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考总复习全解 语文 第11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薛金星总主编;裴爱菊本册主编;齐来宝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197879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40页
- 文件大小:260MB
- 文件页数:453页
- 主题词:语文课-高中-升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考总复习全解 语文 第11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考点全解1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1
专题1字音1
知能概要1
一、字音的有关概念1
1.现代汉语1
2.汉字的三要素1
3.同音字1
4.多音字1
5.形声字1
6.普通话1
7.音节1
8.音素1
9.方言1
10.轻声2
11.儿化2
二、《汉语拼音方案》2
1.字母表2
2.声母表2
3.韵母表2
4.声调符号2
5.隔音符号2
三、汉字读音应注意的问题2
1.形声字的错读2
2.多音字的错读2
3.形近字的错读3
4.方言字的错读3
5.难读字的误读3
6.统读字的误读3
7.习惯性误读3
附录一 多音字辨析集录5
附录二 易错多音字语句记忆法12
附录三 容易读错的字集录13
附录四 成语中容易读错的字集录18
方法·技巧·规律方法指要4
一、学习方法4
1.明确识记范围和考查重点4
2.通过词语识记字音(因义定音)4
3.勤查词典,积累容易读错的字4
二、复习方法4
1.注意把握形声字的读音4
2.注意形似字的读音4
3.留意习惯性误读字4
4.强记难读字4
5.巧记多音多义字4
三、答题策略5
1.仔细审题、读题5
2.联想列举相关知识比较识别5
3.大胆推测,相信第一印象5
4.用排除法、类比法快速找答案5
5.怎样利用声旁帮助记忆字音5
专题2字形19
知能概要19
一、错别字的类型及辨析19
1.形似而误19
2.形似音同或相近而误19
3.音同或音近而误20
4.义同或义近而误20
5.音义相近而误20
二、书写规范字,正确对待简化字20
三、逐步规范异形词20
附录一 易错的二、三字词语(括号内是正确字)22
附录二 容易写错的四字词语(括号内是易错字)24
附录三 报刊中最易出错的100个汉字(括号内是正确字)27
附录四 易混字辨析27
附录五 成语中容易写错的字32
附录六 常用异形词整理表32
附录七 含有非规范字的异形词(括号内是非规范字)33
附录八 常见熟语中容易写错的字(注:括号内为错别字)33
方法·技巧·规律21
方法指要21
一、字形积累的方法21
1.同音归类法21
2.形近比照法21
3.同字联系法21
4.形义结合法21
二、字形辨识的方法21
1.加强意义识记21
2.分析造字法,推究字形21
3.短语的结构分析法21
4.探究词语的来源21
5.根据读音确定字形21
6.意义事理分析法21
7.根据相应的修辞手法来判断字形22
8.类比联想法22
专题3标点符号34
知能概要34
一、概念理解34
二、常用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34
(一)正确使用顿号34
(二)正确使用逗号35
(三)正确使用冒号35
(四)正确使用问号36
(五)正确使用感叹号36
(六)正确使用引号37
(七)正确使用书名号37
(八)正确使用破折号37
(九)正确使用省略号37
(十)正确使用括号38
附录一 习惯用错的标点符号39
附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40
方法·技巧·规律39
方法指要39
一、掌握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方法39
二、标点符号的解题方法39
专题4词语43
实词44
知能概要44
一、实词的考查要点44
二、实词的辨析和使用44
附录 常用易混词语辨析46
方法·技巧·规律45
方法指要45
一、词义辨析的原则和角度45
1.辨析词语的确切含义45
2.辨析词义的轻重45
3.辨析词义范围的大小45
4.辨析词义的侧重点45
5.辨析词语的适用对象45
6.辨析词语的不同搭配45
7.辨析词语的语法功能45
8.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45
9.辨析词语的语体色彩45
10.辨析词语的语境义46
二、解答词类辨析题的方法技巧46
虚词68
知能概要68
一、虚词的种类68
二、虚词常见错误类型举例68
1.副词使用错误68
2.介词使用错误69
3.连词使用错误69
4.关联词语使用错误69
5.代词使用错误70
6.助词使用错误71
三、高考考查方式与命题动向71
附录容易错用的虚词辨析72
方法·技巧·规律72
方法指要72
虚词辨析“十看”72
1.看搭配情况72
2.看假设与事实72
3.看前后次序72
