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伟大历程 改革开放三十年 1978-2008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伟大历程 改革开放三十年 1978-2008
  • 谢志强等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54385467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30页
  • 文件大小:136MB
  • 文件页数:560页
  • 主题词:改革开放-成就-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伟大历程 改革开放三十年 1978-2008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跨越世纪的起航·3

第1阶段 思想大解放与历史大转折3

引言:思想的解放永远是发展的先导3

一 从权到利,“放”字当头8

(一)农业改革:“包”字开头,政社分离10

1.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1

2.变“政社合一”为政社分开15

3.率先富裕起来的专业户专业村16

(二)民营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7

1.个体经济的兴起18

2.私营经济的兴起19

3.乡镇企业异军突起20

(三)国有企业改革从扩权让利到全面承包22

1.国企改革从放权开始23

2.利改税,对企业让利的重要举措25

3.放权让利的多种具体实现形式26

(四)财政金融改革中市场意识的注入27

1.财政改革从“分社吃饭”向“包干制”转变27

2.价格改革从调整比价到放开价格29

3.以市场为导向构建金融新框架31

(五)坚定不移搞对外开放35

1.改革外贸体制,扩大对外贸易35

2.改变传统思路,充分利用外资38

3.兴办经济特区,形成多层次的开放格局39

二 拨乱反正,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44

(一)拉开政治体制改革的帷幕46

1.以思想路线的重建确立为先导46

2.拉开政治体制改革帷幕的纲领性文件47

3.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保证48

(二)正确定位中国国情,确立党的基本路线51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基本国情51

2.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确立54

(三)党政分开与权力下放的积极探索58

1.实行党政分开与权利下放的积极探索58

2.权利下放,地方政府不能只是“传达室”61

(四)浓墨重彩勾勒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蓝图65

1.民主之花在中华大地绽放65

2.普法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70

(五)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73

1.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73

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76

3.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78

4.实行“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79

三 文化复苏与科学理性的恢复82

(一)文化大复苏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83

1.重续百年中国最强音83

2.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历史必然性84

(二)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论争90

1.关于人性问题91

2.关于异化问题92

3.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94

4.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讨论的实质与焦点95

5.人的主体性、人格塑造与人的现代化的主题初露端倪97

(三)80年代初期的思想文化浪漫风采99

1.“年轻的朋友来相会”99

2.主旋律与交响曲101

(四)科学理性的恢复与弘扬104

1.拨乱反正留下的话题104

2.突破封闭的切入点选择105

3.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重大进展106

四 社会建设:“以经济方法解决社会问题”108

(一)社会实践结构巨变时代的新任务108

1.社会发展总体新布局108

2.社会建设:社会时间结构巨变时代的新任务112

3.社会建设的内涵及其认识116

(二)发展经济是改革前期社会建设的第一要务121

1.“贫穷不是社会主义”122

2.“以经济方法解决社会问题”123

3.“勒紧裤带搞建设的路子走不下去了”124

4.“人民生活只能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善”128

(三)放活农民,就放活了中国131

1.一份“生死合同”与五个“一号文件”131

2.放活了农民,就放活了中国134

(四)劳动就业:从“三结合”到“劳动合同制”137

1.“三结合”是就业压力下的应急之策137

2.劳动合同制是改变劳动关系的关键之举141

(五)“第一生产力”与教育大发展143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43

2.教育体制的深刻变革145

(六)“先富起来”与消除贫困152

1.让不部分人先富起来152

2.扶贫方式大转变:从救济到开发157

第2阶段 南方谈话与历史新巨变163

引言:思想新突破与发展新机遇163

一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166

(一)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历史的选择167

1.沸沸扬扬的“社”“资”之问167

2.“南方讲话”,一锤定音169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71

(二)民营经济进入全面发展时期172

1.数量增加,规模扩大172

2.领域扩大,效益优化173

(三)国企改革任重道远175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176

2.“抓大放小”,理解中各取所需178

3.用“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调整国有经济结构180

4.艰难的政企分开之路182

(四)以制度创新为主线,改革财政金融体制183

1.以制度创新为重点的财政体制改革183

2.以制度创新为重点的金融体制改革185

(五)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188

1.利用外资重在提高质量和效益188

2.新一轮的特区之争191

3.加入世贸:中国与世界的接轨之旅192

二 承上启下,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96

(一)初级阶段理论的新发展197

1.重新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198

2.初级阶段理论抓住了当代中国的最大实际199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能动摇200

