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金融电子化全书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福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 ISBN:7800015874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2074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2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金融电子化全书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三部 金融电子化技术基础805
第一篇 管理信息系统(MIS)805
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805
1.1信息(Information)805
1.2系统(System)808
1.3信息系统815
第二章 系统分析824
2.1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824
2.2新旧系统分析824
2.3新系统逻辑模型827
2.4新系统物理模型设计830
2.5费用效益分析832
2.6实施计划及步骤832
第三章 系统设计834
3.1系统设计的任务和原则834
3.2建立适应性强的系统835
3.3结构图的绘制836
3.4模块划分的原则843
3.5公用数据存储的设计847
3.6数据传递方式的设计849
第四章 模块设计852
4.1模块与模块分类852
4.2模块设计的硬件要求853
4.3模块设计与手工处理856
4.4模块设计说明书858
4.5实施方案的编写及讨论859
4.6系统效率与费用的模拟861
第五章 系统实施862
5.1实现阶段的任务862
5.2自顶向下的实现方法863
5.3硬件配置工作的组织870
5.4操作人员的培训873
5.5数据转换873
5.6交付使用的方式874
5.7系统研制工作的完成875
第六章 系统分析员与MIS开发中的非技术因素877
6.1系统分析员及其知识结构877
6.2 MIS的开发艺术878
6.3 MIS的总体设计886
6.4领导在开发MIS中的作用888
第七章 软件编制892
7.1软件生产的特点894
7.2影响程序编写效率的因素894
7.3对程序员的训练与要求895
7.4程序模块的调试896
7.5程序模块的验收897
7.6购进软件的消化与利用898
第八章 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管理899
8.1科学管理的必要性与任务899
8.2科学管理的条件899
8.3日常运行的管理901
8.4运行情况的记录903
8.5系统修改工作的组织905
8.6人员组织及培训907
8.7系统的评价——审计908
第九章 信息系统研制工作的要点911
9.1信息系统研制工作的注意事项总结911
9.2标准化问题916
9.3从实际出发做好信息系统的研制工作921
第十章 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922
10.1信息系统开发研制方法简介922
10.2生命周期法923
10.3生命周期阶段划分法925
10.4原型法(Prototyping )926
10.5面向对象法(OOM)929
10.6 CASE方法933
10.7各种组合开发方法936
第二篇 决策支持系统(DSS)938
第一章 决策支持系统938
1.1决策支持系统概述938
1.2 DSS的定义和特性941
1.3人—机信息处理系统943
1.4 DSS与人工智能系统945
1.5第五代决策支持系统946
第二章 决策与决策支持948
2.1决策模型与软件系统方法论SSM948
2.2决策者与决策分析949
2.3决策的分类950
2.4信息与决策954
2.5信息系统与决策954
2.6决策问题的描述956
2.7决策的制定958
2.8决策能力958
2.9决策与决策过程961
2.10管理支持方法学962
第三章DSS的结构和分类964
3.1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964
3.2决策支持系统的分类967
第四章S中的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970
4.1什么是模型970
4.2 DSS中的模型分类971
