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巴利学引论 早期印度佛典语言与佛教文献之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巴利学引论 早期印度佛典语言与佛教文献之研究
  • 蔡奇林著 著
  • 出版社: 台湾学生书局有限公司
  • ISBN:978957151408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33页
  • 文件大小:116MB
  • 文件页数:45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巴利学引论 早期印度佛典语言与佛教文献之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巴利语与巴利文献评介3

【壹】、略谈巴利语3

一、前言3

二、什麽是「巴利语」?4

三、巴利语在印度语中的位置5

四、巴利语的起源5

五、巴利藏的写定与流传7

六、巴利语的发展阶段9

七、巴利三藏10

八、佛陀对语言的态度12

九、结语13

【贰】、巴利学的现况与未来任务&K.R. Norman原著15

一、「巴利」语18

二、西方的巴利学21

三、巴利圣典协会1881-198123

四、巴利圣典协会1981-199424

五、其它出版事业28

六、未来任务30

七、OCR与CD-ROM计画41

八、结语44

【参】、巴利学研究纪要:1995-200145

一、序言45

二、原典校订46

三、原典英译49

四、原典日译62

五、原典汉译64

六、工具书70

七、巴利光碟83

八、结语:迎向巴利学的新时代90

【肆】、网海一滴:网路上的巴利教学与研究资源举隅93

一、前言93

二、网路上的巴利原典94

三、网路上的巴利原典英译97

四、网路上的巴英辞典102

五、网路上的巴利文法110

六、网路上的巴利读本114

七、网路上的巴利有声资源115

八、结语:网路版巴利资源的效益与问题118

【伍】、巴利数位文献资源现况评述与未来展望——兼谈「初期佛教圣典多语多本平行语料库」的几点构想123

一、序言123

二、巴利数位文献资源的现况125

三、略评当前的巴利数位文献资源——其发展趋势、效益、与限制132

四、巴利数位文献资源的未来展望——略谈「初期佛教圣典多语多本平行语料库」154

五、结语:建构一个更多效能的佛典知识宝库165

【陆】、《汉译南传大藏经》译文问题举示·评析——兼为巴利三藏的新译催生167

一、引言167

二、《相应部》译文问题评析169

三、相关问题的成因及可能的改善之道193

四、结语:期待巴利三藏的「新译」202

五、附录:《相应部》问题译文举隅——附巴利原文及白话译写207

下篇:语言研究与文本校勘253

【柒】、巴利语与异教语言&K.R. Norman原著253

一、问题与相关背景介绍254

二、主格单数语尾-e258

三、属格复数语尾-uno260

四、这些语尾使用的年代264

五、结论266

【捌】、「大名声」 (vighusta-sabda)与「离覆障」 (vivatta-chadda)——兼谈注释家与文法家对巴利文献的影响267

一、序言267

二、问题的提出269

三、运用的资料与追索的过程275

四、造成异读的原因——注释家、文法家、抄经手的影响288

五、结语:如何洞察与还原巴利的真貌292

【玖】、《杂阿含》「无我相经」勘正:「文献学」 vs.「教义学」的解决方案293

一、问题的提出293

二、教义学取向的解决方案:水野弘元与平川彰的看法297

三、文献学取向的解决方案:多语言多版本的考校与勘正301

四、结语:「文献学」与「教义学」之间的拉扯与平衡321

【拾】、「六群比丘」、「六众芯刍」与「十二众青衣小道童儿」——论佛典中「数·(群/众)·名」仿译式及其对汉语的影响323

一、引言323

二、「六群比丘」与「数·群·名」仿译式327

三、「数·众·名」仿译式与「数词+众」结构对汉语的影响333

四、结语:语际接触的迎与拒362

附篇:教理及其他367

【拾壹】、生命的洞见——於五蕴「七处善巧」367

一、种种如实知367

二、七处善巧368

三、深广的观察376

四、小结377

【拾贰】、《中部》「正见经」新译379

【拾参】、访蔡奇林老师——谈「巴利学」与「南传佛教」研究&吕凯文采访397

引用书目4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