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本输针灸 《灵枢经》学用解难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本输针灸 《灵枢经》学用解难](https://www.shukui.net/cover/50/30099698.jpg)
- 朱燕中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8192919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20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450页
- 主题词:《灵枢经》-针灸疗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本输针灸 《灵枢经》学用解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古代文化与《内经》同源2
第一节 河图洛书2
一、河图洛书起源2
二、河洛哲学3
(一)阴阳观3
(二)五行观4
三、河图孕育生成4
(一)河图之术数4
(二)从河图了解生成关系4
(三)《内经》中的生成关系6
四、从洛书看“气”的运行9
(一)洛书之术数10
(二)洛书有“气”10
五、河图洛书互根17
(一)天圆地方阴阳相伴17
(二)形气的生与成17
第二节 象数与术数17
一、象数理论源自《易经》18
二、象数理论在《内经》中的应用19
(一)象与数是阴阳关系19
(二)脏象与脏腑有所不同19
三、取类比象21
(一)什么是取类比象?22
(二)中医应用取类比象23
四、古代术数28
(一)数有序数、量数、象数之别28
(二)和于术数30
五、象数与术数的应用38
(一)象数的外延38
(二)术数的应用41
第三节 古代天文43
一、天地45
(一)天地的生成45
(二)天圆地方46
(三)天有精,地有形49
(四)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49
(五)天地之节制51
(六)天人相应52
二、天有七曜——日月五星54
(一)日月54
(二)五大行星60
三、古代天文中的二十八星宿与四象62
(一)二十八星宿与四象62
(二)二十八星宿在《内经》中的应用63
(三)二十八星宿与女子月经相应63
四、三垣66
(一)三垣应“精气神”66
(二)北极星是夜空之中心67
五、“十二次”与“十二辰”68
第四节 古代历法的阴阳观69
一、人为制定阳历70
二、记录时间的太阴历72
三、中华农历的阴阳观73
四、四季养生78
(一)养生要顺应80
(二)养生要动静相结合80
(三)养生要饮食合理82
(四)养生要养神83
(五)养生要避风寒83
第二章 阴阳五行86
第一节 阴阳86
一、阴阳的初始88
二、阴阳总纲89
(一)阴静阳躁90
(二)阳生阴长,阳杀阴藏90
(三)阳化气,阴成形90
(四)重阴必阳,重阳必阴91
(五)阴阳的外在表现92
三、阴阳的实际应用93
(一)先后天的阴阳关系93
(二)生与成的阴阳关系93
(三)味、形、气、精、化94
(四)七损八益是调阴阳的根本大法95
四、阴阳之中有阴阳97
五、三阴三阳98
六、阴阳的其他形式98
第二节 五行100
一、五行的初始含义101
二、五行的两种表述形式102
三、五行与四气五味103
四、五行中的阴阳关系104
五、《内经》介绍五行理论105
(一)其生五105
(二)天有四时五行,应人之五藏化五气105
(三)五时之胜对应五脏之胜106
六、阴阳五行的应用举例107
(一)五脏藏精生之本107
(二)少养生,老养衰108
(三)五味中的阴阳109
(四)五味的适应证110
第三章 中医治病策略115
第一节 《内经》对人体基本结构的认识115
一、气与形是物质的基本组成115
(一)气形的生成116
(二)气形的相互作用116
(三)气形之伤117
(四)气形的调理118
二、客观认识精、神、气、血、脉、营、卫、津、液119
(一)精120
(二)神123
(三)气129
(四)血131
(五)脉134
(六)营136
(七)卫气139
(八)宗气144
(九)津液146
三、脏腑149
(一)五脏149
(二)六腑157
(三)奇恒之腑161
第二节 中医治病思路161
一、发病形式161
(一)气病与形病161
(二)精神形气血165
二、中医治病的基本思路167
(一)中医治病原则168
(二)治疗方法的选择169
(三)治病之道与术172
(四)针刺擅长调气及形173
第三节 中药治病思路174
一、四气五味及归经174
二、药性应用176
(一)顺四时之性,逆四时之气176
(二)气味配伍的功效显现177
三、药物归经179
四、“对药”及单味药的阴阳关系179
五、针药同理181
第四章 本输针灸185
第一节 针灸治疗思路185
一、针灸与中药类比185
二、四肢何以为诸阳之本?186
三、脏腑所出之处187
四、脏腑之气外合六经188
五、十二原是五脏气血之源189
第二节 针灸治病依据阴阳五行理论189
一、《素问·阴阳离合论》189
二、六经中阴阳相互协同作用191
三、天之六气以四气为本192
四、六经与子午流注193
五、气血运行由化到运194
