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关系史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关系史研究
  • 任一飞,周竞红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 ISBN:7806447806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0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16页
  • 主题词:民族关系-历史-研究-中国-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关系史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序 郝时远1

导言 民族关系史——研究中国民族问题的重要视角1

第一章古代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互渗与互动和近代各民族共同命运13

第一节古代各民族深厚的政治经济文化渊源13

一、汉族的形成和大一统政治制度的建立13

二、汉族与周边民族互补的经济与互动的文化16

三、汉族与周边一些民族在联系与冲突中的融合21

四、各民族共同完善大一统的国家制度23

第二节西方工业革命与中国各民族的命运25

一、在工业化的西方挑战中逐步强化的中华民族意识25

二、各民族共同保卫国家领土28

第二章 自决、自治——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政治关系的早期探索34

第一节解决中国民族和民族关系问题的马克思35

主义纲领35

一、中国第一个反对民族压迫的政治纲领35

二、民族自决和联邦制的构想37

一、长征以前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民族问题的认识41

第二节在长征中深刻认识民族和民族关系问题41

二、在长征中深入认识中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48

第三节在抗日战争中凝聚中华各民族55

一、中华民族的新凝聚55

二、少数民族积极参与抗日斗争57

三、中国共产党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认识进60

一步加深60

第四节承认民族自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63

一、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自决的意义64

二、承认民族自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66

第五节从民族自决走向民族区域自治69

一、领导和整合蒙古民族运动69

二、从承认民族自决走向民族区域自治72

第三章全国性政权建立前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经济文化关系的处理77

第一节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直接处理民族经济77

文化关系的开端77

一、长征之前关于民族经济文化关系的政策77

二、长征过程中对民族经济文化关系的处理82

三、抗日战争前处理蒙汉经济文化关系的政策措施85

一、抗日革命根据地与少数民族地区87

第二节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民族经济文化关系87

二、处理民族经济文化关系的政策和措施89

第三节解放战争时期民族经济文化关系99

一、团结各民族扩大解放区99

二、依据民族地区实际执行相关政策101

构建(1949—1956年)111

第一节建立政治新秩序创建新型民族政治关系111

第四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关系的初步111

一、民族地区政治新秩序的建立112

二、规范民族区域自治和推进民族平等118

政治权利的实现118

三、人民政府全面承担民族关系调整123

四、强化民族政策的执行反对大汉族主义133

五、变革少数民族社会内部结构136

第二节全面管理社会经济生活建立经济新秩序138

一、有效管理和恢复地区经济139

二、在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中改善民族关系143

三、新经济秩序条件下民族关系的发展148

第三节推行民族的大众文化变革少数民族传统文化151

一、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平等法制地位和全面纳入151

国民文化管理151

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全面纳入国民教育管理体系152

三、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的民族地区医疗卫生156

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和设施建设零的突破158

五、传统文化艺术得到发展160

六、促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162

第四节初步构建的新型民族关系分析165

一、民族关系性质的根本变革165

二、不同地区民族关系形态的新特征170

三、民族关系的分类管理政策体系基本形成175

四、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民族交往的扩大176

第五章 “左”倾阻碍新型民族关系的182

发展(1957—1965年)182

第一节 “左”倾影响从局部扩大到全局182

一、“左”倾影响在局部的出现182

二、“左”倾影响向全局蔓延185

第二节深刻影响民族关系发展的政治运动连续发生196

一、从思想斗争到阶级斗争196

二、沉重的代价202

第三节 国民经济调整未完全清除对民族关系的影响206

一、民族地区经济调整206

二、试图纠正“左”的错误直接调整民族关系208

三、民族关系受到“左”倾影响的社会基础213

第六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229

关系(1966—1976年)229

第一节关于“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229

一、“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提出、传播和应用229

二、“文化大革命”将“理论”变为实践造成重大错误233

第二节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全面失序235

一、民族地区的政治失序236

二、“文化大革命”背景下的民族工作和政策241

三、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状况248

一、人口迁移的继续与民族之间交往的进一步扩大253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期间民族关系的状态253

二、民族之间矛盾的积淀258

三、民族间日常联系的加深263

四、“文化大革命”在民族关系发展中最重要266

的教训266

第七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关系再调整与新275

发展(1977年以后)275

第一节社会环境的治理与民族关系的调整275

一、冲破“左”的思想束缚275

二、全面拨乱反正277

三、落实民族政策促进安定团结280

四、澄清民族理论错误288

第二节政府分类指导恢复发展民族地区经济292

一、中央政府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293

分类指导293

二、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政策重点298

第三节发展相互配套的民族关系调整体系301

一、民族关系法律调整系统基本形成301

二、常规行政调整系统的完善304

三、非政府组织对民族关系调整作用307

第四节改革开放与民族关系新发展308

一、平等的民族政治关系稳步发展309

二、经济发展与民族经济关系312

三、共享与矛盾并存的民族文化关系315

第五节协调民族关系理论的发展318

一、科学评估中国民族关系状态318

二、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强化民族区域自治319

三、从“三步走”到“两个大局”——共同富裕成为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321

第一节全新的国际环境324

第八章民族关系发展的新环境324

一、苏联东欧剧变与国际政治格局变化325

二、国际社会敌对势力干涉中国对民族关系的影响328

三、境外敌对势力渗透对民族关系的影响332

第二节新的国内环境335

一、迅速发展的国内经济与社会335

二、第三代领导集体与民族关系调整战略336

三、有效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策340

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完善保障平等、团结、合作是民族关系的发展343

第三节全新环境下的民族关系343

二、地区发展差距扩大仍是影响民族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347

三、民族地区参与市场物流的劣势350

四、市场经济与民族交往新动向352

五、民族纠纷的存在和化解355

第九章 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362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中国民族关系362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36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状态365

三、信息化与民族交往的新空间368

第二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协调民族关系376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为协调民族关系提供376

坚实的物质基础376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促进各民族政治关系日益平等378

三、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促进民族文化关系和谐发展382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构建新型民族关系的启示385

主要参考文献391

后记4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