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壤地理学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土壤地理学原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26/30867912.jpg)
- 刘兆谦编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300751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286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9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土壤地理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绪论1
一、土壤与环境的关系1
二、土壤与人类的关系4
三、土壤学与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5
四、土壤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8
第一篇 土壤组成物质的迁移转化规律10
第一章 土壤矿物质的迁移转化规律10
一、土壤矿物质的来源和种类10
二、土壤矿物质的转化11
三、风化壳与土壤母质19
四、粘土矿物的特性21
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和组成分24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及其性质24
二、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条件26
三、土壤有机质转化的规律28
四、土壤腐殖质的性质37
五、土壤腐殖质的生产实践意义39
第三章 土壤水分特性及其运动40
一、土壤水的来源和平衡40
二、传统的土壤水分分类41
三、土壤水分能量概念45
四、土壤水的运动49
五、土壤水分含量及其有效性51
第四章 土壤气体交换和热量转化56
一、土壤空气组成56
二、土壤的通气性57
三、土壤表面的辐射平衡60
四、土壤的热学性质63
第二篇 土壤组成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特性68
第五章 土壤结构性68
一、土壤结构性的概念68
二、土壤结构的类型69
三、土壤结构形成的机制72
四、土壤结构的肥力意义74
五、土壤结构的质量评价指标75
六、土壤结构的恢复与创造81
第六章 土壤质地和土壤物理机械性84
一、土壤机械组成84
二、土壤的物理机械性89
第七章 土壤吸收性复合体与土壤吸收性能93
一、土壤吸收性复合体的形成93
二、土壤胶体95
三、土壤的主要吸收性能106
四、土壤吸收性对土壤和植物营养的意义112
第八章 土壤溶液的性质115
一、土壤溶液的组成和一般性质115
二、土壤的酸度116
三、土壤溶液的氧化还原作用121
四、土壤的缓冲性123
五、土壤溶液的生产实践意义126
第三篇 土壤的时间、空间分异规律130
第九章 土壤形成和发育130
一、土壤形成和发育的环境条件130
二、土壤形成过程的一般规律139
三、自然界的主要成土过程142
四、土壤的发育和演化144
一、土壤类型的分异概念150
第十章 土壤类型分异150
二、土壤分类的目的151
三、国外土壤分类概况151
四、我国的土壤分类156
第十一章 土壤空间分异规律162
一、土壤空间分异概念162
二、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162
三、土壤的区域性分布规律171
四、耕种土壤的分布规律172
第十二章 土被结构与土壤区划173
一、土被结构的概念173
二、单元土区的概念及其特性173
三、土被结构(土壤群落)的基本特征176
四、土被结构的分类179
五、研究土被结构的意义180
六、土壤区划的意义和原则182
七、中国土壤区划的单位系统和依据183
八、土壤区划的方法185
第四篇 土壤资源191
第十三章 森林土壤191
一、森林土壤概述191
二、灰化土191
三、暗棕壤、灰色森林土195
四、黄棕壤、棕壤和褐土199
五、红壤、黄壤、砖红壤205
第十四章 草原土壤216
一、草原土壤概述216
二、黑土、黑钙土216
三、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和黑垆土222
一、荒漠土壤的地理分布和成土环境229
第十五章 荒漠土壤229
二、荒漠土形成过程230
三、荒漠土的类型特性232
四、荒漠土的利用和改良234
第十六章 水成土壤236
一、草甸土236
二、沼泽土238
三、白浆土242
第十七章 盐渍土245
一、盐渍土的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245
二、盐渍土的形成过程246
三、盐土的性状和分类249
四、碱土的形成和特性255
五、碱土的分类及其特性256
六、盐渍土的改良利用259
第十八章 水稻土264
一、分布和成土条件264
二、水稻土剖面层段的形成发育过程265
三、水稻土的特性266
四、水稻土的分类268
五、水稻土的培肥269
第十九章 其他土壤资源271
一、岩性土壤271
二、高山土壤272
第二十章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274
一、土壤资源的特性274
二、土壤资源存在问题277
三、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279
四、土壤资源评价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