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时代的政治发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网络时代的政治发展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9/30992021.jpg)
- 蔡翠红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时事出版社
- ISBN:9787802328839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15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324页
- 主题词:互联网络-影响-国家-行政管理-研究-国外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网络时代的政治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 网络政治空间的生成及政治发展的网络化1
一、网络政治空间的生成与特征1
二、政治发展与安全及网络在政治结构中的地位4
三、网络政治化与政治发展的网络化8
第一部分 互联网的政治影响力:途径、方式与形态15
第一章 网络时代政治发展的体系挑战15
第一节 网络环境中政治发展的嬗变15
一、政治发展文化载体的网络化趋势15
二、政治发展国内国际向度的转换趋势18
三、政治发展主体与内容的社会化趋势20
第二节 网络对国家政治属性的自然消解23
一、网络解构主义与传统政治文化的淡化23
二、新中世纪主义与国家主权的挑战26
三、网络赋权与国家权力社会化31
第三节 不平衡的网络权力与政治文化危机35
一、不平衡的网络权力:技术、规则、数据信息35
二、美国先发制人的网络空间战略40
三、网络低位势国家的政治文化危机48
第二章 网络空间的政治功能实现方式与途径53
第一节 网络空间政治功能实现的多元路径与平台53
一、互联网的传播功能:蝴蝶效应与回旋镖效应53
二、互联网的组织功能:群组聚合与网络活动主义56
三、网络空间政治功能实现的多元平台60
第二节 网络公共领域的初现与网络政治参与64
一、网络对政治参与的促进以及网络公共领域的初现64
二、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诉求68
三、网络政治参与的正负效应71
第三节 网络集体行动的生成与网络政治动员73
一、网络政治动员助燃网络集体行动74
二、网络政治动员的一般形式77
三、网络政治动员的破坏性与威胁81
第三章 网络空间政治功能的载体与形态84
第一节 网络舆论与网络舆情84
一、网络舆论与网络舆情之区别84
二、网络舆论中的非理性与异化88
三、网络舆论的结果性反思91
第二节 网络民族主义与网络爱国主义96
一、网络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概念辨析96
二、网络民族主义的形成原因99
三、网络民族主义的变形及其影响102
第三节 网络民主与网络民粹主义105
一、网络对民主的推进及网络民主的积极意义105
二、网络民主的局限性与政治参与的不均衡109
三、网络民主的负面效应及网络民粹主义的影响113
第二部分 互联网对政治发展的影响:案例与分析119
第四章 网络时代的政治信任与政治制度119
第一节 网络环境对政治信任的冲击119
一、政治信任的结构、起源与意义119
二、网络对政治信任的影响路径123
三、网络时代政治信任的消解及“塔西佗陷阱”127
第二节 转型社会的政治信任与政治制度129
一、转型社会的背景与特点129
二、转型社会中的政治信任与不信任133
三、转型社会的政治制度安全与网络风险136
第三节 案例分析——中东、北非政局动荡背后的网络因素140
一、网络破除了领导人正面形象,推动了反抗性情绪的出现和累积141
二、网络消除了沉默的大多数,提升了民众政治参与的热情和效能感143
三、网络颠覆了传统政治控制机制,推动了危机升级145
四、网络提供了境外力量以网络煽动与颠覆的机会,助推了危机发展147
第五章 网络时代的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151
第一节 网络时代社会结构“马赛克化”与政治认同的分解151
一、政治认同的生成逻辑、功能与特征151
二、网络环境下政治认同的结构变化与面临的悖论156
三、网络时代社会结构“马赛克化”与网络政治认同的现状161
第二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时代的机遇与挑战165
一、意识形态是国家政治安全与发展的重要内容165
二、网络时代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契机169
三、网络环境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挑战174
第三节 案例分析——美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网络政治化攻略180
一、通过官方途径树立自己“网络自由旗手”形象181
二、推动塑造“美国正确”和推行美国价值观的自由信息环境183
三、通过网络“润物细无声”地推广渗透其文化和价值观185
四、通过网络途径挤压竞争性意识形态的生存空间187
第六章 网络时代的政治稳定与政治秩序190
第一节 网络时代政治稳定的内在逻辑190
一、政治稳定与政治冲突190
二、政治系统与网络环境的信息能量交换192
三、映射在网络空间的对政治系统的外部环境压力196
四、政治人在网络空间的群体心理199
第二节 社交媒体时代的政治秩序203
一、政治秩序论与政治秩序的实践逻辑203
二、社交媒体时代的网络权威与政治权威的异质性206
三、社交媒体时代的“重部落化”与社会整合危机209
四、社交媒体时代的“社会行动主义”与政治冲突212
第三节 案例分析——从伊朗总统选举到美国草根运动的新媒体之罪215
一、骚乱的助推——“推特”(Twitter)与伊朗总统选举危机215
二、抗争的动力——缅甸的“藏红花革命”“Glite之变”219
三、草根的培育——发端互联网的美国草根运动221
第三部分 网络背景下的政治治理:理论与实践227
第七章 网络时代政治治理的理论与实践227
第一节 网络民意的政治意蕴与政府回应227
一、网络民意的成长与政治意蕴227
二、网络民意的表面强度与真实强度232
三、政府对网络民意的认知与回应238
第二节 网络突发事件与政府网络危机管理242
一、风险社会中网络集体行动权与象征政治243
二、突发性网络群体事件与社会危机的网络传播247
三、网络时代的政府危机公关与网络危机管理252
第三节 网络政治监督与网络舆情治理创新257
一、网络监督的“鲶鱼效应”和“共景监狱”作用257
二、网络监督的困境与局限性261
三、基于善治理论的网络舆情治理创新265
第四节 网络环境下政治发展建设的思考270
一、政府在网络政治空间的多重角色认知270
二、政治功能平衡与政治文化凝聚的双轨安全机制273
三、网络时代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均衡治理方略277
结语 不稳定平衡中的网络时代政治发展新常态283
参考文献289
后记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