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国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教程 2013 第5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组编;宋玉普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41384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077页
- 文件大小:260MB
- 文件页数:1091页
- 主题词:建筑结构-工程师-资格考试-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全国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教程 2013 第5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荷载和地震作用1
1.1 荷载分类和荷载效应组合1
1.1.1 荷载分类和荷载代表值1
1.1.2 荷载组合3
1.2 楼面和屋面活荷载9
1.2.1 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9
1.2.2 工业建筑楼面活荷载16
1.2.3 屋面活荷载17
1.2.4 屋面积灰荷载17
1.2.5 施工和检修荷载及栏杆荷载18
1.2.6 动力系数19
1.3 吊车荷载19
1.3.1 吊车竖向和水平荷载19
1.3.2 多台吊车的组合20
1.3.3 吊车荷载的动力系数20
1.3.4 吊车荷载的组合值、频遇值及准永久值20
1.4 雪荷载26
1.4.1 雪荷载标准值及基本雪压26
1.4.2 屋面积雪分布系数27
1.5 风荷载32
1.5.1 风荷载标准值及基本风压32
1.5.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33
1.5.3 风荷载体型系数34
1.5.4 顺风向风振和风振系数37
1.5.5 横风向和扭转风振38
1.5.6 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经验公式41
1.5.7 阵风系数42
1.6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49
1.6.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49
1.6.2 地震影响50
1.6.3 场地和地基51
1.6.4 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的规则性52
1.6.5 结构体系54
1.6.6 结构分析55
1.6.7 非结构构件56
1.6.8 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56
1.6.9 结构材料与施工56
1.6.10 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57
1.6.11 建筑物地震反应观测系统58
1.7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60
1.7.1 一般规定60
1.7.2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63
1.7.3 竖向地震作用计算67
1.7.4 截面抗震验算67
1.7.5 抗震变形验算68
1.8 内力分析方法77
1.8.1 力法77
1.8.2 力矩分配法79
1.8.3 静定桁架的计算方法84
1.9 温度作用85
1.9.1 一般规定85
1.9.2 基本气温85
1.9.3 均匀温度作用85
1.10 偶 然荷载86
1.10.1 一般规定86
1.10.2 爆炸87
1.10.3 撞击87
参考文献88
第2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89
2.1 基本设计规定90
2.1.1 一般规定90
2.1.2 结构方案90
2.1.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91
2.1.4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92
2.1.5 耐久性设计94
2.1.6 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96
2.1.7 既有结构设计原则96
2.2 材料98
2.2.1 混凝土98
2.2.2 钢筋100
2.3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04
2.3.1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104
2.3.2 单筋矩形截面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106
2.3.3 双筋矩形截面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109
2.3.4 T形截面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111
2.4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16
2.4.1 概述116
2.4.2 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17
2.4.3 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20
2.4.4 双向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42
2.5 钢筋混凝土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44
2.5.1 概述144
2.5.2 轴心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144
2.5.3 大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44
2.5.4 小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46
2.5.5 对称配筋双向偏心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147