第三节 腧穴196
一、出自《内经》的腧穴196
二、为何称之为“输”?197
三、腧穴名称的制定规则197
四、腧穴的位置是如何确定的?198
五、针刺得气乃精之所化199
第四节 五输穴200
一、“本输”的内涵200
二、手少阴心经没有五输穴201
三、经文所描述的五输穴202
四、五输穴功能主治207
五、阴阳五输穴的对应关系238
(一)五输穴的两种属性238
(二)阴阳经五输穴协同作用240
(三)阴阳经五输穴的对应关系241
(四)阴阳五输穴对应依据242
六、五输穴横向与纵向配伍245
(一)五输穴横向配伍应用245
(二)五输穴的纵向配伍应用249
(三)人道法自然252
七、五输穴与中药属性对比253
八、五输穴配伍在《内经》中的应用254
九、五输穴的其他应用256
(一)五输穴应用外合四季256
(二)刺有五变,以主五输257
第五节 十二原穴259
一、十二原穴根于五脏259
二、十二原五脏之所禀260
三、十二原出于四关261
四、十二原穴释义261
第五章 《内经》中其他腧穴配伍268
第一节 背俞穴与募穴268
一、背俞穴与募穴的天地阴阳关系268
二、背俞穴269
三、募穴270
第二节 奇经八脉271
一、督脉272
二、任脉273
三、督任统一身之阴阳274
四、冲脉276
(一)冲脉之行276
(二)冲脉乃经脉之海277
(三)冲脉乃五脏六腑之海277
(四)妇人无须,男人无月事278
(五)冲脉为病278
第三节 《黄帝内经》热病五十九腧穴278
一、《素问》热病五十九俞278
(一)《素问》经文278
(二)《素问》五十九俞与热病280
二、《灵枢·热病》五十九刺282
(一)经文注释282
(二)热病五十九刺282
三、《素问》与《灵枢》之五十九热穴比较284
四、《内经》热病治疗的相关内容284
第四节 水俞五十七处285
一、经文出处285
二、水俞与热穴287
三、肾俞、肾之街、肾脉之下行287
(一)肾俞287
(二)肾之街288
(三)肾脉之下行288
第五节 下合穴290
一、下合穴出自《灵枢》290
二、外经与内府291
三、阳经合穴与下合穴有何不同?291
四、下合穴功用292
第六章 经络294
第一节 十二经脉系统294
一、经脉294
(一)针灸教材的经络系统分布294
(二)何为经脉?294
二、十二经脉之本源295
(一)经脉的内生与外合296
(二)经络的客观性297
第二节 气血运行于经脉之内外300
一、气血运行方式300
(一)天地间气水相互转化形式300
(二)人之气血运行与自然相应301
(三)营、卫、宗气302
二、气血运行于经脉之内外303
(一)十二经脉之气血出于孙络303
(二)十二经脉内外气血运行各有其道304
(三)经脉之外别有经络305
三、《五十营》与《营气》306
(一)营与宗气行于经脉306
(二)营气(营血)行于经隧307
四、经络系统310
(一)脉内外气血出入途径310
(二)营血行于经隧与营气和宗气行于经脉310
五、卫气运行313
六、宗气运行314
第三节 气血之多少317
一、人之常数合于天之常数317
二、膏、肉、脂318
第四节 皮部、经别、经水、筋经320
一、皮部320
二、经别320
三、经水322
四、经筋323
第五节 根结、终始、气街、标本323
一、根结323
二、终始325
三、气街326
四、标本326
第七章 针刺方法330
第一节 针道330
一、九针330
二、九针与小针335
三、古代制作针具337
四、目前临床针具使用338
第二节 刺道340
一、小针之法340
二、气至有效341
三、从外揣内343
四、感觉的限度345
五、针刺“得气”举例346
第三节 官针348
一、九针之所宜348
二、九刺应九变349
三、刺之十二节 应十二经350
四、三刺应深浅351
五、五刺应五脏352
第四节 《内经》针刺补泻352
一、何为补泻?352
二、迎随补泻法353
三、开阖补泻354
四、徐疾补泻354
五、呼吸补泻355
第五节 禁刺355
一、手五里禁刺355
二、背俞穴禁刺357
三、应四时而禁刺359
四、应月之圆缺禁刺359
第八章 病案分析362
第一节 确定治疗战略362
一、整体治疗思路362
二、局部治疗363
第二节 病例分析364
【病例一】青春痘366
【病例二】腹泻368
【病例三】甲状腺瘿瘤369
【病例四】乳腺癌术后371
【病例五】慢性前列腺炎373
【病例六】感冒375
【病例七】带状疱疹376
【病例八】淋巴结核377
【病例九】治未病378
【病例十】腹泻381
【病例十一】面瘫382
【病例十二】花粉过敏383
【病例十三】阳痿1384
【病例十四】精神分裂症386
【病例十五】咳嗽387
【病例十六】哮喘389
【病例十七】霉菌性阴道炎390
【病例十八】抑郁症392
【病例十九】反酸393
【病例二十】肛门瘙痒394
【病例二十一】失眠395
【病例二十二】脱发,掉眉毛397
【病例二十三】骨质疏松症399
【病例二十四】肥胖401
【病例二十五】慢性胆囊炎402
【病例二十六】多发性硬化症403
【病例二十七】高血压405
【病例二十八】奔豚406
【病例二十九】大腿内侧神经受损408
【病例三十】偏头痛409
【病例三十一】爱哭的男孩410
【病例三十二】阳痿2411
附录413
后记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