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脑多系统启动典型应用技巧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电脑多系统启动典型应用技巧
  • Time创作室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1757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76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397页
  • 主题词:电子计算机-基本知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电脑多系统启动典型应用技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多重启动概述1

目录1

1.1 什么是多系统启动2

1.2 多重启动的用途3

1.2.1 学习操作系统3

1.2.2 软件兼容性4

1.2.3 其他用途4

1.3 多重启动与虚拟机5

1.3.1 虚拟机的概念6

1.3.2 多重启动与虚拟机的异同7

1.4 多重启动工作原理7

1.4.1 操作系统引导7

1.4.4 多硬盘多重启动8

1.4.2 多重启动对引导的干预8

1.4.3 单硬盘多重启动8

1.4.5 Windows多重启动9

1.4.6 其他操作系统10

第2章 磁盘基础知识11

2.1 磁盘管理结构12

2.1.1 磁道、扇区、磁柱和磁头数12

2.1.2 簇14

2.1.3 扇区编号定义15

2.2 硬盘计算容量的方式16

2.2.1 CHS模式16

2.2.2 LBA模式16

2.2.3.1 INT13h转换17

2.2.3 硬盘容量的读取方式17

2.2.3.2 ATA读写原理18

2.2.3.3 INT13h API读写原理18

2.3 各种容量限制18

2.3.1 528MB大小限制18

2.3.1.1 计算方法19

2.3.1.2 BST解决方式19

2.3.1.3 LBA解决方式20

2.3.2 2.1GB大小限制20

2.3.3 4.2GB大小限制21

2.3.4 8.4GB大小限制21

第3章 硬件系统启动分析23

3.1.2 DBR区24

3.1.1 MBR 区24

3.1 硬盘的逻辑结构24

3.1.3 FAT区25

3.1.4 DIR区25

3.1.5 DATA区26

3.1.6 总结26

3.2 计算机启动过程26

3.2.1 基本概念26

3.2.2 具体启动过程27

3.3 与启动密切相关的扇区29

3.3.1 主引导记录29

3.3.1.1 主引导代码30

3.3.1.2 分区表30

3.3.1.4 系统ID字段31

3.3.1.3 引导指示符字段31

3.3.1.5 开始和结束柱面、磁头、扇区字段33

3.3.1.6 相对扇区数字段和总扇区数字段35

3.3.1.7 扩展引导记录35

3.3.2 引导扇区36

3.3.2.1 引导扇区启动过程37

3.3.2.2 引导扇区的组成38

3.3.2.3 FAT16引导扇区38

3.3.2.4 FAT32引导扇区41

3.3.2.5 NTFS引导扇区44

3.3.2.6 引导扇区保护46

3.3.3 主引导代码反汇编46

3.3.3.1 MBR的读取47

3.3.3.2 反汇编看主引导代码的功能51

第4章 操作系统加载过程55

4.1 MS-DOS系统加载过程56

4.1.1 MS-DOS的演变56

4.1.2 DOS加载流程分析56

4.1.3 一些实际问题58

4.2 Windows 9x系统加载过程59

4.2.1 版本分析59

4.2.2 Windows 9x启动概述60

4.2.3 引导记录62

4.2.4 IO.SYS功能剖析63

4.2.4.1 IO.SYS的内部启动菜单64

4.2.4.2 Windows Me拥有实模式65

4.2.4.3 IO.SYS提供的扩展的DOS默认配置67

4.2.4.4 IO.SYS控制下的启动过程68

4.2.5 MSDOS.SYS功能剖析69

4.2.5.1 MSDOS.SYS的作用69

4.2.5.2 MSDOS.SYS的配置参数70

4.2.6 COMMAND.COM功能分析72

4.2.7 CONFIG.SYS和AUTOEXEC.BAT73

4.2.8 WIN.COM功能剖析73

4.2.9 GUI启动过程74

4.2.9.1 GUI的配置文件74

4.2.9.2 GUI的具体启动过程75

4.2.9.3 启动过程中故障的排除76

4.2.10 Windows 9x启动顺序总结77

4.2.11 一些实际问题77

4.3.1 版本分析78

4.3 Windows NT/2000/XP/Server 2003系统加载78

4.3.2 加载过程概述79

4.3.3 预启动过程81

4.3.4 Windows启动文件执行81

4.3.5 引导选择菜单显示82

4.3.6 Ntdetect启动83

4.3.7 Ntoskrnl运行和HAL加载83

4.3.8 驱动程序加载84

4.3.9 操作系统加载84

4.3.10 BO OT.INI分析85