4.看其前后连接信息72
5.看语气辨析72
6.看标点符号判断72
7.看主语前后虚词的位置72
8.看口语和书面语色彩72
9.看主客体72
10.看虚词的词性72
熟语75
知能概要75
一、了解成语的有关知识75
(一)成语的语法结构关系75
(二)成语的感情色彩75
(三)成语的出处75
(四)成语的误用75
1.张冠李戴75
2.望文生义75
3.重复赘余76
4.自相矛盾76
5.不分轻重76
6.不辨色彩76
7.不合逻辑76
8.搭配不当77
二、惯用语例说77
三、歇后语例说77
四、谚语例说77
五、格言例说77
附录一 成语中的文言现象80
附录二 容易错解错用的成语80
附录三 常见两用成语83
附录四常用熟语释义84
附录五 易混成语辨析94
方法·技巧·规律79
方法指要79
一、复习方法79
二、答题技巧79
1.绝不望文生义79
2.防止褒贬误用79
3.避免语义重复79
4.当心谦敬错位79
5.避免前后矛盾79
6.识别两可80
专题5病句99
知能概要99
语病的主要类型99
一、从语法的角度看——词语误用、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99
(一)词语误用99
(二)语序不当99
(三)搭配不当100
(四)成分残缺100
(五)成分赘余101
(六)结构混乱103
二、从逻辑的角度看——表意不明、不合逻辑103
(一)表意不明103
(二)不合逻辑104
方法·技巧·规律107
方法指要107
一、判断病句的方法107
(一)语感审读法107
(二)枝干梳理法107
(三)造句类比法107
(四)逻辑分析法107
(五)规律标志法107
1.出现了并列的短语,考虑是否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107
2.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考虑是否语序不当107
3.出现了数量短语,考虑是否表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107
4.出现了介词,考虑是否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主客体颠倒、主语残缺107
5.出现了关联词(连词),考虑是否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107
6.出现了代词,考虑是否语意不明、重复108
7.出现了长宾语,考虑是否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108
8.出现了多个谓语,考虑是否搭配不当、偷换主语108
9.出现了疑问词、否定词,考虑是否肯定、否定不当108
10.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考虑是否结构混乱108
11.出现了文言词语、书面语,考虑是否重复108
12.出现了“的”字短语,考虑是否语意不明、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语序不当108
13.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考虑是否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108
14.出现了“前去”“新生”,“保管”“没有”“走”,“和”等多义词或多义短语,考虑是否语意不明108
15.出现了“使”“让”“令”“把”“被”等词,考虑是否主语残缺、主客体颠倒、语序不当109
二、修改病句的方法109
专题6扩展语句110
知能概要110
一、扩展语句常见的类型110
1.供词组句型110
2.给定话题型110
3.补充续写型110
4.图表扩展型111
5.想象创造型111
二、表达方式方面的要求111
方法·技巧·规律116
方法指要116
一、“扩展语句”具体的解题策略与方法116
1.仔细研读原句,把握扩展基点116
2.明确答题要求,把握扩展方向116
3.明确扩句类型,选好表达方式116
4.展开联想想象,合理扩展语句116
5.掌握扩展技巧117
6.具体扩展方法117
二、解题步骤117
三、解题误区117
专题7压缩语段117
知能概要118
一、不同类型语段的关照重点118
1.记叙性语段118
2.描写性语段118
3.议论性语段118
4.说明性语段118
二、新闻的结构118
1.标题118
2.导语118
3.主体118
4.结尾118
三、图文转换118
(一)能力测试趋向及要求118
(二)怎样读图表119
(三)怎样答题119
(四)常见的失误119
(五)图文转换的类型119
方法·技巧·规律122
方法指要122
一、压缩语段的解题策略122
1.压缩语段必须顾及命题的形式122
2.压缩语段必须紧扣题目要求122
3.压缩语段必须顾及文本体裁122
4.压缩语段必须把握文本要点123
5.概括用语的表达要恰当通顺123
二、压缩语段的技巧123
1.摘录法123
2.删除法123
3.合并法123
4.替换法123
5.分层法123
三、不同体裁语段的概括压缩124
1.记叙类语段的压缩124
