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地理学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区域地理学原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15/31963767.jpg)
- 吴殿廷,丛东来,杜霞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6559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47页
- 文件大小:119MB
- 文件页数:360页
- 主题词:区域地理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区域地理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地理学1
第一节 区域——地理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
一、区域既是地理研究的出发点也是其落脚点1
二、区域地理学中的区域2
第二节 区域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4
一、地理学及其特点4
二、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区域地理学5
第三节 区域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7
一、区域地理学的产生7
二、近现代历史中区域地理学的发展7
三、区域地理学在重要国家的发展轨迹8
第四节 区域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分科体系14
一、研究内容14
二、分科体系15
第五节 区域地理学的前景与努力方向15
一、区域地理思维模式及其变化15
二、当前区域研究的热点和趋势19
三、加强区域地理学研究的一般对策24
四、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的改革与发展看区域地理学的具体对策24
第二章 地理要素、地理环境与区域系统32
第一节 地理要素32
一、地理要素的综合作用32
二、地理要素的主次关系32
三、地理要素的转化与递变33
第二节 地理环境34
一、地理环境的分类34
二、地理环境的特性35
第三节 地理位置与区位37
一、地理位置37
二、区位39
三、地理位置与区位的区别和联系42
第四节 区域系统43
一、系统和系统科学43
二、区域系统的组成44
三、区域系统的范围与尺度45
四、区域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45
第三章 区域系统的特征和类型48
第一节 区域系统的特征48
一、综合性与整体性48
二、空间性与地域性49
三、层次性和嵌套性49
四、动态性与开放性50
五、自组织性与自适应性51
第二节 区域系统的类型52
一、自然区域系统与人文区域系统52
二、均质区域与结节区域53
第三节 区域类型的识别和划分54
一、均质性、均质地域和均质地域系统54
二、均质度的定量描述54
三、区域类型的简单划分55
第四章 区域系统的功能及其优化57
第一节 区域系统功能概述57
一、系统功能的含义57
二、系统功能与性能的关系57
三、功能与元素、结构和环境的关系57
四、区域系统的功能特性58
第二节 区域系统的生产功能59
一、区域生产功能的客观描述59
二、生产功能的形成机制59
三、生产功能的发展60
四、生产功能的有限性——经济承载力64
第三节 区域系统的生活功能66
一、人口承载力67
二、宜居城市建设68
三、“美丽乡村”建设73
第四节 区域系统的生态功能73
一、生态承载力74
二、生态足迹74
三、生态服务76
第五节 区域系统的功能优化78
一、区域系统的主体功能与辅助功能79
二、区域系统功能定位79
第五章 区域系统的结构及其变化86
第一节 区域系统结构概述86
一、区域系统结构的概念86
二、区域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结构86
三、区域社会—经济结构89
四、区域系统结构分析89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90
一、产业结构的划分90
二、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94
三、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对策与策略99
四、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的实证分析99
第三节 区域空间结构分析101
一、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102
二、中国空间结构的实证分析104
第六章 区域发展中的矛盾冲突与优化控制111
第一节 区域发展中的PRED111
一、人地系统动力学分析111
二、人口与区域发展112
三、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119
四、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126
第二节 区域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协同发展129
一、区域发展129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132
三、区域协调发展142
四、区域协同发展146
第三节 区域系统的优化控制150
一、区域系统控制模型150
二、系统的控制方式151
三、系统控制的实现152
第七章 区域差异、合作与区划154
第一节 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变化154
一、区域差异概述154
二、区域差异的客观基础156
三、区域差异测度方法157
四、区域差异演化过程160
第二节 区域分工、合作与一体化163
一、区域分工163
二、区域合作165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175
第三节 区域划分的思路与方法182
一、区域划分的基本思路182
二、对均质区域划分的进一步讨论183
三、对结节区域划分的进一步讨论186
第四节 中国区域的划分189
一、综合自然区划190
二、中国农业综合区划192
三、社会经济区划193
四、主体功能区划197
第八章 区域发展战略与规划203
第一节 区域开发论203
一、区域开发的目的和任务203
二、区域开发的主要类型和途径204
三、国内外区域开发的经典案例207
第二节 区域发展战略论209
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概述209
二、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战略212
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215
四、主体功能区战略与制度设计218
第三节 区域发展规划论222
一、区域规划的概念与性质222
二、区域规划的主要类型224
三、区域规划的系统设计228
第四节 区域发展战略与规划中的关键问题233
一、区域发展目标的确定233
二、区域发展重点的选择236
第九章 区域地理研究方法245
第一节 地理研究方法概述245
一、地理定位研究245
二、数学方法245
三、遥感方法246
四、系统方法246
五、模拟方法246
六、地理综合研究方法246
七、现代区域地理研究的典型过程247
第二节 区域地理野外考察与调查247
一、区域地理野外考察247
二、区域地理田野调查法250
第三节 文献研究251
一、文献研究的主要任务251
二、文献来源252
三、区域地理作品的撰写253
第四节 区域地理信息系统方法254
一、GPS——区域地理活动定位技术254
二、RS——区域地理信息获取的新技术256
三、GIS——区域地理信息的管理与应用技术258
四、DSS——区域发展决策支持系统技术261
第五节 区域之间的对比和评价263
一、功效的比较和评价263
二、区域比较和评价中常用的指标和指标体系264
三、常用评价方法266
四、区域比较与评价中应该注意的问题268
第六节 区域发展规划中常用的方法268
一、区域分析与规划方法体系268
二、区域结构分析方法——投入产出方法及其应用270
三、线性规划方法276
四、决策对策方法279
第十章 区域主义和区域地理学基本定律286
第一节 区域主义和新区域主义286
一、20世纪早期的“生态区域主义”286
二、20世纪中后期区域经济、环境保护及区域管治的探索286
三、区域主义和新区域主义的对比评价287
第二节 区域地理学的基本原理293
一、人地关系原理294
二、地域分异规律296
三、尺度—规模原理307
四、效用极大化原理319
五、复杂性与自相似性原理327
第三节 区域地理研究中进一步思考的问题330
一、“区域”的客观性与区域界线的相对性330
二、区域的共性与个性331
三、区域一体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矛盾冲突331
四、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332
五、区域发展是否必须以人为本333
参考文献334
图片来源343
表格来源345
后记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