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建构与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建构与发展
  • 何克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13856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58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69页
  • 主题词:教育技术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建构与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关于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教育思想1

第二节 关于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教学观念6

一、对已有两种教学观念的改进7

二、“有意义传递—主导下探究”式新型教学观念的实施方式9

三、目前国际上在教学观念方面存在的弊端及其原因剖析10

第三节 关于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14

一、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之一——教与学理论14

二、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之二——系统论18

第四节 关于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理论体系27

一、一个学科理论体系的组成28

二、教育技术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28

三、建构教育技术学科理论体系给我们的启示30

参考文献30

第二章 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与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学科定位32

第一节 引言32

第二节 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32

一、逻辑起点的本质规定性33

二、对教育学逻辑起点的论证33

三、对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39

第三节 由逻辑起点研究引发的思考与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定位46

一、关于“学习起点论”与“教育起点论”的分歧46

二、关于教育技术学是定位于“技术”还是定位于“教育”的争论50

第四节 对西方教育技术定义的不同看法与科学的教育技术学定义的形成54

一、AECT 94定义是学科定义还是应用领域的定义55

二、对AECT 94定义应如何翻译才忠实于原文55

三、对AECT 94定义应如何客观评价57

四、AECT 05定义和AECT 94定义相比较是前进还是倒退57

五、如何给出科学的教育技术学定义60

参考文献60

第三章 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文化基础——孔子的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63

第一节 引言63

第二节 现代工业社会的固有顽症64

一、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不能同步64

二、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彼此对立65

第三节 医治现代工业社会顽症的处方66

一、教育学家的处方——教育的四大支柱66

二、心理学家的处方——情商(EQ)67

三、经济学家的处方——可持续发展战略68

四、物理学家的处方——热力学第二定律69

五、哲学家的处方——“天人合一”世界观70

六、综合性处方——孔子教育理论71

第四节 儒家学说的理论体系与核心内容72

一、儒家学说的理论体系73

二、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仁”学74

三、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世界观与“中庸”思想方法论76

四、正确处理“人与自身的关系”——道德修养理论与方法78

五、先秦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孔子教育理论82

第五节 孔子教育理论——弘扬和推行仁道的思想、理论82

一、孔子教育理论涵盖的主要内容82

二、孔子对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作出的重大贡献85

三、孔子教育理论的主要特征94

第六节 孔子教育思想——医治工业社会顽症的有效处方95

一、孔子教育理论与教育的四大支柱96

二、孔子教育思想与EQ理论101

三、孔子教育思想与“天人合一”107

第七节 孔子教育理论——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110

一、基于孔子教育理论的基础教育改革新方案110

二、基础教育改革新方案的三大特色118

三、基础教育改革新方案与应试教育“转轨”问题119

参考文献127

第四章 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内容——“教育信息化理论”的自主建构129

第一节 引言129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内涵的界定130

第三节 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的分析132

一、西方国家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132

二、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135

第四节 信息化教学核心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建构137

一、西方国家的主要“整合理论”139

二、中国特色的“整合理论”143

第五节 关于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理论”和“教与学方式”的探索148

一、“学教并重”的教与学理论148

二、中国学者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理论”的探索150

三、中国学者对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拓展156

第六节 在应对教育信息化面临的严峻挑战中丰富完善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161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161

二、教育信息化在新阶段面临的严峻挑战162

三、世界各国迎接教育信息化所面临挑战的对策164

四、对国内外各种对策的分析比较173

参考文献179

第五章 对于教育技术核心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的丰富与拓展181

第一节 引言181

第二节 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阶段提出科学的划分依据182

第三节 提出适应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新型教学设计理论185

一、“以教为主”教学设计的实施步骤185

二、“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实施步骤186

三、“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的本质特征及实施步骤187

第四节 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促进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的深入发展188

一、“老三论”对教学设计理论形成与发展的支持189

二、“新三论”和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的深入发展192

第五节 在运用“新三论”系统方法促进教学设计理论发展过程中应防止的误区206

参考文献208

第六章 对于教育技术其他重要领域的创新探索210

第一节 引言210

第二节 对教育技术“学科定义”的完善与发展211

第三节 自主制定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定义”214

第四节 对远程教育理论与远程教育模式的创新217

一、关于远程教育的逻辑起点和远程教育主要矛盾的研究217

二、关于构建与实施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方面的创新探索218

三、关于远程教育中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的研究219

第五节 对学科教学设计与学科教学论领域的探索221

一、显著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离不开创新学科教学论与创新学科教学设计的支持221

二、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学科的创新教学论及创新学科教学设计224

三、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英语学科的创新教学论及创新学科教学设计227

参考文献231

第七章 通过学习与创新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232

第一节 引言232

第二节 学习与创新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233

一、学习与创新之间的差异与对立233

二、学习与创新之间的相互支持234

第三节 通过不同学习方式促进教育理论创新的典型案例235

一、通过批判性学习促进教育理论创新的案例——关于教育公平理论的新思考(案例1)235

二、通过扩展性学习促进教育理论创新的案例——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案例2)236

三、通过比较性学习促进教育理念创新的案例——关于“主导—主体相结合”的创新教育思想(案例3)239

四、通过再认性学习促进教育理论丰富与发展的案例——关于对EQ(情商)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案例4)241

第四节 如何做到敢于创新——要坚持深入实际并端正两种态度244

一、坚持深入实际——使你有敢于创新的底气244

二、要真正做到敢于创新还需端正两种态度245

第五节 如何做到善于创新——应掌握创造性思维理论并要提高四个方面的认识247

一、掌握与运用创造性思维理论——使你有善于创新的能力247

二、要做到善于创新还需提高四个方面的认识248

第六节 结束语256

参考文献2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