4.3建模过程975
4.4模型在计算机内的存储978
4.5模型库979
4.6模型库管理系统980
第五章DSS中的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982
5.1DSS中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的构成982
5.2 DSS中的数据析取984
5.3 DSS数据库中的数据分类985
第六章SS中的用户接口系统986
6.1用户接口系统的概念986
6.2用户接口系统的结构987
6.3用户接口系统中的部件接口技术988
6.4用户接口系统的评价标准989
第七章 开发DS中的有关人员990
7.1 DSS的用户990
7.2 DSS的系统开发人员990
7.3群组开发和终端用户开发991
第八章 群组决策支持系统994
8.1 GDSS的基本概念及结构994
8.2群组决策方法论996
第九章DSS实施999
9.1 DSS实施中相关的因素分析999
9.2 DSS系统实施的战略1004
第十章 首脑信息系统(EIS)1005
10.1高层经理及其领导作用1005
10.2 EIS的定义1006
10.3 EIS的结构1006
10.4 EIS的硬件与软件1006
10.5 EIS的特点1008
10.6 EIS与DSS的比较1009
第十一章DSS的未来发展1011
11.1 DSS的集成1011
11.2 DSS和其他信息系统的集成1011
11.3自适应的DSS (Adaptive DSS)1013
11.4智能DSS (Intellingence DSS)1013
11.5终端用户自己开发DSS1014
第三篇 多媒体技术1016
第一章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概述1016
1.1引言1016
1.2计算机电视Compuvision和电视计算机Teleputer1016
1.3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最新的发展动向1017
第二章 多媒体计算机视频信号获取技术1021
2.1视频信号数字化器的工作原理1022
2.2彩色全电视信号的数字锁机和数字解码1028
2.3视频信号获取器的诊断和驱动软件1030
第三章 多媒体计算机理想的设计模型1036
3.1引言1036
3.2多媒体计算机的设计原理1036
3.3多媒体计算机的硬件结构1038
3.4多媒体计算机的视频音频核心软件1040
3.5结束语1041
第四章 多媒体的创作工具1043
4.1多媒体创作工具的主要功能1043
4.2典型的创作工具1044
4.3我国第一个自行开发的创作工具1045
第五章 超级文本与超级媒体1051
5.1概述1051
5.2超级文本的定义及其功能1052
5.3超级文本人机界面设计时人的因素问题1054
5.4超级文本的数据模型1056
5.5超级文本的设计实例1063
5.6超级文本的发展趋势1068
第六章 多媒体的开发环境1076
6.1音频库1076
6.2音频文件库1077
6.3合成库1077
6.4光盘音频库1077
6.5 DAT音频库1078
6.6视频库1078
6.7压缩库1078
6.8电影库1079
6.9 IRIS图形库1079
6.10 IRIX实时编程1080
第七章Intel多媒体技术及其产品1081
7.1 DVI技术及其系统环境1081
7.2 Intel多媒体板1082
7.3 Intel的i7501084
7.4 Indeo视频软件1085
第四篇 数据通信技术1086
第一章 中国公用数据通信网及数据通信业务发展情况1086
1.1数据通信网1086
1.2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1086
1.3全国数字数据骨干网(DDN)1087
1.4增值业务网1088
1.5在金融系统的广泛应用1089
1.6网络优良的服务环境1089
第二章 数据通信1091
2.1数据通信系统1091
2.2数据传输方式1093
2.3数据电路1094
2.4差错控制1094
2.5调制解调器1095
2.6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接口1097
2.7主要性能指标1098
第三章 通信协议1099
3.1通信协议的作用1099
3.2开放系统互连(OSI)1099
3.3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HDLC)1103
3.4 X.25建议1109
3.5分组装拆设备(PAD)的建议1117
3.6 X.32建议1120
3.7网间信令协议—— X.7 5建议1121