4.3.11 启动高级选项菜单90

4.3.11.1 安全模式91

4.3.11.5 目录服务恢复模式92

4.3.11.4 最后一次正确的配置92

4.3.11.3 启动VGA模式92

4.3.11.2 启用启动日志92

4.3.11.6 调试模式93

4.3.12 启动故障分析93

4.3.12.1 Ntldr丢失93

4.3.12.2 文件丢失或破坏93

4.3.12.3 I/O错误,Windows 9x启动失败94

4.3.12.4 Boot.ini文件非法94

4.3.12.5 找不到HAL.DLL文件而终止启动94

4.3.12.6 中文版启动英文提示94

4.4 Linux系统加载过程95

4.4.1 版本分析95

4.3.12.7 安装Windows 2000后无法启动Windows XP95

4.4.1.1 Red Hat Linux96

4.4.1.2 SuSE Linux96

4.4.1.3 Debian Linux96

4.4.1.4 国内Linux产品97

4.4.2 加载过程分析97

4.4.2.1 从BIOS到KERNEL97

4.4.2.2 从KERNEL到login prompt98

4.4.2.3 /etc/rc.d/rc.sysinit及/etc/rc.d/rc99

4.4.2.4 等待用户登录99

4.5 Solaris系统加载过程100

4.6 总结101

第5章 各种分区及格式化103

5.1.1 如何写入数据104

5.1 分区和文件系统的关系104

5.1.2 单驱动器变多驱动器106

5.1.3 分区内的分区107

5.1.4 重新分区108

5.1.4.1 使用未经分区的空闲空间109

5.1.4.2 使用不再使用的分区空间109

5.1.4.3 激活分区上的空闲空间110

5.1.5 分区命名方案112

5.1.6 分区间的数据访问113

5.1.7 磁盘分区和挂载点113

5.2 FDISK和FORMAT114

5.2.1 功能简介114

5.2.2 使用前的注意事项116

5.2.3 对主硬盘进行分区117

5.2.4 格式化主硬盘120

5.2.5 从属硬盘重新分区格式化121

5.2.6 扩展分区和逻辑驱动器123

5.2.7 指派盘符顺序126

5.2.7.1 例1127

5.2.7.2 例2127

5.2.8 其他注意事项128

5.3 Windows NT系列分区和格式化128

5.3.1 Windows NT 4.0分区及格式化工具128

5.3.2 Windows 2000分区及格式化工具131

5.3.3 Windows XP分区及格式化工具136

5.3.4 Windows Server 2003分区和格式化工具142

5.4 Linux分区和格式化143

5.4.1 Linux分区特点144

5.4.2 Linux分区和格式化工具145

5.4.3 分区和格式化示例146

5.4.3.1 查看分区表149

5.4.3.2 创建分区149

5.4.3.3 删除分区151

5.4.3.4 重新划分分区大小152

第6章 选择文件系统155

6.1 文件系统概述156

6.1.1 微软的各类文件系统156

6.2 FAT文件系统157

6.2.1 FAT16文件系统157

6.1.3 其他文件系统157

6.1.2 Linux文件系统157

6.2.2 FAT16卷结构158

6.2.3 FAT32文件系统160

6.2.4 FAT32卷的结构160

6.2.5 VFAT如何工作161

6.3 NTFS文件系统163

6.3.1 NTFS版本及兼容163

6.3.2 多数据流165

6.3.3 重析点特性166

6.3.3.1 远程存储器166

6.3.3.2 卷装入点166

6.3.4 NTFS修复性166

6.3.4.2 高速缓存与数据修复167

6.3.4.3 簇重映射167

6.3.4.1 用NTFS修复数据167

6.3.5 改动日志168

6.3.6 件和目录加密168

6.3.7 稀疏文件支持169

6.3.8 磁盘配额170

6.3.9 分布式链接跟踪174

6.3.10 Windows NT卷上的清除操作174

6.3.11 NTFS卷结构175

6.3.12 主文件表与元数据175

6.3.13 NTFS文件属性177

6.3.14 NTFS卷中MS-DOS可读的文件名178

6.4 FAT和NTFS比较178

6.4.1 操作系统与文件系统兼容性178

6.4.2 FAT16与FAT32比较179

6.4.3 FAT16的优点180

6.4.4 FAT16的缺点180

6.4.5 FAT32的优点180

6.4.6 FAT32的缺点181

6.4.7 NTFS的优缺点181

6.4.8 FAT和NTFS速度比较182

6.4.9 卷容量的最大值183

6.4.9.1 FAT16卷的最大容量183

6.4.9.2 FAT32卷中的最大容量183

6.4.9.3 NTFS卷中的最大容量184

6.4.10 控制对文件与文件夹的访问184

6.4.11 POSIX标准186

6.4.12 文件系统转换187

6.5 基本磁盘和动态磁盘189

6.5.1 术语解释190

6.5.2 基本磁盘的特征191

6.5.3 动态磁盘的特征192

