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社会世界的意义构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社会世界的意义构成
  • (奥)阿尔弗雷德·舒茨著;游淙祺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09642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58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416页
  • 主题词:现象学-应用-社会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社会世界的意义构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二版的前言3

第一章 导论4

一、前言:问题的提出4

二、韦伯的意义行动概念18

三、他我的预先给予性(Vorgegebenheit)与掌握主观意义的设准(Postulat)23

四、对韦伯“当下的”与“根据动机的”理解概念的批判29

五、主观的与客观的意义37

六、过渡到构成分析,解析“与行动相结合的意义”此一概念45

第二章 自我生命流程当中有意义体验之构成59

七、内在生命流程的现象:持存(Retention)与再造(Repro-duktion)59

八、胡塞尔之“赋予意义之意识体验”以及自身行为的概念69

九、行动的概念——构想和前摄73

十、“有意识的”行动及其明证性82

十一、意欲性行动以及意欲的问题87

十二、摘要:第一个及原初意义概念的厘清92

十三、第一个意义概念的扩展:A.意义的注意变样95

十四、接续:B.体验的脉络——意义脉络与经验脉络99

十五、经验世界的构成及其在基模下的秩序103

十六、作为诠释基模的经验基模:自我解释与诠释——问题与兴趣109

十七、作为意义脉络的动机脉络:A.“为了……目的”动机113

十八、接续:B.真正的原因动机120

第三章 理解他人之理论的基本特质135

十九、自然观点中有关他我的一般设定135

二十、续篇:他人体验之流的同步性(Gleichzeitigkeit)141

二十一、流俗的“理解他人”概念所具有的模糊性。奠定在自我解释活动之上的理解他人147

二十二、转向真正地理解他人155

二十三、表达动作和表达行动160

二十四、记号和记号体系162

二十五、意义设定与意义诠释172

二十六、告知的意义脉络——重点回顾178

二十七、主观意义与客观意义——制造品(Erzeugnis)与证明(Zeugnis)182

二十八、附记:人文科学中主观与客观意义理论的应用187

第四章 社会世界的结构分析:社会的周遭世界、共同世界、前人世界195

A.导论195

二十九、对更多问题之提出的预览195

B.社会行为、社会行动与社会关系201

三十、韦伯的“社会行动”概念——朝向他人态度与实质影响他人201

三十一、韦伯的社会关系概念——朝向关系(Einstellungsbe-ziehung)与实质行动关系(Wirkensbeziehung)210

三十二、实质行动关系的动机脉络221

C.社会的周遭世界226

三十三、社会的周遭世界与我们关系226

三十四、周遭世界的社会关系之分析232

三十五、周遭世界的观察240

D.社会的共同世界与理念型244

三十六、转移到社会的共同世界问题——连续性的社会关系244

三十七、作为理念型的在共同世界之中的他我。“与你们关系”(Die Ihrbeziehung)251

三十八、理念型诠释基模的构成261

三十九、共同世界的匿名性与理念型的内容充实性272

四十、共同世界的社会关系以及共同世界的观察282

E.对前人世界的理解与历史的问题289

四十一、社会世界中有关过去的问题289

第五章 关于理解社会学的一些基本问题307

四十二、回顾之前的研究成果307

四十三、共同世界的观察以及社会科学的问题313

四十四、理念型在韦伯社会学中的功能318

四十五、因果适当性324

四十六、意义适当性330

四十七、客观的或然率与主观的或然率334

四十八、理解社会学对理性行动类型的偏好337

四十九、社会科学中的客观意义与主观意义340

五十、结论:未来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349

术语译名对照表355

人名译名对照表3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