2.描写类语段的压缩124
3.说明类语段的压缩124
4.议论类语段的压缩124
5.消息类压缩124
6.压缩语段的关键和步骤124
四、压缩语段应试中经常出现的错误124
专题8仿用句式(句子仿写)124
知能概要125
一、仿用句式的考查形式125
二、仿用句式题干中的隐性要求与解题切入点125
方法·技巧·规律127
方法指要127
一、仿句的方法127
1.看题干,审清题意,明确要求127
2.明句式127
3.明修辞127
4.品味语言,把握风格128
5.分析比较,把握虚实128
6.理清思路,明确仿写步骤128
7.通读答案,验证仿写效果128
二、仿用句式“四忌”128
1.忌话题脱离128
2.忌结构不一128
3.忌修辞不符128
4.忌色调不合129
专题9选用和变换句式129
知能概要129
一、句式解说129
1.长句与短句129
2.肯定句与否定句129
3.主动句与被动句129
4.常式句与变式句129
5.整句与散句129
6.单句与复句130
7.四种不同语气的句子(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130
二、变换句式的基本要求130
方法·技巧·规律131
方法指要131
一、选用句式131
二、变换句式131
(一)解答句式变换的题目,要注意的几点131
(二)变换句式的原则和方法131
1.长句变短句131
2.短句变长句132
3.散句变整句132
4.陈述对象不同的转换132
5.常式句和变式句的变换133
6.一般主动句、“把”字句、“被”字句的句式变换与选择133
7.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134
8.主谓句与非主谓句的变换134
9.单句与复句的变换134
10.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的变换134
(三)长句变短句的五个环节135
1.明确长、短句的特点135
2.提取句子主干135
3.勾勒句式轮廓135
4.拆分附着信息135
5.整改润饰答案135
(四)变换句式的常见形式135
1.长、短句互换135
2.散句与整句互换135
3.重组式136
三、选用、变换句式的一般步骤136
1.选用句式136
2.变换句式136
专题10修辞136
知能概要136
一、修辞的特点136
二、修辞格的种类及表达效果137
1.比喻137
2.比拟137
3.借代137
4.夸张137
5.对偶137
6.排比137
7.设问137
8.反问137
9.映衬(衬托)137
10.反复137
11.对比137
12.顶真137
13.反语137
14.双关137
15.引用138
16.移用(移就)138
17.通感(移觉)138
18.婉曲(委婉)138
19.回环(回文)138
20.呼告138
三、辞格的综合运用138
1.辞格的连用138
2.辞格的兼用138
3.辞格的套用138
附录 修辞在语言综合运用题中的使用141
方法·技巧·规律139
方法指要139
一、做修辞题的突破方法139
二、修辞题巧解“四法”140
1.特征对照法140
2.语境协调法140
3.事理相符法140
4.文体统一法140
三、修辞题的应试策略140
专题11简明、连贯、得体142
简明142
知能概要142
简明的效用和考查方式142
方法·技巧·规律143
方法指要143
一、怎样做到语言表达简明143
1.围绕中心,抓住要点143
2.善于概括,巧用指代143
3.避免重复,删除多余144
二、语言表达简明的解题思路144
三、常见的重复、啰唆现象144
连贯146
知能概要146
一、怎样做到语言连贯146
1.保持话题或陈述角度的一致性146
2.合理安排句子的顺序,保持清晰的条理146
3.句式要协调一致146
4.要有必要的过渡、交代、衔接、照应146
二、“连贯”的考查方式146
1.排列句序146
2.句子复位146
方法·技巧·规律148
方法指要148
语言连贯解题切入点148
1.看话题是否统一148
2.看行文是否照应148
3.看格式是否一致148
4.看承接是否对应148
5.看风格是否统一148
6.看是否合乎事理逻辑148
7.看是否合乎约定俗成的规则149
8.看音节是否匀整149
得体149
知能概要149
语言得体的表现149
1.适合语境,准确措辞149
2.明确目的,有的放矢149
3.看准对象,讲究分寸149
4.适应场合,巧妙用语149
5.把握语体,灵活应用149
附录一 敬辞集录151
附录二 谦辞集录151
方法·技巧·规律150
方法指要150
一、做到语言得体应注意的问题150
二、做高考题应注意的方法151
三、得体题解答方法151
专题12准确、鲜明、生动152
知能概要152
一、准确152
二、鲜明152
三、生动152
方法·技巧·规律153
方法指要153
一、怎样做到用词“准确”153
1.符合情境153
2.符合事理153
3.符合心理153
4.符合程度153
5.符合对象153
二、怎样做到表达“鲜明”154
1.恰当选用词语154
2.恰当选用句式154
3.恰当运用修辞手法154
三、怎样做到表达“生动”154
1.形象具体(绘形绘声绘色)154
2.苦心炼字154
3.借助修辞154
4.恰当运用谚语、惯用语、歇后语154
