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上下联动与制度变迁 中国文化管理体制创新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上下联动与制度变迁 中国文化管理体制创新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1/30943848.jpg)
- 杨立青著 著
- 出版社: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4957032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02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310页
- 主题词:文化管理-管理体制-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上下联动与制度变迁 中国文化管理体制创新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中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制度分析1
一、研究缘起1
二、研究现状7
三、相关概念与分析框架19
第一章 制度变迁理论27
第一节 制度与制度研究28
一、关于制度28
二、关于制度研究35
第二节 制度变迁理论40
一、马奇和奥尔森的制度变迁理论41
二、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44
三、历史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理论48
四、社会学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理论50
第三节 制度变迁理论在中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适用性52
一、作为制度安排的文化管理体制52
二、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制度变迁56
三、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与当代中国的体制转型和制度创新59
第二章 传统文化管理体制的建立、演变与特征63
第一节 传统文化管理体制的建立(1949—1956)64
一、传统文化管理体制建立的基础条件64
二、传统文化管理体制的组织架构、运作机制与制度规范73
三、传统文化管理体制建立的经验来源84
第二节 传统文化管理体制的演变89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管理体制的演化(1956—1965)89
二、“文革”对传统文化管理体制的破坏(1966—1976)97
三、新时期文化管理体制的修复(1977—1979)102
第三节 传统文化管理体制的特征105
一、文化管理的政治化105
二、文化管理的集权化109
三、文化管理的规制化111
四、文化管理的专业化113
第三章 传统文化管理体制的弊端及其改革的兴起116
第一节 传统文化管理体制的制度弊端117
一、政治化导致了文化的泛意识形态化117
二、集权化排斥了多元共治格局的建立121
三、规制化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低效与激励机制的缺失123
四、专业化导致了管理机构的膨胀和管理成本的提高125
第二节 当代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兴起与进展128
一、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兴起的背景与条件128
二、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兴起的表现及其阶段性进展136
第三节 改革的动力来源、约束条件与路径依赖151
一、激励机制: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力来源151
二、改革成本: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约束条件154
三、变与不变: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依赖159
第四章 制度变迁的组织因素: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主体分析164
第一节 组织与制度变迁165
一、马奇、奥尔森的组织与制度理论165
二、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导性制度变迁中的组织167
三、诺斯等人的两大行动集团理论170
第二节 我国文化管理的组织主体172
一、中央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门173
二、地方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门176
三、微观文化主体180
第三节 三大组织主体与文化管理体制改革182
一、中央政府与文化管理体制改革183
二、地方政府与文化管理体制改革187
三、微观主体与文化管理体制改革191
第五章 上下联动与文化管理体制创新197
第一节 上下联动与改革开放198
一、我国传统社会主义体制中的上下关系198
二、上下联动是改革开放成功实践的经验总结204
三、上下联动是当代中国制度创新的基本模式207
第二节 上下联动与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212
一、上下联动与文化管理体制的渐进改革212
二、上下联动与我国文化管理的制度创新218
第三节 从上下联动看文化管理体制创新的障碍227
一、党政关系与职能分工的模糊228
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悖论230
三、条块分割与职责同构的难题232
四、整体原则与地区行业的差异235
五、制度效率与意识形态的两难237
六、利益调整和动力不足的困境239
第六章 完善上下联动创新模式的制度设想与路径选择242
第一节 调整管理主体关系,重组党政职能与组织系统243
第二节 集权与分权相协调,优化央地政府责权利配置248
第三节 实现改革的合理化,完善政策制定和运行机制252
第四节 区别对待分类指导,鼓励地方政府的适度竞争257
第五节 完善激励评估机制,增强官员的制度创新动力262
第六节 松绑意识形态紧箍咒,创新意识形态管理方式266
第七节 推进存量和增量改革,建立文化共同治理结构272
结语279
参考文献281
后记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