2.6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149
2.6.1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149
2.6.2 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163
2.6.3 偏心受拉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165
2.7 扭曲截面承载力计算166
2.7.1 受扭构件截面限制条件166
2.7.2 不需进行构件受剪扭承载力计算的条件167
2.7.3 受扭构件的截面受扭塑性抵抗矩167
2.7.4 纯扭构件的受扭承载力计算168
2.7.5 在轴向压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扭承载力计算169
2.7.6 在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构件受剪扭承载力计算169
2.7.7 在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弯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171
2.7.8 多项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的承载力计算171
2.7.9 协调扭转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计算172
2.8 受冲切承载力计算176
2.8.1 不配置箍筋或弯起钢筋的板受冲切承载力计算176
2.8.2 配置箍筋或弯起钢筋的板受冲切承载力计算177
2.8.3 矩形截面柱与基础交接处的受冲切承载力计算178
2.9 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181
2.9.1 截面尺寸限制条件181
2.9.2 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181
2.10 疲劳验算185
2.10.1 基本假定185
2.10.2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疲劳验算185
2.10.3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疲劳验算187
2.11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188
2.11.1 裂缝控制等级188
2.11.2 裂缝宽度计算方法189
2.11.3 混凝土压应力、钢筋拉应力和预应力筋的等效应力计算190
2.11.4 抗裂验算192
2.11.5 变形验算196
2.12 构造规定201
2.12.1 伸缩缝201
2.12.2 混凝土保护层202
2.12.3 钢筋的锚固203
2.12.4 钢筋的连接205
2.12.5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207
2.13 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208
2.13.1 板208
2.13.2 梁212
2.13.3 柱、梁柱节点及牛腿219
2.13.4 墙227
2.13.5 叠合构件228
2.13.6 装配式结构235
2.13.7 深受弯构件236
2.13.8 预埋件及连接件240
2.14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244
2.14.1 一般规定244
2.14.2 预应力损失值计算251
2.14.3 预应力混凝土构造规定254
2.15 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264
2.15.1 一般规定264
2.15.2 材料269
2.15.3 框架梁269
2.15.4 框架柱及框支柱272
2.15.5 铰接排架柱278
2.15.6 框架梁柱节点280
2.15.7 剪力墙及连梁283
2.15.8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291
2.15.9 板柱节点293
2.16 梁板结构316
2.16.1 单向板肋梁楼盖316
2.16.2 双向板肋梁楼盖320
2.17 单层厂房324
2.17.1 结构组成325
2.17.2 支撑作用和布置原则326
2.17.3 排架计算327
2.17.4 单层厂房柱的设计331
2.17.5 吊车梁设计332
2.17.6 屋架设计334
2.17.7 柱下锥形(阶形)单独基础设计337
2.17.8 厂房抗震计算要点342
2.17.9 抗震构造措施344
参考文献352
第3章 钢结构354
3.1 基本设计规定355
3.1.1 设计原则355
3.1.2 荷载和荷载效应计算355
3.1.3 材料选用357
3.1.4 设计指标358
3.2 受弯构件的强度及其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计算365
3.2.1 受弯构件强度计算365
3.2.2 受弯构件整体稳定计算367
3.2.3 受弯构件局部稳定计算及加劲肋设计369
3.2.4 梁的刚度376
3.2.5 组合梁腹板考虑屈曲后强度的计算377
3.3 轴心受力构件和拉弯、压弯构件的计算391
3.3.1 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计算391
3.3.2 轴心受力构件的长细比计算392
3.3.3 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393
3.3.4 轴心受压构件的局部稳定397
3.3.5 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设计400
3.3.6 拉弯、压弯构件的强度计算407
3.3.7 拉弯、压弯构件的长细比计算407
3.3.8 实腹式单向弯曲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计算408
3.3.9 实腹式双向弯曲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计算409
3.3.10 压弯构件的局部稳定计算410
3.3.11 格构式单向弯曲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计算411