专题13对联154
知能概要154
一、对联的定义154
二、对联的来源154
三、对联的特点155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155
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155
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155
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155
四、对联的类别155
(一)就上下联的语意关系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55
1.正对155
2.反对155
3.串对155
(二)就上下联的对仗方式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五类155
1.工对155
2.宽对155
3.当句对156
4.单句对156
5.借对156
(三)从用途上来分,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谐趣联等156
1.春联156
2.喜联156
3.寿联156
方法·技巧·规律157
方法指要157
制作对联的方法157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157
2.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157
3.要平仄相对,音调和谐157
4.要内容相关,上下联系157
专题14近三年语言运用新题型158
知能概要158
一、语言运用的源头活水158
二、提高语文素养158
三、串台词的写作158
附录 其他语言运用新题型示例161
方法·技巧·规律161
方法指要161
重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161
第二部分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164
专题15文学常识164
知能概要164
一、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及作品164
1.先秦时期164
2.两汉时期164
3.魏晋南北朝时期165
4.隋唐五代时期165
5.宋代166
6.元明两代167
7.清代168
二、中国古代著名文集及作品169
三、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172
四、外国作家作品176
1.欧美部分176
2.亚非部分180
五、文学体裁180
1.诗歌180
2.小说181
3.散文182
4.戏剧182
方法·技巧·规律184
方法指要184
一、准确记忆184
二、分门别类,抓典型文体184
三、分域识记,抓文学流派184
四、重视课本184
专题16名句名篇184
知能概要184
一、诗词名句184
二、古文名句187
方法·技巧·规律191
方法指要191
一、名句名篇复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91
1.要从“篇”入手,把握背诵内容191
2.对“句”的把握不能以是不是“名句”为标准191
3.在取材上要扣住重点,兼顾其他191
4.落实名篇名段中的重点句191
二、答题应该注意的问题191
1.规范书写191
2.看清要求191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192
专题17文言文阅读192
知能概要193
一、文言实词193
二、文言虚词193
三、常见的文言句式193
1.判断句193
2.被动句193
3.宾语前置193
4.成分省略193
四、词类活用194
1.名词活用194
2.动词活用194
3.形容词活用194
4.数词的活用194
五、文言文翻译的方法194
1.译文要信、达、雅194
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94
3.恰当补充与删减194
4.正确调整语言顺序194
六、文言断句的方法194
1.找名词或代词194
2.识别专有名词194
3.找虚词194
4.找排偶194
5.对话、引文有利于辨识句读194
6.文言句式知识有助于断句194
附录一120个文言实词例释201
附录二20个文言虚词例释226
附录三 文言句式例释232
附录四 古今异义词例释235
附录五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241
方法·技巧·规律200
方法指要200
一、文言文复习策略200
1.课文是基础200
2.18个文言虚词是重点200
3.练习是关键200
4.典型例句是捷径200
二、文言文阅读答题“三要”200
1.“读”要有序200
2.“想”要有据200
3.“析”要有理200
三、如何阅读人物传记201
1.明确人物及其主要事迹201
2.把握人物性格及其精神品质201