6.5.4 基本磁盘和动态磁盘共有特征193

6.5.5 管理动态磁盘193

6.6 Linux文件系统195

6.6.1 ext3的特性195

6.6.2 创建ext3文件系统195

6.6.3 转换到ext3文件系统196

6.6.4 还原到ext2文件系统196

6.6.5 交换分区197

6.6.5.1 添加交换空间197

6.6.5.2 删除或移动交换空间198

6.6.6 支持的各种文件系统199

6.6.6.1 一般文件系统199

6.6.6.2 日志式文件系统200

6.6.6.3 网络文件系统201

6.6.6.4 虚拟文件系统202

6.6.6.5 特殊用途文件系统202

第7章 第三方磁盘实用工具205

7.1 用PartitionMagic 8管理硬盘分区206

7.1.1 PartitionMagic 8的新功能206

7.1.2 创建新分区207

7.1.3 重新划分或移动分区213

7.1.4 合并拆分分区216

7.1.5 删除和恢复分区219

7.1.6 格式化分区220

7.1.7 复制分区221

7.1.8 转换文件系统或分区类型222

7.1.9 其他有用的操作224

7.1.9.1 查看分区信息224

7.1.9.2 隐藏分区224

7.1.9.3 激活分区225

7.1.9.4 文件浏览器225

7.1.9.5 改变指派的盘符225

7.1.9.6 改变分区簇大小226

7.1.10 DriveMapper改变盘符引用227

7.1.11 PartitionMagic急救软盘229

7.2 DM万用版管理硬盘分区231

7.1.12 总结231

7.2.1 特性介绍232

7.2.2 管理硬盘分区232

7.2.3 磁盘问题释疑235

7.2.4 总结237

7.3 Disk Genius管理磁盘238

7.3.1 简要介绍238

7.3.2 主界面结构239

7.3.3 备份及恢复分区表239

7.3.4 管理磁盘分区240

7.3.4.1 创建分区240

7.3.4.2 激活分区240

7.3.4.3 删除分区240

7.3.4.8 重写主引导记录241

7.3.4.7 快速格式化241

7.3.5 直接修改硬盘参数241

7.3.4.4 隐藏分区241

7.3.4.6 调整分区大小241

7.3.4.5 选择硬盘241

7.3.6 查看或保存扇区内容242

7.3.7 回溯功能242

7.3.8 重建分区表243

7.3.9 清除扇区数据243

7.3.10 硬盘表面检测243

7.3.11 复制扇区243

7.3.12 总结244

7.4 PowerQuest DataKeeper备份文档244

7.4.1 安装和设置244

7.4.3 创建自定义备份246

7.4.2 对系统进行监视246

7.4.4 恢复备份248

7.4.5 总结249

7.5 Ghost备份分区或硬盘249

7.5.1 功能概述249

7.5.2 保存分区镜像250

7.5.3 恢复分区数据253

7.5.4 保存和恢复硬盘镜像254

7.5.5 分区和硬盘克隆256

7.5.6 Ghost Explorer从备份还原257

7.5.7 其他注意事项258

第8章 微软各系统多重启动261

8.1.2 Windows 98的系统要求262

8.1 硬件配置要求262

8.1.1 过时系统的配置要求262

8.1.3 Windows Me的系统要求263

8.1.4 Windows 2000系统要求263

8.1.5 Windows XP的系统要求264

8.1.6 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要求264

8.2 DOS和Windows 9x双重启动265

8.2.1 硬盘准备与考虑265

8.2.1.1 单硬盘单个主分区时265

8.2.2 操作系统限制考虑266

8.2.3 分区建议266

8.2.1.3 多个硬盘时266

8.2.1.2 单硬盘多个主分区时266

8.2.4 MS-DOS与Windows 98双重启动实例267

8.2.5 双重启动原理及手工设置269

8.2.6 多主分区时双重启动设置270

8.2.7 多硬盘双重启动设置271

8.3 DOS与Windows NT双重启动271

8.3.1 设置前的考虑272

8.3.2 DOS与Windows NT 4.0双重启动实例272

8.3.3 双重启动原理274

8.3.4 多主分区双重启动276

8.3.5 DOS与Windows 2000/XP/Server 2003双重启动277

8.4 Windows 9x之间多重启动277

8.4.1 Windows 98与Windows Me双重启动277

8.4.3 注意事项279

8.4.2 手工多主分区设置多重启动279

8.5 Windows 9x与Windows NT系列双重启动280

8.5.1 Windows XP与Windows Me双重启动实例280

8.5.2 不要求安装顺序的双重启动281

8.6 Windows NT/2000/XP多重启动284

8.6.1 磁盘配置限制285

8.6.2 每分区一个操作系统285

8.6.3 独一无二的计算机名称286

8.6.4 安装前应检查事项286