3.8有关调制解调器建议1123
3.9有关数字数据电路的协议1126
第四章 光通信1131
第五章 卫星通信1135
第六章 移动通信1139
6.1概念1139
6.2移动电话系统1139
6.3移动数据通信系统1140
第七章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1143
7.1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定义1143
7.2 ISDN基本特征1143
7.3宽带ISDN (B—ISDN )1144
7.4 ISDN的结构1144
7.5 ISDN的信道结构与接口结构1145
7.6 ISDN的主要协议1146
7.7 ISDN与其他网络的互连1147
第八章 中国公用数据网为金融系统提供的服务1148
8.1交通银行1148
8.2建设银行1148
8.3农业银行1148
8.4江西省银行系统1149
8.5安徽省银行系统1149
8.6证券公司1149
8.7金卡工程1149
第五篇 计算机网络1150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念1150
1.1引言1150
1.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151
1.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151
1.4网络的拓扑结构与种类1152
第二章 基本网络系统1157
2.1网络系统的组成1157
2.2计算机网络接口标准与V.24建议1162
第三章 局域网1164
3.1局域网的分类1164
3.2局域网的拓扑结构1164
3.3局域网的网络协议1165
第四章 广域网1167
4.1 DQDB网1167
4.2 X.25公共网1168
4.3 TCP/IP (Internet)1168
4.4 ISDN1169
第五章 电子邮件E—Mail和电子数据交换EDL1171
5.1电子邮件(E—Mail)1171
5.2电子数据交换EDL1172
5.3电子邮件CC:Mail1172
第六章 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网络结构1189
6.1客户机/服务器网络结构1189
6.2客户机/服务器网络的优点1191
6.3当前流行的Server DBMS和Client开发工具1192
第七章高速网络FDDI1194
7.1 FDDI系列概况1194
7.2批计算及可视化环境1197
7.3 FDDI新产品1199
7.4网络软件:FDDI Visualyzer1201
7.5网络后备及恢复系统1202
第八章 交互式数字网络1205
8.1交互式数字网络的概念1205
8.2 Silicon Graphics为什么会成功1205
8.3宽范围的系统设计1206
8.4 MIPS的多媒体体系1206
8.5家庭通信终端(HCT)1206
8.6服务器1207
8.7基本通信技术1207
8.8信息高速公路1207
8.9说明1207
第九章 最前沿的网络技术(ATM)1208
9.1 ATM(异步传输模式)1208
9.2 ATM产品1211
9.3网络产品的选择1213
第十章Internet网1214
10.1定义1214
10.2 Internet网的起步1214
10.3不断变化的使用1214
10.4 Internet网与SUN公司1215
10.5 Internet网介绍1215
10.6 Internet网的未来1216
10.7网上浮游1216
第十一章 网络系统选型1217
11.1网络技术现状1217
11.2国内网络应用现状1217
11.3技术途径1217
11.4网络方案选择方法1218
11.5网络方案考虑1219
11.6局域网方案1219
11.7广域网方案1220
11.8网络操作系统选择1220
11.9网络数据库选择1222
11.10结论1224
第十二章 网络就是计算机1225
12.1联网意味着UNIX1225
12.2模式转移1226
12.3基本观点差别1227
12.4预测1227
第十三章 信息高速公路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委员会1230
13.1信息高速公路1230
13.2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1232
13.3难以超越的机会1234
13.4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委员会(GIIC)1236
第四部 金融电子化业务1241