3.辨清人物之间的关系201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201
5.熟悉用语造句、叙事行文的特点201
6.运用相应的阅读方法201
四、文言文解题技巧201
1.以题解文201
2.以文解文201
3.以注解文201
4.以理解文201
专题18古诗词鉴赏245
知能概要246
一、考点涉及的古诗词知识246
(一)关于古代诗歌方面的知识246
1.鉴赏诗歌的形象246
2.鉴赏诗歌的语言246
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246
4.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247
(二)诗歌形象247
1.人物形象247
2.景物形象248
(三)诗歌的意境与意象249
(四)语言的内容249
(五)诗歌语言的风格特点250
(六)语言的表达效果251
(七)诗歌的表达技巧251
1.表达方式251
2.表现手法251
3.修辞手法252
(八)行文结构252
1.照应252
2.抑扬252
二、古诗词体裁知识252
(一)诗歌的概念252
(二)诗歌的特点253
(三)诗歌的分类253
(四)古体诗和近体诗253
(五)乐府诗253
(六)格律知识253
(七)诗、词、曲的区别253
三、古诗词的主要风格253
豪放派、婉约派253
附录 鉴赏古代诗歌难点突破262
方法·技巧·规律257
方法指要257
一、古诗鉴赏题的设问角度及解题技巧257
(一)分析意境型257
(二)分析技巧型258
(三)分析语言特色258
(四)炼字型258
(五)一词领全诗型258
(六)观点不同型259
(七)对比鉴赏型259
二、诗词鉴赏答题“五忌”259
1.忌答非所问259
2.忌脱离文本259
3.忌繁简不当260
4.忌滥用术语260
5.忌以今律古260
三、古诗词中常用表达技巧举要260
(一)表现手法(包括构思技巧)260
(二)修辞手法261
第四部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265
专题19论述类文本阅读265
知能概要265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能力要求265
方法·技巧·规律270
方法指要270
一、论述类文本的答题策略270
(一)答题的基本思路270
(二)解题的基本方法270
二、论述类文本选择题的解题方法270
三、论述类文本简答题的表述方法270
第五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272
专题20散文阅读272
知能概要272
一、散文的特点、分类272
1.现代散文的特点272
2.散文的分类272
二、散文阅读鉴赏的考纲内涵272
(一)理解272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72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73
(二)分析综合273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73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273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273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273
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273
(三)鉴赏评价273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73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73
(四)探究274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274
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74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274
方法·技巧·规律290
方法指要290
散文阅读解题方略290
(一)散文阅读答题策略290
(二)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91
(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91
(四)整合文中信息292
(五)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292
(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293
(七)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293
