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华北平原土壤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华北平原土壤
  • 中国科学院土壤及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电力部北京勘测设计院土壤调查部队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13031·1483
  • 出版时间:1961
  • 标注页数:416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3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华北平原土壤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华北平原的自然条件及土壤形成因素1

第一章 气候特征1

一 降水量及蒸发量2

1.雨量2

2.降雪量2

3.蒸发量3

二 温度3

1.气温3

2.地温3

3.霜期4

三 风4

第二章 华北平原地质与成土母质类型6

一 华北平原的地质构造轮廓6

二 华北平原的形成6

三 成土母质类型8

1.残积风化物8

2.坡麓堆积物9

3.洪积冲积物9

4.冲积物10

5.风积物(沙丘)10

6.湖相沉积物10

7.海相沉积物10

第三章 华北平原的河流及河流沉积物13

一 华北平原的河流13

二 华北平原主要河流的特性14

1.黄河14

2.漳卫-南运河15

3.子牙河水系16

4.黑龙港区16

5.大清河16

6.永定河17

7.潮白-蓟运河水系17

8.北运河水系18

9.滦河水系18

10.马颊河及徒骇河水系18

11.滨海区河流18

三 近代河流沉积物19

1.黄河沉积的一般规律19

2.华北平原河流沉积物的分类20

3.华北平原黄河沉积物的一般分布情况25

4.黄河的变迁与沉积物的变异25

5.近代黄河沉积的变异情况28

6.海河水系沉积物对华北平原的影响32

第四章 华北平原的地貌特征35

一 侵蚀残丘及低山地带35

二 冲积扇及山麓平原36

1.冲积扇及山麓平原38

2.冲积扇及山麓平原区的洼地40

三 冲积平原41

1.缓岗42

2.微斜平地42

3.洼地42

4.沙丘44

5.河漫滩44

6.小型冲积锥44

7.石质残丘45

8.人为地形45

四 滨海平原46

1.现代河流三角洲46

2.滨海洼地47

3.滨海沙堤47

第五章 华北平原地下水状况49

一 华北平原地下水的埋藏深度49

1.冲积扇区50

2.冲积平原区50

3.滨海地区及潮汐对地下水位的影响51

二 华北平原地下水的动态53

1.地下水的流向53

2.地下水的变幅54

3.地下水与河水位的关系56

三 华北平原地下水的矿化度58

1.冲积扇区58

2.冲积平原区59

3.滨海平原区60

4.地下水矿化的原因61

四 华北平原地下水的化学性质62

1.地下水质的命名原则62

2.地下水质的一般特性64

3.地下水盐分的变异及累积情况67

4.灌溉后离子的变异累积情况72

五 华北平原地下水分区74

1.冲积扇重碳酸盐水区(径流通畅)74

2.平原重碳酸盐氯化物水复合区(径流通畅)75

3.平原氯化物硫酸盐水复合区(径流滞缓)75

4.滨海氯化物水区(径流停滞)75

第六章 华北平原的植被78

一 山麓及冲积扇区的旱生灌木草类植被78

1.以酸枣、荆条、达乌里胡枝子为主的灌丛旱生植被78

2.以白草、菅草、酸枣、荆条、多花胡枝子为主的灌丛植被78

3.以马唐、画眉草、阿尔泰紫苑为主的植被79

二 冲积平原地区80

1.以节节草、画眉草、虎尾草为主的野生植被80

2.以马唐、苔草为主的野生植被80

3.以芦草、稗草为主的野生植被80

4.以白茅、早苗蓼、节节草、芦草为主的野生植被81

5.沙生植被81

6.水生及湿生植被81

三 海滨平原的盐生植被82

1.以芦苇、三棱草、蓼为主的轻盐湿生植被82

2.以芦草、碱茅为主的轻盐植被82

3.以蒿子、海蔓荆、马绊草、碱茅为主的盐生植被83

4.以盐吸、马绊草为主的盐生植被83

第二篇 华北平原土壤的发生分类及性态85

第一章 华北平原土壤的发生和演变85

一 褐土的形成及其演变87

1.褐土过程87

2.褐土中碳酸钙的分配情况88

3.褐土过程中的母质因素89

二 浅色草甸土的形成及演变90

1.浅色草甸过程的气候水文条件90

2.生物活动及人为耕作在浅色草甸土形或过程中的作用90

3.浅色草甸过程的地质因素91

4.褐土与浅色草甸土间的过渡及转化92

三 沼泽土的形成及演变94

1.沼泽过程的地形及水文条件94

2.沼泽过程的生物条件及人为活动的影响95

3.沼泽过程的地质因索96

4.沼泽土、浅色草甸土与褐土间的过渡及转化96

四 盐渍土的形成及演变98

1.地下水与土壤盐渍的关系98

2.地形与土壤盐渍的关系99

3.河流与土壤盐渍的关系101

4.土壤质地与土壤盐渍化的关系101

5.土壤中盐分分移情况102

6.盐渍土的转化103

第二章 华北平原的土壤分类105

一 华北平原的主要土类105

1.褐土105

2.草甸褐土105

3.褐土化草甸土105

4.浅色草甸土105

5.沼泽土105

6.盐土106

7.冲积物、海积物及沙丘106

二 华北平原土壤分类命名概则106