第一篇 计算机在金融业务中的应用1241
第一章 电脑储蓄系统1241
1.1电脑储蓄系统业务处理范围1241
1.2中软银行储蓄计算机系统1242
1.3农行计算机储蓄通存通兑网络系统1244
1.4银行计算机营业系统网络1251
第二章 对公业务处理系统1253
2.1银行对公业务1253
2.2银行对公业务的计算机处理1253
2.3银行对公业务计算机处理系统设计实例1254
2.4对公系统发展前景1256
第三章 证券交易自动化1258
3.1证券交易简介1258
3.2证券交易业务流程1258
3.3证券交易所系统1259
3.4证券商系统1260
3.5投资辅助系统1261
3.6通信系统1261
3.7安全保密1261
3.8上海股票自动委托交易系统1261
3.9深圳股票自动委托交易系统1263
3.10黎明证券交易系统1265
3.11武汉证券交易中心1271
3.12容错期货交易系统1274
第四章 电子货币、信托投资、零售自动化与SCO UNZX平台1275
4.1电子货币流通系统1275
4.2信托投资信息管理系统1279
4.3零誉业的自动化1280
4.4 SCO UNIX平台1284
第二篇计算机在国际外汇业务中的应用1287
第一章 概述1287
第二章 系统概况及配置1291
2.1 Cluster VAX计算机主机系统1291
2.2应用软件1295
2.3路透社、美联社交易系统的联网1295
2.4本地各业务处室终端1296
2.5总行营业部、信贷部门的远程终端1296
2.6 X.25中国公用数据网络1297
2.7 MV3100开发系统1297
2.8本章小结1299
第三章 外汇业务常用网络1300
3.1中国公用分组交换网1300
3.2北京公用电子信箱系统1301
3.3总行全国自动转报通信网络1303
3.4 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网络1305
3.5美联社路透社财经信息网与外汇资金交易网络1311
3.6本章小结1312
第四章SWIFT组织机构网络特点1314
4.1 SWIFT组织机构1314
4.2 SWIFT业务电信种类1315
4.3 SWIFT的业务特性1315
4.4 SWIFT系统基本应用1316
第五章SWIFT电讯格式1317
5.1 MT100客户汇款1317
5.2银行头寸调拨1320
5.3 MT200单笔头寸调拨入自己帐户的标准格式表1321
5.4 MT300和MT320外汇买卖与存放款确认书1323
5.5 SWIFT信用证格式的应用1329
5.6 SWIFT MT9系列银行帐务处理格式的应用1334
第六章 外汇收付处理方法及简电格式的编辑1336
6.1总行与境外银行和分行收付汇业务1336
6.2分行SWIFT简电格式编写方法1337
6.3 SWIFT报文发送和处理1343
第七章 编辑SWIFT付汇简电格式注意事项1345
7.1分行用电传通过总行帐户付汇的报文格式1345
7.2分行用电传通过分行自己帐户付汇的报文格式1345
7.3编辑报文时的注意事项1346
7.4常见错误的纠正1348
第八章 美元清算系统及美元的支付1349
8.1美元清算系统1349
8.2 Fedwire清算系统1352
8.3美元清算方法1354
第九章IBS—90国际银行全功能数据库业务处理系统1356
9.1 IBS—90软件简介1357
9.2 IBS—90原有的重要功能模块1358
9.3需要新开发的程序1358
9.4 IBS—90需要修改的程序内容1359
9.5 IBS—90实际运行情况1359
第十章 进入中国市场的几种国外外汇业务软件1361
10.1 SWIFT公司PC CONNECT软件1361
10.2新加坡Burford ABM软件1363
10.3台湾嘉腾公司EXIM BILLS外汇系统软件1363
10.4 Unisys FBA urbis国际银行软件1364
10.5MIS银行系统1366
10.6 IBS—90国际银行处理系统1367
10.7本章小结1384
第十一章SWIFT—IBS90一体化系统的推广及发展1385
11.1引言1385
11.2发展规划1385
11.3 DEC在中国金融界的技术和产品1386
11.4新技术改造方案1387
11.5总行国际业务部新构想系统的总体设计1391
11.6总行新构想系统的配置1393
11.7分行国际业务部IBS—90应用推广试点1393
11.8总行国际业务部新网络设计及配置1400
11.9进一步扩大外汇业务的应用层1401
11.10进一步扩大国际业务部新业务的应用1401
第三篇 金融电子化系统及其发展1403
第一章 银行在线事务处理系统1403
1.1 SNet设计的技术要点1403
1.2 OLTP系统描述1404
1.3几种可选择的方案1407
1.4 OLTP领域中的EDI应用1408
