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宪法诉讼研究 基于程序的考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黄凤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61670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04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215页
- 主题词:宪法-诉讼程序-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宪法诉讼研究 基于程序的考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宪法理念与宪法诉讼1
第一节 法治的基本理念1
一、法与法治1
二、法律具有普遍性3
三、法律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4
四、法律的可循性5
五、法律高于政府7
六、司法权威与司法公正8
第二节 法治的实现路径9
一、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9
二、创建法治政府10
第三节 宪法诉讼的由来及其影响11
一、宪法诉讼的概念11
二、宪法诉讼的由来——美国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宪法解读14
三、宪法诉讼的传播与影响25
四、来自美国的对司法审查的质疑33
第二章 宪法诉讼的功能41
第一节 通过宪法诉讼挑起宪法对话41
一、法院与立法机关之间的对话41
二、法院与政治力量之间的对话44
三、司法审查与公众舆论之间的对话46
第二节 宪法诉讼是实现宪法权利的保障48
一、权利及其保障48
二、宪法权利及其保障51
三、宪法诉讼是实现宪法权利的重要保障53
四、宪法诉讼创设新的宪法权利54
第三节 宪法诉讼实现各政治力量之间的平衡59
一、宪法诉讼解决宪法争议59
二、宪法诉讼是实现各政治力量之间平衡的平台60
第三章 宪法诉讼的构成条件62
第一节 宪法诉讼对象的案件性62
一、宪法诉讼对象的案件性的含义及构成要素63
二、案件要具有成熟性66
三、宪法诉讼案件对象的非政治性68
第二节 当事人适格75
一、当事人适格的含义75
二、影响原告资格的因素76
三、原告资格的构成要件77
四、主张他人利益的原告资格79
五、主张公共利益的原告资格81
六、原告的种类81
七、宪法诉讼的被告83
第三节 宪法诉讼之诉的利益85
一、基本权利的保护85
二、立法的违宪审查86
三、其他诉求86
第四节 宪法诉讼的管辖87
一、宪法诉讼管辖的内涵87
二、宪法诉讼的审查范围89
第四章 宪法诉讼的基本法理94
第一节 宪法诉讼的回避原则94
一、回避原则的含义94
二、对宪法诉讼回避原则的评价96
第二节 合宪性推定原则98
一、合宪性推定原则的含义98
二、合宪性推定原则的法理基础100
第三节 立法事实103
一、立法事实的含义103
二、对立法事实的审查104
第四节 立法裁量107
一、立法裁量的含义107
二、立法裁量的审查标准108
第五节 立法不作为109
一、立法不作为及其违宪审查109
二、对立法不作为的救济113
第六节 立法程序115
一、立法程序的含义115
二、对立法程序的违宪审查116
第五章 合宪性判断的标准121
第一节 法院司法审查态度的变化121
一、严格审查原则121
二、司法最低主义126
第二节 合宪性判断的标准129
一、合理性判断标准129
二、衡量性判断标准132
三、明确性判断标准136
四、明显性判断标准139
五、明显和当前的危险判断标准140
第六章 宪法诉讼的程序及裁判144
第一节 宪法诉讼的审理144
一、司法独立及其保障144
二、穷尽法律救济途径155
三、宪法诉讼的预审程序157
四、宪法诉讼的撤诉与和解159
第二节 宪法诉讼的裁判162
一、法官对宪法裁判的决定作用162
二、宪法判决的落实与政府其他部门、公众舆论的关系163
三、宪法诉讼的裁判折射出法院对违宪审查的态度165
四、宪法诉讼的裁判是对宪法诉讼功能的最好诠释165
五、宪法裁判的类型及效力166
六、宪法判例的效力171
第七章 国外宪法诉讼对中国的启示174
第一节 国外宪法诉讼必要的思想、制度准备174
一、法治、宪法权威是宪法诉讼建立的前提要件174
二、宪法诉讼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178
三、司法独立行使审查权是宪法诉讼不可或缺的制度准备179
第二节 我国从国外宪法诉讼中得到的启示180
一、我国相关制度的现状及其评价180
二、我国未来的制度选择186
三、完善我国违宪审查制度需要进一步做的工作191
参考文献197
后记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