1.华北平原土壤分类命名概则106

2.土壤质地代号107

第三章 褐土109

一 褐土的一般特征109

二 褐土的分类110

1.褐土110

2.淋溶褐土114

3.棕褐土115

4.褐土性土117

第四章 草甸褐土119

一 草甸褐土的一般特征119

二 草甸褐土的分类120

1.草甸褐土120

2.残存沼泽草甸褐土(脱沼泽化草甸褐土)129

第五章 褐土化草甸土135

一 褐土化草甸土的一般特征135

二 褐土化草甸土的分类136

1.粗砂砂壤质褐土化草甸土136

2.轻壤质褐土化草甸土138

3.红淤轻壤质褐土化草甸土141

4.粘质褐土化草甸土141

5.表层中层粘质褐土化草甸土144

6.浅位厚层胶泥轻壤质褐土化草甸土144

7.中位中层胶泥轻壤质褐土化草甸土145

8.深位中层胶泥轻壤质褐土化草甸土145

9.深位厚层胶泥轻壤质褐土化草甸土146

第六章 浅色草甸土148

一 浅色草甸土的一般特征148

二 浅色草甸土的变种性态155

1.砂质浅色草甸土155

2.壤质浅色草甸土156

3.粘质浅色草甸土162

4.夹胶泥壤质浅色草甸土167

第七章 沼泽化土壤179

一 沼泽化土壤的一般性态179

1.沼泽化土壤的形成条件179

2.沼泽化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其特征180

3.脱沼泽化的条件184

4.华北平原东北部泥炭的埋藏情况及其形成185

5.种植水稻对土壤沼泽化的影响188

6.沼泽化土壤的演化193

二 华北平原沼泽化土壤的主要类型194

1.残存沼泽(脱沼泽化)草甸土194

2.沼泽草甸土196

3.草甸沼泽土208

4.沼泽土211

第八章 盐渍土212

一 内陆盐渍土212

1.内陆盐渍土的形成因素212

2.内陆盐渍土的盐分组成217

3.斑状盐渍土的特征227

4.内陆盐渍土分区245

5.华北平原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246

二 滨海盐渍土249

1.滨海盐渍土的形成因素249

2.滨海盐渍土的盐分在剖面中的分布情况256

3.滨海盐渍土的盐渍度分级及盐分化学组成261

4.滨海盐渍土的发育266

5.滨海盐渍土的分类268

6.滨海盐化土壤与平原区浅色草甸土水分物理性质的比较283

第九章 新沉积物及沙丘287

一 新沉积物287

二 沙丘287

1.沙丘的分布287

2.沙丘的形成及性状287

3.沙丘的发展方向288

第三篇 华北平原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改良利用291

第一章 华北平原土壤的化学性质及其肥力291

一 华北平原土壤的化学性质及肥力情况与母质的关系291

1.土壤化学性质及肥力水平与质地相关的原因293

2.土壤肥力与质地剖面的相关性293

二 华北平原土壤有机质累积情况及其含量294

1.熟化土壤的有机质累积295

2.华北平原土壤营养物质的剖面分布296

三 华北平原土壤中的矿质养分297

1.土壤中的全量磷钾及速效磷钾297

2.土壤的吸收量303

3.土壤中的CaCO?及pH值310

四 华北平原土壤肥力分区313

五 华北平原土壤肥力与改良方向315

第二章 华北平原土壤的物理性质及水分状况318

一 土壤的物理性质及水分性质318

1.机械组成318

2.土壤比重327

3.土壤容重327

4.土壤孔隙度327

5.土壤水分330

二 影响田间持水量的因素333

1.地下水位对于田间持水量的影响333

2.质地对于田间持水量的影响337

3.田间持水量与容重的关系344

4.耕作对于田间持水量以及其他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344

三 胶泥对于土壤水分运行的影响问题346

1.胶泥对于含水量的影响346

2.胶泥对于毛管支持水及毛管上升高度的影响351

四 土壤的吸水性能及渗透特征354

1.土壤的吸水性能354

2.土壤渗透特征357

第三章 土壤的农业生产特性及土地利用363

一 土地利用现状363

二 土地利用分区364

1.小麦、玉米、大豆区364

2.小麦、杂粮区364

3.麦棉区365

4.棉区365

5.麦区366

6.玉米、大豆、小麦区366

7.水稻区366

8.高粱区366

9.沙荒花生、杂粮、果木区367

10.荒山及杂粮区367

11.杂粮及盐荒区367

12.盐荒区367

13.积水区367

三 土壤的农业生产特征368

1.产棉区的土壤368

2.平原中微度高起处棉麦产区371

3.粘质浅色草甸土为重要粮食作物产地372

4.洼地农业374

5.盐渍土的改良与利用376

6.砂质土壤的改良利用378

第四章 华北平原土壤改良问题380

一 本区农业生产上存在的关键问题380

1.春旱问题380

2.秋涝问题380

3.盐渍土改良问题382

二 洼地及沼泽化土壤的改良措施387

1.整理河系387

2.设置山谷拦洪水库及洼地滞洪水库387

3.排涝排水388

4.灌溉389

三 合理利用土地问题392

第五章 华北平原土壤改良分区393

一 土壤改良分区的原则393

二 冲积扇区396

三 冲积平原区399

1.河北南部亚区400

2.河北北部亚区404

四 滨海平原区4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