1.5国外在线事务处理系统成功实例1410
1.6 OLTP信用卡业务在广州市的工作1410
第二章 银行自动化顾客服务系统1416
2.1系统概述1416
2.2一套集成化的整方案1417
2.3高效的应用开发环境1417
2.4全套的常规例行服务1418
2.5先进的服务流程1419
2.6职员和客户的密切联系1420
2.7实现自助服务的一种整体化方案1420
2.8系统的监视与控制1421
2.9新的硬件设计1422
2.10 FBS具有全面开放性1423
2.11为业务信息提供安全保障1423
第三章 容错电脑与证券交易自动化1425
3.1容错证券交易自动化系统1425
3.2实例研讨1428
3.3交易所行业的发展趋势及问题1441
3.4概要结论1443
第四章 财经金融业和银行电子化1445
4.1财经金融业“FINANCIALLOB”1445
4.2 Digital金融银行业电子化1448
4.3长城金融电脑应用系统1452
4.4长城4700金融交易处理系统1455
4.5长城区辖联行票据清算系统1457
4.6中国人民银行全国电子联行长城计算机处理系统1458
4.7长城国际业务对公系统1460
4.8长城电话银行系统和长城ATM业务系统1462
4.9综合支付系统1463
4.10燕莎友谊商城管理信息系统1466
4.11国际贸易结算自动化系统(EXIMBILLS)1470
4.12世界贸易自动交易系统1472
4.13 OSFA银行专用系统1475
第五章BPCS/AS世界通行财务系统1479
5.1总论1479
5.2总帐1481
5.3财务预算1484
5.4应付帐款1485
5.5应收帐款1488
5.6币别转换1489
5.7多币别1489
5.8现金管理1491
5.9固定资产1491
5.10 BPCS资料读取1492
5.11多种语言功能1493
5.12电脑协调制造及配销系统1493
5.13 CASE产品1497
第六章 二次相对效益及其在银行贷款中的应用1498
6.1引言1498
6.2参考效益、当前效益、二次相对效益的概念及其测算方法1499
6.3 1992年全国各省市工业企业二次相对效益的测算结果1502
6.4相对效益、二次相对效益计算软件简介1507
第七章 中软金融电脑应用系统1509
7.1人民银行同城清算处理系统1509
7.2中国工商银行对公业务处理系统1511
7.3通用储蓄通存通兑系统1512
7.4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处理系统1512
7.5正在投标的支付系统1513
7.6中软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系统1517
第八章 美国芝加哥证券交易所及其电子化的发展1519
8.1芝加哥证券交易所1519
8.2泰国证券交易所1521
8.3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1524
第四篇 电子货币——信用卡1525
引言1525
第一章 信用卡概论1528
1.1信用卡的概念1528
1.2信用卡历史沿革1528
1.3信用卡的特点1529
1.4信用卡的功能1530
1.5信用卡的国际标准与类型1531
1.6信用卡在中国1531
1.7国际信用卡1532
第二章 信用卡的发行1534
2.1信用卡持卡人市场1534
2.2信用卡发卡对象及申领条件1536
2.3资信调查及评估1538
2.4信用卡的担保1540
第三章 信用卡的市场与市场推广1541
3.1信用卡的市场1541
3.2信用卡的市场推广1543
3.3信用卡特约商户的建立1544
3.4信用卡特约商户的管理1550
3.5信用卡特约商户的维护1551
第四章 国际信用卡组织及国际信用卡公司1553
4.1万事达卡国际组织1553
4.2 VISA卡国际组织1574
4.3国际主要信用卡公司1606
4.4国际信用卡特殊服务业务1631
4.5国际信用卡组织机构1633
第五章 信用卡结算业务及会计核算1646
5.1信用卡结算的特点1646
5.2信息卡结算规定1647
5.3信用卡结算环节1649
5.4利息计算1651
5.5信用卡的核算1653
第六章IC卡1663
6.1 IC卡简介1663
6.2 IC卡的结构1664
6.3 IC卡的优点1665
6.4 IC卡与磁条卡的比较1665
6.5 IC卡的应用1666
6.6 IC卡的市场预测1668
第七章 信用卡业务管理规程1669
7.1中国人民建设银行龙卡章程1669
7.2领用建设银行龙卡协议1670
7.3特约商户办理建设银行龙卡协议1672
7.4龙卡费用表1674
7.5中国人民建设银行龙卡特约商户操作程序1677
7.6信用卡业务投保1678