(八)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94
专题21小说阅读294
知能概要295
一、小说的基本知识295
1.小说的概念295
2.小说的特征295
3.小说的分类295
4.小说的流派295
5.小说的三要素295
6.小说的语言295
7.小说的表达技巧296
二、微型小说的阅读296
1.认识环境296
2.梳理情节296
3.感知形象296
4.分析主题296
5.鉴赏技巧297
方法·技巧·规律300
方法指要300
一、现当代小说鉴赏方法300
1.从解读故事到认识人物300
2.从体味细节到理解人物300
3.从分析主题到鉴赏人物301
4.注意语言运用的技巧301
5.发表见解要吃透文本,合乎常理301
二、现当代小说阅读题解题方略301
三、探究类题目的命题特点、考查角度及答题分析指导301
四、探究题考查的主要角度302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302
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02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303
专题22戏剧阅读303
知能概要303
一、戏剧的文体知识304
1.戏剧的特点304
2.剧本的基本特征304
3.戏剧的分类304
4.戏剧冲突304
5.戏剧冲突与社会矛盾的联系和区别304
6.戏剧台词304
7.潜台词304
8.舞台说明304
二、中国古代戏剧知识304
1.戏剧的发展304
2.语言的构成305
3.元杂剧的角色305
4.元杂剧的体制305
5.元杂剧和明清传奇305
6.戏曲作家和作品305
三、戏剧鉴赏要领305
1.感受戏剧之美305
2.培养戏剧鉴赏能力306
方法·技巧·规律308
方法指要308
一、戏剧鉴赏策略308
1.捕捉初感,由浅入深308
2.阅读剧本,反复体会308
3.抓住关键,把握冲突308
4.分析人物,观其言行308
二、鉴赏戏剧的语言及人物形象309
1.鉴赏戏剧的语言309
2.鉴赏戏剧的人物形象309
三、戏曲鉴赏方法309
1.鉴赏戏曲的语言309
2.鉴赏戏曲常用的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309
3.鉴赏戏曲常用的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309
专题23现代诗歌鉴赏309
知能概要309
一、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309
1.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集中、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309
2.以意象为诗情传达的基本结构单位,通过单个或多个的意象来凸显诗意,抒发情感310
3.常常采用复沓和铺排的修辞手法,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性310
4.诗句分行排列,是一种特别讲究文学形式的艺术310
5.借助暗示来表达思想感情,语意含蓄多解,富于朦胧美310
二、现代诗歌鉴赏题的题型310
1.词语运用类310
2.分析鉴赏类310
3.整体评价类310
三、现代诗歌鉴赏的三个层面310
1.鉴赏诗歌语言310
2.把握诗歌意象310
3.意蕴层面311
方法·技巧·规律312
方法指要312
一、现代诗歌的整体鉴赏312
1.诗歌的语言312
2.诗歌的形象312
3.诗歌的情感312
4.诗歌的艺术特色313
二、现代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技巧313
1.领会意境,综合分析,整体阅读防片面313
2.把握意象,咀嚼重点,深刻体味辨真伪313
3.分析技巧,品味表达,以小见大看本质313
三、做好现代诗歌阅读题的技巧313
第六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314
专题24新闻阅读314
知能概要314
一、新闻的文体知识314
(一)新闻定义314
(二)新闻分类314
(三)文体特点314
二、消息的文体知识314
(一)消息的概念314
(二)消息的特点314
(三)消息的结构314
(四)消息的要素314
(五)消息的写法314
三、调查报告的知识315
(一)定义315
(二)文体特点315
(三)写作要求315
方法·技巧·规律319
方法指要319
一、新闻类文本的基本特征319
二、阅读新闻文本的几点方法319
三、新闻试题的解题步骤320
四、新闻开放性试题的解题思路320
专题25传记阅读320
知能概要321
一、传记的概念321
二、传记的特点321
三、几种传记文学的特点321
四、我国人物传记的历史和特点321
(一)我国人物传记的历史321
(二)我国人物传记的特点321
1.人物的真实性322
2.人物的时代性322
3.人物的个性322
五、传记写作的基本要求322
方法·技巧·规律325
方法指要325
一、如何阅读传记325
