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测试及其决定机制 基于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耦合的视角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测试及其决定机制 基于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耦合的视角](https://www.shukui.net/cover/53/31054287.jpg)
- 张广胜,周密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413464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57页
- 文件大小:74MB
- 文件页数:270页
- 主题词:民工-城市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测试及其决定机制 基于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耦合的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
1.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1
1.1.2 研究意义4
1.2 研究综述5
1.2.1 城乡人口迁移及市民化5
1.2.2 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市民化12
1.2.3 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概念及测度指标15
1.2.4 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市民化的影响19
1.2.5 对已有文献的评述21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22
1.3.1 研究目标22
1.3.2 研究内容22
1.4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和分析框架24
1.4.1 研究方法24
1.4.2 数据来源25
1.4.3 本书的分析框架26
1.5 本书的创新点26
1.6 概念界定、理论背景及政策沿革28
1.6.1 基本概念界定28
1.6.2 两阶段迁移理论30
1.6.3 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关政策31
第2章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理论回顾与借鉴42
2.1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市民化的静态分析:基于一般均衡理论42
2.1.1 一般均衡理论的概述及基本原理43
2.1.2 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关系46
2.1.3 一般均衡模型48
2.1.4 人力资本对市民化影响的分析52
2.1.5 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耦合对市民化的影响53
2.2 政府政策与农民工市民化选择的动态分析:基于演化博弈理论54
2.2.1 演化博弈原理简介54
2.2.2 基本假设55
2.2.3 复制动态及演化稳定策略57
2.2.4 结果分析59
2.2.5 数值分析60
2.3 小结62
第3章 样本特征的描述性分析63
3.1 自身特征65
3.1.1 年龄65
3.1.2 性别66
3.1.3 婚姻状况67
3.1.4 人力资本68
3.1.5 社会资本69
3.2 农村退出的比较研究73
3.2.1 外出务工目的73
3.2.2 与土地的关系74
3.2.3 与家乡(流出地)的联系75
3.3 城市进入的比较研究76
3.3.1 工资收入76
3.3.2 职业分布76
3.3.3 进城务工的途径79
3.4 城市融入的比较研究80
3.4.1 业余生活80
3.4.2 自身认同81
3.4.3 未来打算83
3.4.4 城市感受84
3.5 小结85
第4章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需求86
4.1 市民需求的概念及测度86
4.1.1 市民需求的概念及内涵86
4.1.2 市民需求的测度87
4.2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需求与劳动供给88
4.2.1 个体劳动力供给的经典模型89
4.2.2 最低必需支出的农民工劳动供给曲线理论借鉴91
4.2.3 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供给曲线与市民需求:改进的劳动供给曲线94
4.3 城市对农民工市民需求的拉力98
4.3.1 理论模型的选择98
4.3.2 计量模型结果及分析99
4.4 农民工外出迁移对市民需求的推力101
4.4.1 理论、模型与方法104
4.4.2 数据107
4.4.3 实证结果及分析109
4.4.4 结论113
4.5 小结114
第5章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供给115
5.1 市民供给的概念及指标构建115
5.2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稳定性的影响因素116
5.2.1 工作稳定性的测度116
5.2.2 模型选择117
5.2.3 变量选择117
5.2.4 回归结果及分析121
5.3 新生代农民工工资决定及其影响因素123
5.3.1 工资决定理论与假说123
5.3.2 描述性分析124
5.3.3 计量模型分析126
5.4 农民工与市民工资决定的差异128
5.4.1 概念界定及假说130
5.4.2 数据来源及样本概况131
5.4.3 计量模型分析134
5.4.4 结论141
5.5 小结142
第6章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测度143
6.1 Biprobit模型简介143
6.1.1 单变量Probit模型145
6.1.2 局部可观察的双变量Probit模型145
6.1.3 需求可识别的双变量Probit模型146
6.2 模型选择147
6.3 自变量的选择148
6.3.1 市民需求的影响因素148
6.3.2 市民供给的影响因素149
6.3.3 识别变量的选择150
6.4 计量模型分析150
6.5 不同测度方法的比较153
6.5.1 几何平均法153
6.5.2 指标评价体系法154
6.5.3 层次分析法155
6.6 小结159
第7章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影响因素160
7.1 分位数回归及分解的原理简介161
7.1.1 分位数回归方法161
7.1.2 分位数回归的分解162
7.2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分位数回归167
7.2.1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描述性分析167
7.2.2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分位数回归168
7.2.3 市民化程度差异的Blinder - Oaxaca分解171
7.2.4 进一步的分析173
7.3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抑制程度差异的分析175
7.3.1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抑制程度的概念及测度175
7.3.2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抑制程度的分位数回归177
7.3.3 市民抑制程度差异的Blinder-Oaxaca分解181
7.3.4 市民抑制程度差异的分位数分解182
7.4 小结185
第8章 结论与政策含义187
8.1 结论187
8.2 政策含义188
8.2.1 户籍制度改革189
8.2.2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居住问题190
8.2.3 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培育机制问题191
8.2.4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资本培育机制问题193
8.3 研究展望194
附录1:城市外来劳动力调查问卷196
附录2: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农民工市民化的几份重要文件210
参考文献242
后记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