4.第一次明确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201

(二)依法治国:开启新的治国理念203

1.依法治国的深刻内涵203

2.依法治国的重大作用205

3.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依法治国双管齐下206

(三)改革发展稳定,三者要协调,一个不能少209

1.确立“二十字”基本方针210

2.齐头并进的改革、发展与稳定212

(四)政府瘦身,小政府大社会初显端倪213

1.1998年以前历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扫描214

2.对机构改革实践的反思215

3.199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217

(五)入世的呼唤,政府职能转变小步快走220

1.WTO基本原则对政府能转变的要求220

2.WTO对现行政府职能转变的挑战222

3.接轨WTO,实现政府职能转变224

(六)韬光养晦,要对话不要对抗的外交战略226

1.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226

2.顶住制裁和干涉的压力,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227

三 文化冲突与文化重构229

(一)“全盘西化”论的挽歌与传统文化的命运230

1.思想文化碰撞时代的来临230

2.“中化”与“西化”的大论争231

(二)大众文化的兴起和科学理性的弘扬239

1.大众文化的兴起与特征239

2.科学理论的呼唤和弘扬241

3.人类文明的全方位吸收与创新241

4.科学方法的引进与传播246

(三)90年代中国文化的多种形态252

1.主流文化的表达252

2.走向边缘的知识分子文化253

3.以中性面目出现的市场文化255

(四)社会转型与文化重构256

1.新儒家的文化主张257

2.文化保守主义的功与过259

3.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263

(五)主流文化的变迁与拯救265

1.大众文化的兴起265

2.主流文化的变迁266

3.精英文化的衰微267

(六)文化认同的困境:文化热与反“西化”思潮269

1.破门而出的反“西化”思潮269

2.无法回避的文化认同272

四 社会建设:市场化趋势下的新突破274

(一)社会建设的新特点274

1.社会建设的背景有了新变化275

2.市场化趋势对社会建设影响很大276

3.确立了“三个有利于”与“全面发展”的理念277

4.社会资源与机会配置机制发生深刻变化278

(二)劳动就业:有破有立建设新机制279

1.劳动力市场:记录一场史无前例的社会流动280

2.再就业工程:下岗职工的新生之举284

(三)迎战贫困:扶贫攻坚与最低保障290

1.贫困现象呈现新特征290

2.“八七”扶贫攻坚:吹响消除贫困的冲锋号293

3.最低生活保障:编织一张最后的安全网296

(四)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中的福利再造298

1.从制度恢复中寻找社会保障的出路298

2.社会化: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新路向300

(五)教育改革:奔跑在产业化的道路上304

1.转向市场的教育体制改革304

2.“科教兴国”:一项事关长远的伟大战略307

第3阶段 新的世纪 新的篇章315

引言:发展新思路,中华新篇章315

一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市场经济体制318

(一)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319

1.十六大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19

2.发展“循环经济”成为新热点322

3.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25

4.民营经济的“第三个春天”327

(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继续深化国企改革331

1.困难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331

2.深化股份制改革,为国企发展添内劲334

3.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引发大辩论336

(三)构建更开放、更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341

1.“国九条”:拉开资本市场加速发展的序幕341

2.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启动343

3.推动资本市场向多层次发展345

(四)对外开放: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大步前行348

1.中国入世承诺兑现情况一览349

2.中国入世后对外开放取得的主要成绩353

二 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58

(一)理论丰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360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360

2.对三大基本问题的科学回答362

3.重大突破与重要意义365

4.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367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369

1.服务型政府提出的背景及意义370

2.建设服务型政府应当把公共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371

3.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373

(三)预防腐败的新设计378

1.建设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378

2.教育是反腐倡廉的基础380

3.制度是反腐倡廉的根本383

4.监督是反腐倡廉的关键385

(四)和谐社会新理念,社会发展新布局388

1.和谐社会提出的背景389

2.从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谋划发展390

3.和谐社会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理想392

(五)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394

1.党的十六大以来作风建设的新发展395

2.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新举措396

(六)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399

1.中国和平发展的现实可能性400

2.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压力与挑战403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文化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406

(一)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文化发展的新趋势406

1.中国文化发展面临的新情境407

2.中国文化发展的新趋势408

3.从文化冲突到文化和谐410

4.30年改革开发创造了中国文化复兴的历史机缘414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文化复兴的必由之路418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活力和中国文化复兴的光明前途逐渐彰显419

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创造性地实现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422

四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建设426

(一)社会建设:新历史方位上的新抉择426

1.“两期社会”与“四个深刻变化”的新挑战426

2.“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新纲领431

3.“四位一体”与“重点突出”的基本思路435

(二)就业问题:迎接“三个高峰”的世纪之战439

1.就业:老问题又有新挑战439

2.积极就业政策,迎战世纪难题444

(三)社会保障:奔行在覆盖城乡的快车道451

1.目标更明确,体系更完善452

2.制度更健全,覆盖更广泛459

3.保障更有力,服务更精细462

(四)教育改革:公平诉求下的艰难之路464

1.教育产业化的穷途末路464

2.教育改革:一个时代的强烈诉求471

(五)收入分配:向着公平迈进475

1.“平均工资上涨”引来一片哗然475

2.影响收入分配状况的多种因素478

3.收入分配的公平之路483

(六)住房改革: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487

1.“房奴”,一个关于房子和人的流行语487

2.住房:从福利化到商品化488

3.住房改革: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495

在新的起点上加快解放思想505

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508

后记5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