1.如何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特点325
2.如何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文本特征和表现手法325
二、掌握传记文学的特点325
三、传记阅读解题步骤325
1.揣摩题干,有备而读325
2.理清脉络,整体把握325
3.细读文本,圈点勾画326
4.深思熟虑,精确表达326
四、答题常见失误与对策326
专题26科普文阅读326
知能概要326
一、能力要求326
二、命题考查主要内容及知识重点326
三、科普文命题思路及答题策略326
四、科普文设置选项的迷惑性327
方法·技巧·规律330
方法指要330
一、科普文阅读复习方法330
1.分合方法330
2.练习方法330
二、科普文阅读答题技巧330
三、科普文的解题过程331
第七部分 写作332
专题27写作基础知识332
专题28分文体写作337
专题29分类型写作371
专题30应试写作389
第二编 考纲解读418
全国考纲解读418
一、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418
Ⅰ.考试性质418
Ⅱ.考试能力要求418
Ⅲ.考试内容418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418
(二)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418
(三)古代诗文阅读418
(四)现代文阅读418
(五)写作418
Ⅳ.考试形式419
二、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419
Ⅰ.考试性质419
Ⅱ.考试能力要求419
Ⅲ.考试内容419
(一)必考内容419
1.现代文阅读419
2.古代诗文阅读419
3.语言文字运用419
4.写作420
(二)选考内容420
1.文学类文本阅读420
2.实用类文本阅读420
考纲名词解释420
[识记]420
[理解]420
[分析综合]420
[表达应用]421
[鉴赏评价]421
[探究]421
[语言表达]421
[字音]421
[字形]421
[标点符号]421
[词语]421
[熟语]422
[辨析病句]422
[修改病句]422
[病句类型]422
[扩展语句]422
[压缩语段]422
[选用句式]422
[仿用句式]422
[变换句式]422
[语言准确]423
[语言鲜明]423
[语言生动]423
[语言简明]423
[语言连贯]423
[语言得体]423
[文学常识]423
[名句名篇]423
[社会科学类文章]423
[自然科学类文章]423
[文学作品]423
[实用类文本]424
[重要词语]424
[重要句子]424
[推断和想象]424
[基础等级]424
[发展等级]424
[深刻]424
[丰富]424
[有文采]424
[有创新]424
第三编 复习策略425
教师辅导策略425
一、复习指导策略425
1.三轮复习策略425
2.计划性策略425
3.整理、积累策略425
4.修正策略425
5.统计学策略425
6.全面渗透策略425
7.心理养护策略425
8.读写结合策略425
9.探究性策略425
10.方法性策略425
二、一轮复习应考策略426
(一)一轮复习模式426
1.紧扣基础426
2.感悟探究426
3.巩固训练426
(二)一轮复习结构426
(三)一轮复习节奏426
三、二轮复习应考策略426
四、把课堂作为复习主阵地427
五、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427
六、重视思维能力训练427
七、制定目标,因人施教427
八、讲究策略,逐点突破427
九、灵活多变,有错必纠428
学生复习策略428
一、制订语文复习计划428
二、明确各个阶段的复习重点和方法428
1.一轮课本复习的策略和方法428
2.二轮专题复习的策略和方法428
3.三轮复习策略429
三、做文言文阅读题的方法429
四、确定高考作文练习的重点429
五、作文训练的五个意识429
六、考生答卷失误的原因430
第四编 应考策略431
知识准备策略431
一、梳理、巩固、突破、求实效431
1.梳理431
2.巩固431
3.突破431
4.求实效431
二、语文考前答题指导431
一题 基础知识431
二题 现代文阅读432
三题 文言文阅读433
四题 翻译、诗歌鉴赏和名句名篇433
五题 文学类和实用类选一(选做题)434
六题 语言运用434
七题 作文435
心理准备策略436
一、教师应考心理436
二、学生应考心理436
临考准备策略437
一、高考前三天要做的事437
二、高考答卷时间安排建议437
三、考前与考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438
(一)考前注意事项438
(二)答题过程438
(三)做各题型的策略438
(四)作文策略439
语文试卷估分及填报志愿应注意的问题439
一、如何科学评估语文高考试卷得分439
二、考生填报志愿应该注意的问题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