第八章 信用卡的申办与使用1681
8.1信用卡的申领1681
8.2使用信用卡的几个概念1682
8.3如何用好信用卡1683
8.4特约商户受理信用卡程序1684
第九章 外币信用卡1685
9.1外币信用卡概述1685
9.2代理外币卡签约1686
9.3代理外币卡授权与收单结算1686
第十章 信用卡电子系统1692
10.1信用卡高收益1692
10.2信用卡社会效益升值1692
10.3信用卡高品位、智能化1692
10.4信用卡经营模式公司化1693
10.5价值工程与金卡工程1694
10.6信用卡电脑应用系统网络1694
10.7信用卡电脑应用系统功能组合1695
第十一章信用卡系统安全与风险控制1696
11.1资信调查与评估1696
11.2信用卡卡户管理1697
11.3商户风险管理1698
11.4发卡银行系统安全1699
11.5信用卡授权1700
11.6信用卡保险1701
第五部 金融电子化应用1705
第一篇 全国电子联行1705
第一章 全国电子联行1705
1.1全国电子联行产生的历史背景1705
1.2全国电子联行的建设过程1706
1.3全国联行清算的演变历史1708
1.4全国电子联行的优越性1709
1.5全国电子联行业务处理1710
1.6全国电子联行和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关系1714
1.7全国电子联行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改进1716
第二章 金融卫星通信网发展历史1718
第三章 网络性能及技术要求1722
3.1概述1722
3.2中国证券交易系统1724
3.3话音网1725
3.4转发器资源和网络的适用性1726
第四章 金融卫星通信网发展方向1728
第五章 卫星数据传输网络1733
5.1 ISBN系统1733
5.2网络应用1739
第六章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卫星话音网1741
6.1 TES系统的基本概述1741
6.2 TES网络体系1742
6.3网络的应用1747
第七章HES系统1750
7.1概述1750
7.2系统结构和组成1750
7.3话音部分1750
7.4数据部分1753
7.5通信接口1753
7.6卫星信道1757
7.7网络管理1758
7.8备份1758
第八章AVS系统1760
8.1系统概念1760
8.2主站设备1762
8.3小站设备1763
8.4网络管理系统VMS1763
8.5系统应用1765
第二篇 计算机在金融部门中的应用1769
第一章 计算机在北京工行的应用1769
1.1金融电子化建设发展之回顾1769
1.2金融电子化网络工程建设1772
1.3金融电子化网络系统的技术开发1775
1.4金融电子化的业务处理1777
1.5金融电子化的未来前景1780
第二章招商银行电脑化的应用与发展1783
2.1招商银行电脑化的发展与应用现状1783
2.2招商银行电脑系统特点简介1784
2.3招商银行电脑系统设计思想1785
2.4招商银行电脑系统业务设计1786
2.5客户机/服务器1787
2.6先进的X.25网络结构1787
2.7与国外银行的差距1788
2.8结束语1789
第三章 电脑在外资银行监管中的应用1790
3.1电脑在外资银行监管中应用的回顾及现状1790
3.2我国目前电脑在外资银行监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796
3.3加强电脑在外资银行监管中应用的构想1797
第四章 计算机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北京市分公司的应用1800
4.1对计算机应用工作的回顾1800
4.2应用为本1812
4.3计算机应用效益分析1813
4.4几点问题1815
第五章 中国工商银行喀喇沁旗支行计算机应用发展状况1817
5.1人才的问题1817
5.2设备的问题1818
5.3管理与维护1818
5.4今后的设想1819
5.5存在问题1819
第三篇 银行资金的国际结算组织(S.W.I.F.T.)1821
第一章SWIFT结构1821
1.1 SWIFT组织的发展1821
1.2 SWIFT的特点1822
1.3 SWIFT成员1823
第二章 加入SWIFT组织1824
2.1申请手续1824
2.2开通准备工作1825
2.3测试和开通1825
第三章 报文格式1826
3.1报文块1826
3.2报文类型1826
第四章SWIFTⅡ计算机系统1828
4.1计算机系统总体结构1828
4.2系统数据流程1828
第五章 用户与STS的合同1831
5.1一般条款1831
5.2软件1833
5.3硬件1835
