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文明与中国生态治理模式创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洪富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
- ISBN:751450059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89页
- 文件大小:100MB
- 文件页数:30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态文明与中国生态治理模式创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
一、中国生态环境危机的严峻性1
二、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艰巨性2
第二节 生态治理模式相关研究综述4
一、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4
二、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9
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简要评价14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15
一、研究目的15
二、研究意义16
第四节 结构安排、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19
一、结构安排19
二、研究方法20
三、创新和不足21
第一章 生态文明与生态治理的理论基础24
第一节 生态文明的理论阐释25
一、生态文明理论溯源25
二、生态文明理论内涵29
三、生态文明构成要素33
四、生态文明提出的意义37
第二节 生态文明与生态治理的相关性40
一、生态文明涵盖生态治理的内容41
二、生态治理推进生态文明的实现42
第三节 政府生态服务职能的基本理论43
一、发挥政府生态服务职能的意义43
二、政府生态服务职能的基本体系44
三、完善政府职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49
第二章 中国生态治理模式的历史发展58
第一节 中国政府治理模式的历史发展58
一、治理模式含义的理论探讨58
二、中国政府治理模式的演进60
第二节 中国生态治理模式的演进63
一、政府控制型生态治理63
二、政府管制型生态治理65
第三节 政府管制型生态治理模式的特点68
一、治理主体相对单一69
二、政府处于主导地位70
三、行政强制性治理手段71
四、运动式、应急式治理方式72
五、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体制73
六、权力单向运行缺少回应74
第三章 政府管制型生态治理的现状分析76
第一节 政府生态治理的理论基础76
一、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思想溯源77
二、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79
第二节 生态治理取得的成就82
一、生态治理目标更加明确82
二、生态治理法律法规体系建立84
三、生态功能规划治理取得突破86
四、生态治理政策体系不断健全94
五、生态治理成效十分显著95
第三节 生态治理的问题显现102
一、政府生态治理失灵现象显现103
二、市场生态调节治理机制不健全108
三、社会自组织体系生态治理薄弱109
四、生态治理中的利益分化严重112
第四章 管制一公共治理:生态治理模式的发展态势118
第一节 中国管制型生态治理模式的反思119
一、管制型治理潜在政府失灵的风险119
二、管制型治理干扰市场调节作用发挥121
三、管制型治理抑制社会自组织效能发挥121
四、管制型治理加剧相关主体利益纠结123
第二节 中国生态治理模式创新的理论依据126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127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130
三、“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理论评析135
四、“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启示140
第三节 生态文明与生态治理的现实需求143
一、生态治理实践深入的推动144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144
第五章 国外生态治理中公共治理的理论与实践147
第一节 公共治理的理论阐释148
一、公共治理的兴起148
二、公共治理的内涵150
三、公共治理的特征153
第二节 生态公共治理的理论解析154
一、生态公共治理的基本模型155
二、生态公共治理的优势分析160
三、生态公共治理的实现机制164
第三节 欧美发达国家生态公共治理实践167
一、美国生态公共治理的实践168
二、英国生态公共治理的实践173
三、加拿大生态公共治理的实践179
第四节 国外生态公共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启示182
一、准确定位政府职能182
二、开放平等的治理网络183
三、扩大公众参与力度184
四、健全公众参与法律机制184
五、形成公共治理的价值共识185
第六章 中国生态公共治理模式的创建186
第一节 治理模式创建的理论基础186
一、元治理理论186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187
三、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195
第二节 治理模式创建的现实依据198
一、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198
二、中国公民社会渐趋成熟200
三、公共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
第三节 治理模式的内涵与特征206
一、治理模式的内涵207
二、治理模式的特征207
三、治理模式的基本框架210
四、与其他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217
第七章 中国生态公共治理的运行机制222
第一节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与影响力分析222
一、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分析223
二、利益相关者影响力分析225
第二节 利益相关者角色的重新定位228
一、重新定位政府角色228
二、社区居民的角色复归230
三、相关行业、企业角色转变232
四、非政府组织的角色定位233
五、相关媒体的角色定位234
六、潜在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定位235
第三节 政府主导一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机制237
一、政府主导—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决策机制237
二、政府主导—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管理机制238
三、政府主导—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协调机制241
第八章 中国生态公共治理的保障机制244
第一节 中国生态公共治理面临的挑战244
一、生态公共治理的限制因素依然存在245
二、新型治理模式理论上尚有不成熟之处248
第二节 中国生态公共治理的保障机制探索249
一、培育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价值体系249
二、深入推进政府“四个维度”的转型251
三、完善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法律政策体系254
四、探索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效果评价体系256
五、增强生态治理的科学技术创新投入258
第三节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治理案例分析259
一、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基本状况260
二、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治理现状262
三、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公共治理模式探索268
结论276
主要参考文献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