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物权法争点详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物权法争点详析](https://www.shukui.net/cover/40/31781526.jpg)
- 侯水平等撰稿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73168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01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515页
- 主题词:物权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物权法争点详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则1
第一节 制定物权法的基本问题1
一、物权立法的基点:制定财产法还是物权法1
二、物权法指导思想8
(一)“一元论”与“三分法”8
(二)物权法的中国特色11
(三)归属中心与利用中心12
(四)物权法的通俗化与规范化14
三、物权法的调整对象、性质、功能和目的17
(一)物权法的调整对象17
(二)物权法的性质、功能和目的19
四、公共利益的立法模式25
第二节 物与物权29
一、物的内涵与外延29
(一)一般规定29
(二)动物的地位32
二、物权的内涵37
(一)物权的“排他性”38
(二)物权的客体41
(三)物权的主体42
(四)物权的定义——享受利益的取舍45
三、物权的效力46
(一)物权效力的内涵47
(二)物权效力的构成48
四、物权体系53
(一)物权体系结构55
(二)传统用益物权与我国国情的整合59
(三)担保物权的取舍60
第三节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64
一、物权法基本原则的内涵与构成64
(一)物权法基本原则的内涵与品性64
(二)物权法基本原则的构成65
二、物权绝对原则67
(一)物权绝对原则的内涵67
(二)物权绝对原则的确立原因70
三、物权法定原则72
(一)物权法定的构成72
(二)物权法定与习惯法之间的关系75
(三)物权法定原则的取舍77
(四)违反物权法定之后果83
四、物权公示公信原则85
(一)公示原则是否包含公信原则86
(二)公示的性质或者对象87
五、一物一权原则89
(一)一物一权之本旨90
(二)一物和一权之界定91
(三)一物一权原则取舍93
六、区分原则96
七、物权优先原则98
(一)是否应规定物权优先99
(二)物权优先是否为物权法基本原则100
八、效率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及保护物权原则的取舍102
(一)效率原则的取舍102
(二)公序良俗原则和保护物权原则的取舍103
第四节 物权变动104
一、物权行为104
(一)物权行为理论本体论104
(二)物权行为理论的取舍109
二、物权变动模式118
三、登记122
(一)登记的性质122
(二)登记模式125
(三)登记审查制度127
(四)登记的效力模式128
(五)登记机关132
(六)登记异议催告制度134
(七)预告登记140
第五节 物权保护144
一、物权平等保护原则144
(一)平等保护的内涵144
(二)物权平等保护肯定论146
(三)物权平等保护否定论149
二、物权保护制度150
(一)物权救济模式150
(二)物权请求权154
(三)物权保护的时效160
第二章 所有权171
第一节 一般规定171
一、所有权的实质与定义171
(一)所有权的实质171
(二)所有权定义的立法模式175
二、所有权的类型178
第二节 所有权的取得方式183
一、善意取得183
(一)“善意”的认定标准184
(二)善意取得的理论依据186
(三)善意取得的适用范围188
二、取得时效190
(一)取得时效的取舍191
(二)取得时效规范体例196
(三)适用取得时效制度时取得人的主观要件200
(四)取得时效的具体适用范围201
三、先占制度204
(一)先占的法律性质205
(二)先占制度的取舍208
四、遗失物拾得制度212
(一)遗失物之界定212
(二)遗失人与拾得人及其关系215
第三节 具体所有权规定221
一、国家所有权221
(一)国家所有权立法取向221
(二)国家所有权的主体227
(三)国家所有权的客体229
二、集体所有权232
(一)物权法是否应专门规定集体所有权233
(二)集体所有权的主体238
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242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内容 243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性质 246
(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客体 247
(四)建筑物区分所有人的权利义务250
第三章 用益物权256
第一节 一般规定256
一、用益物权有无处分权能256
二、用益物权在物权法中的地位259
三、用益物权体系的构建261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269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270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279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283
第三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288
一、划拨土地使用权可否进入市场流通289
二、土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地上物和其他附着物的处理296
三、土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处理301
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可否自由流转305
第四节 宅基地使用权311
一、宅基地使用权的立法体例311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313
(一)宅基地使用权是否允许流转313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受让主体322
第五节 地役权326
一、地役权的立法取舍326
二、地役权的立法体例329
第六节 居住权332
一、居住权的立法取舍333
二、居住权法律制度的构建339
(一)居住权的立法框架体系339
(二)居住权人的收益权341
第七节 典权342
一、典权制度的存废342
二、典权的法律性质348
第八节 水权353
一、水权的概念353
二、水权的存废357
三、水权的立法体例360
第九节 海域使用权362
一、海域使用权的性质363
二、海域使用权的立法体例367
第十节 空间权368
一、空间权的性质369
二、空间权的立法体例371
第四章 担保物权375
第一节 一般规定375
一、担保物权的性质375
二、担保物权的立法体例379
三、担保物权存续期间——担保物权约定期间的效力381
第二节 抵押权384
一、抵押的设立384
(一)抵押权公示的效力384
(二)抵押合同与抵押权388
(三)不动产抵押的法律问题391
(四)动产抵押的存废395
(五)浮动抵押制度400
二、抵押权的效力 402
(一)抵押权的追及效力402
(二)抵押权物上代位性406
三、抵押权的实现411
(一)流质契约411
(二)抵押权顺位416
第三节 质权419
一、权利质权的性质与立法模式420
二、转质的立法问题423
三、营业权能否质押426
四、抵押与质押的区分标准429
五、抵押权与质权并存的效力432
第四节 留置权434
一、留置权能否随主债权转移435
二、留置权中的“牵连关系”437
第五节 其他担保物权439
一、让与担保440
(一)让与担保的取舍440
(二)让与担保的立法体例444
(三)让与担保的公示447
(四)让与担保与动产抵押449
二、优先权455
(一)优先权的性质455
(二)优先权在物权法上的取舍460
第五章 占有467
一、占有的本体问题467
(一)占有的性质467
(二)占有的效力470
二、占有的立法体例与内容476
(一)占有的立法体例476
(二)占有的内容476
参考文献479
著作类参考文献479
论文类参考文献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