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口变动与工业化目标双重约束下的经济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人口变动与工业化目标双重约束下的经济发展
  • 周祝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7801984420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36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242页
  • 主题词:人口自然变动-影响-经济发展-中国;工业化-影响-经济发展-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口变动与工业化目标双重约束下的经济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人口变动和工业化的含义3

三、研究的基本框架6

第一章 相关理论回顾12

第一节 西方的人口变动理论12

一、农业时代:人口与食物——马尔萨斯13

二、工业时代:人口与资本——马克思22

三、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人口与制度——诺斯30

第二节 中国的人口变动理论38

一、何炳棣对于中国自明代到建国初期的人口变动研究38

二、关于中国人口变动的马尔萨斯之争41

三、几点评论48

第二章 中国人口变动约束的过程和机制53

第一节 1949年以前的人口变动53

一、农业社会的人口变动53

二、动荡转型期的人口变动58

第二节 中国的人口政策演变62

一、1949年以前的人口政策62

二、稳定转型期的人口政策67

第三节 稳定转型期的就业政策演变70

第三章 工业化目标的约束机制81

第一节 工业化目标的确立81

一、动荡转型期的近代工业化81

二、稳定转型期确立工业化目标85

第二节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89

一、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是特定时代的理性选择90

二、低要素价格的宏观政策环境91

三、计划手段配置资源93

四、以国有企业和人民公社为基本组织形态的单位制度94

第三节 工业化过程中的集权与分权98

一、工业化过程中的中央与地方98

二、工业化过程中的政府与企业104

第四章 双重约束下的制度选择107

第一节 双重约束下的计划经济制度107

一、制度崇拜时代107

二、计划经济制度的建立和演进112

第二节 双重约束下城乡分割制度——户籍制度117

一、1949~1952年以稳定城市秩序为目的的户口登记制度118

二、1953~1958年向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过渡119

三、全国经常性户口登记制度的逐步建立120

四、“逆城市化”的“上山下乡”运动加剧了城乡分割123

五、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而逐渐解体124

第三节 双重约束下的农村改革126

一、人口压力下的农村变革126

二、双重约束下的土地制度变革128

三、乡镇企业发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135

第四节 双重约束下的城市经济改革138

一、中国农业社会的政治型城市138

二、双重约束下的政府主导型城市化141

三、双重约束下的市场引导型城市化144

第五章 双重约束下的需求管理148

第一节 需求管理理论148

一、前凯恩斯时代的外贸导向型需求管理149

二、凯恩斯的国内需求管理理论150

第二节 双重约束下的需求管理154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需求管理154

二、经济体制转型期的需求管理158

第六章 双重约束下的代际关系协调172

第一节 人口老龄化所引起的代际冲突173

一、人口老龄化的过程173

二、与老龄化相伴随的人口年龄结构和抚养比175

三、体制转轨中的代际分配179

第二节 双重约束下的社会保障198

一、双重约束下中国社会保障199

二、双重约束下的城乡、代内和代际风险分担206

第七章 双重约束下的经济发展210

第一节 双重约束下的经济增长211

一、增长优先还是就业优先211

二、增长范式的转变215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选择空间218

一、超越“?口型经济”218

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222

参考文献2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