8.6.5 与Windows 9x或DOS混装应注意事项287

8.6.5.1 同时安装MS-DOS和Windows XP的计算机287

8.6.5.2 同时安装Windows 95和Windowe XP的计算机287

8.7 所有微软系统多重启动规则288

8.7.1 安装顺序及方法288

8.6.5.3 同时安装Windows 98(或Windows Me)和Windows XP的288

计算机288

8.7.2 启动MS-DOS项289

8.7.3 Windows NT系列与DOS多重启动中安装Windows 9x290

8.7.4 启用Windows 9x多重启动290

8.8 多重启动技巧290

8.8.1 不修改BIOS实现从软盘启动291

8.8.2 多重启动显示MS-DOS项292

8.8.3 参数实现Windows 9x多重启动293

8.8.4 双重启动下高级重启自动化294

8.9 多重启动故障排除296

8.9.1 启动问题排查方法296

8.9.2 解决操作系统引导故障297

8.9.3 多重启动故障修复299

8.9.3.1 第一类多重启动故障解决方法300

8.9.3.2 第二类多重启动故障解决方法302

8.9.3.3 第三类多重启动故障解决方法303

8.9.3.4 其他可能的故障分析303

8.10 多操作系统卸载304

8.10.1 卸载前的预备工作304

8.10.2 卸载MS-DOS304

8.10.3 卸载Windows 9x306

8.10.4 卸载Windows NT系列操作系统307

8.10.4.1 Windows XP与Windows 9x并存时307

8.10.4.2 Windows XP与其他Windows NT系列并存时307

8.10.4.3 其他情况308

第9章 Windows/Linux多重启动309

9.1 Linux与Windows 9x双重启动310

9.1.1 Linux多重启动管理器简介310

9.1.2 安装Linux前的准备311

9.1.3 安装过程311

9.2 Linux与Windows XP双重启动317

9.2.1 安装前的准备317

9.2.2 具体安装设置过程317

9.3 Linux参与的多重启动319

9.3.1 多个Linux多重启动319

9.3.2 Windows XP、Linux与Windows 9x多重启动320

9.4.1.2 LILO引导的情况321

9.4.1 Linux多重启动故障修复321

9.4.1.1 GRUB引导的情况321

9.3.3 更多系统的多重启动321

9.4 多重启动故障恢复321

9.4.2 Windows多重启动故障恢复322

9.5 卸载Linux系统322

第10章 多重启动管理工具325

10.1 PartitionMagic的PQBoot326

10.1.1 功能简介326

10.1.2 PQBoot for Windows326

10.1.3 PQBoot for DOS329

10.1.4 PQBoot的参数330

10.1.5 具体应用330

10.2.1 BootMagic可支持的操作系统331

10.2.2 安装BootMagic331

10.2 BootMagic多重启动管理331

10.2.3 设置BootMagic334

10.2.4 添加密码保护336

10.2.5 调整BootMagic启动菜单336

10.2.6 从第2硬盘启动338

10.2.7 设置启动延时338

10.2.8 禁用BootMagic339

10.2.9 BootMagic故障处理339

10.3 System Commander多重启动管理340

10.3.1 功能简介340

10.3.1.1 关键特性341

10.3.1.2 技术特点341

10.3.1.3 最新特性341

10.3.2.2 安装方式342

10.3.2.1 安装要求342

10.3.2 软件安装342

10.3.2.3 在Windows下安装343

10.3.2.4 在DOS下安装346

10.3.2.5 注意事项347

10.3.3 用OS Wizard准备新操作系统348

10.3.4 用OS Wizard添加Windows XP349

10.3.5 用OS Wizard添加Linux352

10.3.6 撤销分区及格式化操作355

10.3.7 使用Partition Commander357

10.3.8 调整设置选项358

10.3.8.1 超时与默认操作系统设置360

10.3.8.2 硬件设置361

10.3.8.3 常规选项364

10.3.8.4 特殊操作系统选项365

10.3.8.5 密码安全设置366

10.3.8.6 文件管理菜单366

10.3.8.7 调整启动菜单项367

10.3.8.8 修改描述文字和图标369

10.3.9 Windows工具程序369

10.3.10 DOS工具程序370

10.3.11 总结371

10.4 独辟蹊径的BIOSFDISK371

10.4.1 软件说明371

10.4.2 软件安装与删除372

10.4.3 几点必要说明372

10.4.4 应用实例373

10.5 最后总结37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