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与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与方法
  • 王金坑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洋出版社
  • ISBN:978750278498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83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298页
  • 主题词:海洋污染-总排污量控制-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与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海洋污染与总量控制制度1

1.1 海洋污染概述1

1.1.1 海洋污染的基本特征1

1.1.2 海洋污染的基本状况2

1.1.3 污染物入海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5

1.2 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6

1.2.1 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的内涵6

1.2.2 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的基本框架和内容9

1.2.3 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建设的核心10

1.3 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技术与方法11

1.3.1 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技术路线11

1.3.2 关键技术12

参考文献13

第2章 入海污染物总量调查与监测15

2.1 入海污染物来源与分类15

2.1.1 陆域污染源15

2.1.2 海域污染源17

2.1.3 大气污染源19

2.1.4 入海污染物的分类19

2.2 入海污染物总量监测与统计方法22

2.2.1 入海污染物总量监测体系22

2.2.2 陆源汇水区的划定方法23

2.2.3 工业污染源调查与统计23

2.2.4 农业污染源调查与统计24

2.2.5 生活污染源调查与统计25

2.2.6 水土流失调查与统计26

2.3 入海污染物总量监测29

2.3.1 河流污染物入海通量监测29

2.3.2 直排口排污负荷监测41

2.3.3 海水养殖污染物监测43

2.3.4 船舶污染物监测45

2.3.5 外海污染物监测46

2.3.6 大气污染物监测47

2.4 污染源产污量与入海量响应关系48

参考文献48

第3章 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51

3.1 制定总量控制目标的理论与方法51

3.1.1 水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51

3.1.2 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53

3.1.3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与海洋功能区划55

3.1.4 富营养化评价方法56

3.2 生态系统健康的污染胁迫因子识别61

3.2.1 耗氧有机物61

3.2.2 石油类污染物62

3.2.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63

3.2.4 营养盐63

3.2.5 重金属污染物64

3.3 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确定的原则与方法64

3.3.1 总量控制指标筛选的原则64

3.3.2 总量控制指标控制目标的确定原则65

3.3.3 确定总量控制目标的程序65

3.3.4 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体系66

3.3.5 总量控制目标确定的方法67

3.4 小结70

参考文献71

第4章 海洋环境容量计算方法74

4.1 海洋环境容量基本概念75

4.1.1 自净容量系列75

4.1.2 海洋环境容量系列78

4.1.3 污染源分配容量系列80

4.2 海洋环境容量数学模型82

4.2.1 数学模型基本方程82

4.2.2 边界条件85

4.2.3 数值解法86

4.2.4 常用模型介绍89

4.3 海洋环境容量计算的方法91

4.3.1 标准自净容量法92

4.3.2 水动力交换法93

4.3.3 浓度场分担率法94

4.3.4 排海通量最优化法96

参考文献99

第5章 入海污染物总量分配技术106

5.1 总量分配技术和方法106

5.1.1 分配的基本原理106

5.1.2 分配的基本原则107

5.1.3 分配的基本方法107

5.1.4 分配技术和方法的适用性分析及比较117

5.1.5 分配方案可行性评估121

5.1.6 分配技术存在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122

5.2 入海污染物总量分配技术路线123

5.3 入海污染物总量分配关键技术125

5.3.1 海域自净容量的预分配125

5.3.2 自净容量的预分配126

5.3.3 污染源分配容量的总量分配127

5.3.4 涉海陆域总量分配131

5.3.5 分配的关键问题分析134

参考文献138

第6章 入海污染物减排技术141

6.1 沿海城镇污水集中处置技术工艺141

6.1.1 沿海城镇排水管网优化141

6.1.2 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143

6.1.3 沿海城市污水海洋处置与排放151

6.2 沿海城市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工艺152

6.2.1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152

6.2.2 石油化工废水的主要处理技术153

6.2.3 生化处理技术155

6.2.4 外排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159

6.3 沿海农村分散性生活污水处理技术162

6.3.1 生物生态组合处理技术162

6.3.2 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技术169

6.4 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技术170

6.4.1 pH值的调节170

6.4.2 臭氧杀菌170

6.4.3 膜集成技术171

