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导师与研究生的对话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导师与研究生的对话](https://www.shukui.net/cover/35/30878571.jpg)
- 于光远等著 著
- 出版社: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376349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12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42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导师与研究生的对话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几篇带前言性质的短文3
导师与研究生的对话 于光远3
我为什么为青年研究工作者写这许多封信 于光远5
在写完了第五十封信之后 于光远8
坚持——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于光远10
关于五十封信的次序编排 于光远12
了解·理解·谅解·宽容 忠东13
“坚持是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黄小祥15
正确认识与解决“代沟”问题——兼议两代人对话的重要意义 朱争鸣17
反馈的反馈 肖炼20
书面对话的方法好 王师勤22
写在把《对话》送到出版社之前 于光远24
第二部分 于光远写给研究生的五十封信29
导师和研究生间两代人的友谊29
我对写博士论文的要求32
再讲一下博士论文问题35
选择研究的题目37
谈谈选题论证39
谈谈论文答辩41
谈谈青年学者的知识结构43
坦率地讲讲我的一个想法46
重视研究生的研究集体的作用48
坦率告诉你们,我不适应现行的研究生培养制度50
“语义哲学”与“不讲语义的哲学”52
每个经济学家要有一部自己的“词典”56
做一个研究学问的有心人58
提倡“多愁善感”60
注意——认识中主观能动性原理在实践中的一例62
抓住,想开去,想下去64
漫步和伏案66
从“23干”说开去68
“学聪明日记”70
“勤”的认识论上的意义73
介绍我在“想”、“讲”、“写”方面的一些习惯77
我对“贝尔纳现象”的看法83
评青年研究工作者常有的一种想法85
突出一个“严”字87
“因为(由于)”·“所以(因此)”89
三十岁左右和六十岁左右90
惜时、创时、善于用时乃长寿之道92
立足于“早”95
希望做到这十二个“开”字98
不让自己的研究成果异化为自己的主人100
不只记住导师的一句话103
从我的一句座右铭说开去105
希望你们成为马克思主义者107
我站在中间,但不承认自己是折衷主义者110
辩证唯物务求彻底113
攻读经济学的研究生要多研究一些历史115
科学性保证革命性118
革命性保证科学性121
个人奋斗和共同努力124
要反对的是自我至上主义或自我中心主义127
对自己的创造力要有信心129
思考一下这件事情132
“我跟你没完!”135
“应当论”137
希望看一下《评所谓人体特异功能》139
再次希望看一下《评所谓人体特异功能》142
“深入浅出”和“浅入深出”145
加强责任感,研究责任学148
跨世纪的人与跨世纪的思想151
学一点老年学153
第三部分 研究生对上述信件的反应和于光远对这些反应的反应159
继承、创新 黄小祥159
尊重、获取、发展 肖炼161
谈导师和博士生之间的友谊 于光远163
关于“五阶段论”的断想 朱争鸣165
我打算怎样写博士论文 肖炼167
对博士论文“五分法”的思索 王师勤170
我对如何确定学位论文题目的思考 忠东172
开拓思维的视野 黄小祥175
分类是选择的前提 肖炼177
补充一点关于选题的意见 于光远180
对“选题论证”的一点想法 王师勤181
一点启示 肖炼183
目标:广博与精深 黄小祥185
对博士生还是不能要求“博大精深” 于光远189
改善知识结构的粗略想法 王师勤191
谈谈我的知识结构 肖炼193
“两个独立中心”及“合二为一” 肖炼195
导师同研究生的关系及研究生之间的关系 肖炼197
何谓研究生 忠东199
运用语言的自由 忠东201
坚持研究中讲究语义的确切性 黄小祥203
浅谈“不讲语义的哲学” 肖炼205
思想家要有特有的概念 忠东207
不能要求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是思想家 于光远209
拆掉“小平房”,修建经济学的整体大厦 忠东210
零抓碎取与洋洋大观 黄小祥212
有心者事竟成 肖炼214
我对“多愁善感”的体会 肖炼216
从注意力谈开去 朱争鸣218
提高注意力是增进知识和能力的前提 肖炼220
要善于捕捉闪光的思想 肖炼222
从“漫步”转向“伏案”的实质 忠东224
创造性才能的培养 黄小祥226
我把导师作为我的一个学聪明的对象 黄小祥228
我打算写一点“学聪明日记” 肖炼230
试写一则学聪明笔记 王师勤232
关键在于方法 肖炼234
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黄小祥236
贝尔纳成败谈 王师勤239
我对青年研究工作者从事理论研究的道路的思考 黄小祥241
要严在点子上 肖炼243
我想到了“推理”的问题 王师勤245
关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于光远247
一个痛苦的年龄区——三十岁左右 忠东249
希望寄托于四十岁左右 肖炼251
对时间概念的反思 朱争鸣253
“创时”和“用时” 肖炼255
对导师的时间观作一次“案例分析” 肖炼258
“十二开”的启示 朱争鸣260
创新与否定是我们应采取的态度 黄小祥262
众里寻我 忠东264
恐怕不能这样理解“美”在认识中的作用 于光远267
不只记住导师的几句话 朱争鸣269
理论的生命在于严谨 朱争鸣271
我印象最深的两句格言 肖炼273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 忠东275
信念是治学之本 朱争鸣277
学业的精深要与思想的进化相统一 黄小祥279
我对青年研究工作者马克思主义水平的一些分析 肖炼281
关于怎样才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于光远283
我不愿站在中间 忠东286
的确不能做折衷主义者 于光远288
青年经济学研究者谈哲学 王师勤289
学史使人明智 王师勤291
历史研究和现代人的眼光 于光远293
真正的革命性是科学热情 朱争鸣295
革命性和科学性之我见 肖炼297
也谈“个人奋斗与共同努力” 朱争鸣300
谈谈“自我至上主义” 朱争鸣302
关于至上主义的回信 于光远304
必须有创造性的思维 黄小祥305
科学发明的遭遇 忠东307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的回信 于光远309
创造力与兴趣 忠东311
辩证思维的力量——读《应当论》后 朱争鸣313
人体科学与“特功热” 忠东315
评所谓人体特异功能 朱争鸣317
也想讲一讲“深”和“浅” 忠东320
浅出和深入 于光远322
责任之我解 忠东324
面向未来 王师勤326
谈点未来学 于光远328
学点老年学,增进两代人之间的友谊 王师勤330
第四部分 研究生对通信讨论总的反应和于光远对这次对话告一段落的一封信335
读了导师给我的复信之后 忠东335
我对导师复信的两点思考 黄小祥341
读了导师的反应之后 朱争鸣347
反应的反应 肖炼352
第二回合的反应 王师勤358
利用春节的时间再给你们写几句,作为这次对话的结束 于光远362
附录部分 于光远推荐给研究生的自己的文章373
一、关于招收“通信弟子”373
我想试着招若干“通信弟子”373
把招收“通信弟子”这件事讲得更具体些377
给要求做“通信弟子”的同志的信381
二、关于两代人的交流与进步384
“一二·九”——当时的和今天的青年384
两代人思想感情上差距的一个数学公式387
我希望和青年一起进步391
三、关于治学与处世的格言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