3.3.12 格构式双向弯曲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计算412
3.3.13 格构式压弯构件的缀件计算413
3.3.14 构件的计算长度413
3.4 构件的连接计算、构造要求及其连接材料的选用433
3.4.1 焊缝连接的构造要求433
3.4.2 螺栓连接和铆钉连接的构造要求433
3.4.3 焊缝连接计算434
3.4.4 螺栓(铆钉)连接计算440
3.4.5 组合工字梁翼缘连接446
3.4.6 梁与柱的刚性连接447
3.4.7 连接节点处板件的计算448
3.5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组合板及混合结构设计460
3.5.1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设计的一般规定460
3.5.2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设计的构造要求460
3.5.3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抗弯设计461
3.5.4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抗剪设计463
3.5.5 抗剪连接件的计算463
3.5.6 组合梁挠度计算465
3.5.7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设计467
3.5.8 混合结构设计469
3.6 钢结构的疲劳计算及其构造要求478
3.6.1 钢结构疲劳计算的一般规定478
3.6.2 钢结构的疲劳计算478
3.7 塑性设计的适用范围和计算方法483
3.7.1 塑性设计的一般规定483
3.7.2 塑性设计时构件截面板件宽厚比限值483
3.7.3 塑性设计时的允许长细比484
3.7.4 构件的计算484
3.8 钢管结构计算487
3.8.1 构造要求及一般规定487
3.8.2 支管与主管的连接焊缝计算487
3.8.3 杆件和节点承载力488
3.9 钢结构的防锈、隔热和防火措施495
3.10 钢结构的制作、焊接、运输和安装496
3.11 单层钢结构厂房抗震设计496
3.11.1 一般规定496
3.11.2 抗震验算496
3.11.3 抗震构造措施498
参考文献501
第4章 砌体结构与木结构502
4.1 砌体的分类及其力学性能503
4.1.1 砌体的分类503
4.1.2 材料强度等级504
4.1.3 砌体的计算指标505
4.2 基本设计规定511
4.2.1 设计原则511
4.2.2 房屋的静力计算513
4.2.3 耐久性规定520
4.3 无筋砌体构件的承载力计算522
4.3.1 受压构件522
4.3.2 局压构件527
4.3.3 轴心受拉构件532
4.3.4 受弯构件532
4.3.5 受剪构件533
4.4 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的设计方法534
4.4.1 圈梁534
4.4.2 过梁535
4.4.3 墙梁536
4.4.4 挑梁543
4.5 配筋砖砌体的设计方法546
4.5.1 网状配筋砖砌体构件546
4.5.2 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的组合砌体构件549
4.5.3 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成的组合砖墙552
4.6 配筋砌块砌体的设计方法553
4.6.1 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553
4.6.2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556
4.6.3 构造规定557
4.7 砌体结构的构造要求562
4.7.1 墙、柱的高厚比562
4.7.2 一般构造要求565
4.7.3 框架填充墙566
4.7.4 夹心墙567
4.7.5 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568
4.8 砌体结构构件抗震设计570
4.8.1 一般规定570
4.8.2 砖砌体构件574
4.8.3 混凝土砌块砌体构件581
4.8.4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构件583
4.8.5 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586
4.9 常用木结构的构件、连接计算和构造要求590
4.9.1 木结构构件的计算590
4.9.2 木结构连接的计算597
参考文献603
第5章 地基与基础604
5.1 地基基础设计原则605
5.1.1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605
5.1.2 地基基础设计内容605
5.1.3 岩土工程勘察规定608
5.1.4 荷载规定609
5.2 土的工程性质指标和岩土的分类611
5.2.1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611
5.2.2 土的物理状态指标615
5.2.3 土的其他工程特性指标618
5.2.4 岩土的工程分类622
5.3 土中应力计算625
5.3.1 自重应力625
5.3.2 基底压力和基底附加压力626
5.3.3 地基中的附加应力633
5.4 地基最终变形量计算640
5.4.1 单一土层的变形计算640
5.4.2 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641
5.4.3 《规范》推荐的最终变形计算法642
5.5 挡土墙土压力与稳定性分析655
5.5.1 土压力产生的条件及种类655
5.5.2 朗肯土压力理论656
5.5.3 《规范》推荐的土压力计算方法668
5.5.4 挡土墙设计671
5.5.5 地基稳定性计算676
5.6 地基承载力计算677
5.6.1 地基承载力的有关概念677
5.6.2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677
5.6.3 地基承载力的验算685
5.7 岩土工程勘察简介693
5.7.1 岩土工程勘探方法693
5.7.2 岩土工程测试694
5.8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696
5.8.1 基础埋置深度696
5.8.2 无筋扩展基础设计700
5.8.3 扩展基础——墙下条形基础设计702
5.8.4 扩展基础——柱下独立基础设计707
