预算的硬约束与财政支出政策的合理化274
四、转变政府管理行为275
第九章 案例研究:山西高速公路建设债务实证分析276
第一节 地方政府债务276
一、地方债务风险277
二、地方债务风险的成因280
第二节 高速公路资金来源的单一化形成债务284
一、弥补财政赤字的资金来源因素286
二、债务风险控制管理和债务负担率289
三、具体指标与高速公路债务关系理论分析290
第十章 建立预警机制防范财政风险296
第一节 财政风险的危害298
一、财政风险的危害298
二、财政风险的防范299
第二节 编制财政风险预算303
一、财政风险预算303
二、编制预算的必要性304
三、编制预算的可行性305
第三节 构建财政风险预警系统的基本思路306
一、可行性分析306
二、指标体系的原则308
三、指标体系的构建308
第四节 积极防范财政风险的对策318
一、财政风险防范对策319
二、地方财政风险预警机制323
第五节 对财政风险程度的估计及避险思路331
一、财政风险规避的基本思路331
二、建立财政风险预警机制的对策333
第十一章 国外防范财政风险经验339
第一节 各国财政风险340
一、财政收入风险340
二、财政支出风险341
第二节 美国防治地方财政危机342
一、防治地方财政危机的实践——费城个案342
二、美国防治地方财政危机的特点343
第三节 美国防治地方财政危机的实践对我国的启示345
一、从战略高度认识我国地方财政风险345
二、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政府间事权责任346
三、尽快建立财政危机准备金制度346
四、加强对地方的制度约束347
五、制定合理的财政危机标准347
六、建立起完善的应对财政危机的法律制度347
第四节 各国防范财政风险的经验348
一、美国模式348
二、具体做法349
三、新西兰模式350
第五节 地方债的突出特点351
一、国债优先给予地方债发行优惠政策351
二、对债务还本付息比例有明确规定351
三、事权和财权划分都由宪法或法律作出明确规定352
四、地方政府至少控制了一个税种的税率352
参考文献353
后记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