5.4软件维护协议1836
5.5附加服务1837
第四篇银行自动化系统与装备1839
第一章 自动柜员机(ATM)1839
1.1 ATM结构1839
1.2 ATM功能组合1840
1.3 ATM的种类1840
1.4大堂式自动柜员机/自动提款机1841
1.5穿墙式自动柜员机1844
1.6几个主要厂家的ATM1846
第二章POS系统1870
2.1 POS系统概述1870
2.2 POS种类1870
2.3POS系统结构1870
2.4 POS系统主要功能1871
2.5信用卡自动授权系统1872
2.6销售转帐终端系统1873
第三章 自动存取款设备1879
3.1自动取款机(CD)1879
3.2自动收付两用机(AT)1880
3.3现金出纳钞票分配装置1881
3.4自动存折补登终端1884
3.5点钞机1886
3.6 LX—IPC智能商用收款机1886
3.7自动出纳机软件1887
第四章 电话银行服务系统(TBS)1893
4.1电话银行1893
4.2电话银行服务系统(TBS)1894
4.3电话银行服务系统功能与业务1895
4.4电传1902
第五章 信用卡业务主要设备1905
5.1打卡机1905
5.2验卡机1916
5.3碎卡机1916
5.4压卡机1916
5.5自动邮件处理系统1916
5.6自动邮件处理机1917
5.7信用卡电话银行(TBS)系统1922
第六章 现金处理系统1926
6.1精巧型现金处理系统(CCS)1926
6.2 精巧型信息终端1928
第七章 自动化银行输入输出系统1931
7.1个人密码键盘1931
7.2 6390型全能打印机1932
7.3大屏幕投影仪1936
7.4票据/存折打印机1938
7.5热敏/热转式条码打印机1939
7.6条码图文排版系统1940
7.7色带技术指标和性能特点1942
第八章 验印、识别系统1943
8.1机器猫验印机1943
8.2电脑印鉴核对系统1945
8.3印鉴管理识别系统1947
8.4指纹锁简介1948
8.5指纹自动识别系统1948
第九章 自动化银行周边设备、机具与用品1950
9.1银行帐户查询机1950
9.2条码扫描器1951
9.3电脑刷卡钟TR5001953
9.4阅读器与读写器1955
9.5条码译码器1961
9.6 SP系列激光条码阅读设备1963
9.7光笔、卡槽、手持CCD系列扫描器1964
9.8 CTS—901条码质量检测仪1965
9.9 CTS—600系列条码考勤机1966
9.10磁卡电子门锁1967
9.11 CTS—501便携(邮政)登单机1967
9.12各种银行机具与用品1968
第五篇 计算机系统安全犯罪与病毒1970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安全1970
1.1计算机系统安全概述1970
1.2微型机的常规性维护1971
1.3常见故障的分析和处理1974
1.4软件故障的分析和维护1976
1.5硬盘的故障分析和处理1979
1.6硬盘驱动器的初始化过程1983
1.7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措施1991
1.8计算机犯罪与预防1994
第二章IBM AS/400系统保安1996
2.1物理保安1996
2.2修改系统保安值1997
2.3保安等级1999
2.4用户文档1999
2.5资源保安2004
2.6常用的保安命令2004
第三章 信息系统的安全2006
3.1信息系统的控制2006
3.2信息系统的安全性2009
3.3软件开发中如何避免侵权嫌疑2010
3.4软件盗版及有关法律2012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2013
第四章SPY网络数据安全保护系统2017
4.1 SPY系统简介2017
4.2 SPY系统的组成2018
4.3 SPY系统对操作者的要求2019
4.4 SPY系统的安装2019
4.5 DOG·NLM的使用方法2021
4.6 SPY系统的摘除2022
4.7 SPY系统维护程序DBSPY的用法2022
第五章 计算机病毒2050
引言2050
5.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2050
5.2计算机病毒的分类2052
5.3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结构特点2053
5.4计算机病毒的传播2055
5.5计算机病毒的危害2056
5.6计算机病毒的预防2057
5.7介绍几个防病毒软件的使用方法2059
5.8计算机病毒发作日2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