5.8.5 钢筋混凝土联合基础设计716
5.8.6 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721
5.8.7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设计722
5.9 桩基础设计732
5.9.1 桩基础的基本概念732
5.9.2 桩的竖向承载力的确定——《规范》方法733
5.9.3 桩基础的承载力验算——《规范》方法735
5.9.4 桩基沉降计算——《规范》方法737
5.9.5 桩基承台设计与计算——《规范》方法740
5.9.6 岩石锚杆基础——《规范》方法748
5.9.7 桩基计算——《桩规》方法750
5.10 软弱地基处理780
5.10.1 土的击实性与压实填土780
5.10.2 地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782
5.10.3 换填垫层法783
5.10.4 预压法785
5.10.5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791
5.10.6 振冲法793
5.10.7 砂石桩法795
5.10.8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797
5.10.9 夯实水泥土桩法800
5.10.10 水泥土搅拌法800
5.10.11 高压喷射注浆法805
5.10.12 石灰桩法805
5.10.13 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806
5.10.14 柱锤冲扩桩法807
5.10.15 复合地基的概念和各种方法汇总808
5.11 场地、液化与地基基础的抗震验算810
5.11.1 场地、地基和基础810
5.11.2 天然地基和基础812
5.11.3 液化土与软土地基813
5.11.4 低承台桩基础抗震承载力验算819
参考文献820
第6章 高层建筑结构和高耸结构822
6.1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823
6.1.1 一般规定823
6.1.2 房屋适用高度与高宽比823
6.1.3 结构布置826
6.1.4 楼盖结构831
6.1.5 水平位移要求和位移限值832
6.1.6 构件承载力设计表达式834
6.1.7 结构的设防要求和抗震等级834
6.1.8 特一级钢筋混凝土构件837
6.1.9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838
6.1.10 抗连续倒塌设计840
6.2 高层结构计算分析841
6.2.1 一般规定841
6.2.2 荷载效应组合844
6.2.3 构件内力的调整847
6.2.4 重力二阶效应与结构整体稳定848
6.2.5 结构变形验算851
6.3 框架结构设计852
6.3.1 框架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852
6.3.2 框架梁设计854
6.3.3 框架柱设计860
6.3.4 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截面抗震验算865
6.3.5 钢筋的锚固和连接869
6.4 剪力墙结构设计871
6.4.1 一般设计原则871
6.4.2 剪力墙设计873
6.4.3 连梁的设计882
6.5 框架及板柱—剪力墙结构设计885
6.5.1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885
6.5.2 板柱—剪力墙结构设计887
6.6 筒体结构设计891
6.6.1 一般规定891
6.6.2 框架—核心筒结构892
6.6.3 筒中筒结构893
6.7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894
6.7.1 一般规定894
6.7.2 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895
6.7.3 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901
6.7.4 错层结构901
6.7.5 连体结构902
6.7.6 竖向体型收进、悬挑结构902
6.8 混合结构设计903
6.8.1 一般规定903
6.8.2 结构布置904
6.8.3 结构设计905
6.8.4 构件设计906
6.9 高耸结构设计912
6.9.1 基本规定912
6.9.2 荷载与作用916
6.9.3 钢塔架和桅杆结构918
6.9.4 混凝土圆筒形塔926
6.10 多层和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932
6.10.1 结构体系和布置932
6.10.2 作用效应计算933
6.10.3 钢构件设计936
6.10.4 节点设计942
参考文献958
第7章 桥梁结构959
7.1 桥梁结构的总体布置959
7.1.1 概述959
7.1.2 桥梁横断面设计960
7.1.3 桥梁平面设计962
7.1.4 桥梁纵断面设计963
7.1.5 桥面系布置966
7.2 桥梁结构设计荷载及荷载组合968
7.2.1 永久作用968
7.2.2 可变作用970
7.2.3 偶然作用977
7.2.4 荷载组合979
7.3 钢桥基本构件的设计与计算982
7.3.1 钢桥的材料982
7.3.2 设计方法983
7.3.3 结构构件的强度计算984
7.3.4 构件的疲劳验算986
7.4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计算987
7.4.1 材料987
7.4.2 承载力计算990
7.5 钢筋混凝土梁式桥的设计计算998
7.5.1 行车道板计算998
7.5.2 钢筋混凝土主梁的计算1009
7.5.3 挠度、预拱度计算1030
7.6 桥梁墩台的设计1031
7.6.1 桥梁墩台上的作用和作用组合1031
7.6.2 重力式桥墩计算1041
7.6.3 桩柱式桥墩的计算1048
7.6.4 柔性墩计算1054
7.7 桥梁支座设计与计算1059
7.7.1 支座的布置1059
7.7.2 支座的计算1060
7.8 桥梁抗震设计1067
7.8.1 桥梁抗震设防目标及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1067
7.8.2 桥梁抗震设计基本烈度规定1068
7.8.3 地震力的计算1068
7.8.4 抗震强度和变形验算1070
7.8.5 抗震措施和对策1074
参考文献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