6.4.4 泡沫分离技术171

6.4.5 海洋生物技术172

6.4.6 沙床截留172

6.4.7 混养法172

6.4.8 其他技术172

6.5 入海污染物的面源污染控制与过程消减工程173

6.5.1 沿海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工程措施173

6.5.2 沿海乡镇农业面源污染控制176

6.5.3 入海污染物过程消减的推荐生态工程178

参考文献183

第7章 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技术187

7.1 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的概念和内涵187

7.1.1 规划的概念187

7.1.2 规划的尺度范围187

7.1.3 规划的任务188

7.1.4 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188

7.2 规划的编制程序和主要内容190

7.2.1 规划编制的依据、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90

7.2.2 规划的编制程序191

7.2.3 规划的主要内容193

7.2.4 规划的成果要求194

7.3 现状分析与评价194

7.3.1 自然概况194

7.3.2 社会经济概况195

7.3.3 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和评价195

7.4 污染源评价与预测197

7.4.1 污染源调查的内容197

7.4.2 污染源评价的内容和方法198

7.4.3 污染源预测的内容和方法199

7.5 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204

7.5.1 总量控制单元的划分204

7.5.2 控制指标和目标的确定204

7.5.3 规划目标确定和规划指标的选取205

7.6 规划与减排方案设计207

7.6.1 产业布局优化及产业结构调整方案207

7.6.2 排污口污染控制与优化调整方案209

7.6.3 城镇污水和城乡垃圾处理方案210

7.6.4 工业点源污染治理方案210

7.6.5 陆域非点源污染治理方案211

7.6.6 海域污染治理方案213

7.6.7 规划优化与效益分析213

7.6.8 总量控制与减排重点建设项目214

7.7 监测与核查方案编制215

7.7.1 监测体系215

7.7.2 考核体系220

7.8 规划的保障措施221

7.8.1 组织能力保障221

7.8.2 法规政策保障222

7.8.3 科技保障223

7.8.4 宣传保障223

7.8.5 资金保障224

7.9 规划可达性分析225

7.9.1 总量控制目标的可达性分析225

7.9.2 规划目标的可达性分析226

参考文献226

第8章 总量控制规划案例227

8.1 胶州湾入海污染物控制规划与减排方案227

8.1.1 海域现状及存在问题227

8.1.2 排污单元划分和排污现状分析227

8.1.3 总量控制减排指标和方案228

8.1.4 总量控制措施229

8.2 江苏灌河河口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减排方案230

8.2.1 海域现状及存在问题230

8.2.2 总量控制减排指标和目标231

8.2.3 总量控制与减排方案232

8.2.4 总量控制对策与减排措施232

8.3 杭州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减排方案233

8.3.1 海域现状及存在问题233

8.3.2 总量控制减排指标、目标和方案234

8.3.3 总量控制对策与减排措施235

8.4 罗源湾海域排污总量控制规划236

8.4.1 海域现状及存在问题237

8.4.2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238

8.4.3 排污总量控制目标240

8.4.4 主要任务242

8.4.5 主要工程与投资估算、效益242

8.4.6 保障措施243

8.4.7 实施与考核243

8.5 泉州湾海域排污总量控制规划244

8.5.1 海域现状244

8.5.2 泉州湾海域纳污能力与污染物总量控制248

8.5.3 总量控制规划方案249

8.5.4 总量控制与减排措施250

8.5.5 总量控制治理项目和工程251

8.6 厦门湾海域排污总量控制规划253

8.6.1 海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53

8.6.2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255

8.6.3 排污总量控制目标255

8.6.4 主要任务257

8.6.5 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与减排工程规划258

8.6.6 保障措施260

8.6.7 实施与考核260

8.7 廉州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减排方案261

8.7.1 海域现状261

8.7.2 总量控制减排指标和目标261

8.7.3 总量控制对策与减排措施262

第9章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中的应用264

9.1 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264

9.1.1 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进展264

9.1.2 基于GIS的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进展265

9.1.3 环境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进展265

9.2 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设计267

9.2.1 系统的设计目标与原则267

9.2.2 系统结构和内容268

9.2.3 数据库框架及开发模式269

9.3 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实例271

9.3.1 罗源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决策支持系统271

9.3.2 胶州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决策支持系统273

9.3.3 泉州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决策支持系统278

9.4 小结282

参考文献2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