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财政与金融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尤光付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750176717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51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63页
- 主题词:财政金融-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财政与金融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 财政的含义、发展和特征1
1.1.1 财政的含义1
目录1
1.1.2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4
1.1.3 财政的特征8
1.2 金融的含义、发展和要素11
1.2.1 金融的含义11
1.2.2 金融的产生和发展12
1.2.3 金融的构成要素14
1.3.2 财政政策16
1.3 财政与金融的配合16
1.3.1 财政与金融的互补性16
1.3.3 货币政策19
1.3.4 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配合方式22
本章小结24
第2章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与财政职能27
2.1 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27
2.1.1 效率28
2.1.2 帕累托效率观28
2.1.3 边际效用观30
2.1.4 市场效率的必要条件33
2.2 “市场失灵”:政府干预市场的缘由和范围34
2.2.1 资源配置域的市场失灵35
2.2.2 经济稳定域的市场失灵44
2.2.3 收入分配域的市场失灵46
2.3 “政府失灵”:政府干预经济的困扰50
2.3.1 “政府失灵”的表现51
2.3.2 “政府失灵”的后果53
2.3.3 “政府失灵”的原因分析(1):非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局限论57
2.3.4 “政府失灵”的原因分析(2):“恶治”论58
2.3.5 “政府失灵”的原因分析(3):“缺失”论59
2.3.6 “政府失灵”的原因分析(4):公共选择论60
2.3.7 “政府失灵”的原因分析(5):寻租论67
2.4 财政职能的界定73
2.4.1 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财政职能观73
2.4.2 现代中国学者的财政职能观75
2.4.3 公共财政职能的界定78
本章小结83
第3章 财政支出85
3.1 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分类85
3.1.1 财政支出的含义85
3.1.2 财政支出的分类86
3.2.1 消耗性支出分析93
3.2 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分析93
3.2.2 转移性支出分析96
3.2.3 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因素107
3.3 财政支出规模分析与效益分析108
3.3.1 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108
3.3.2 财政支出规模扩张的原因109
3.3.3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114
3.4 当代中国财政支出119
3.4.1 财政支出的主要项目及其内容119
3.4.2 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133
本章小结135
4.1.1 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税、国债和费137
第4章 财政收入137
4.1 财政收入的形式和分类137
4.1.2 财政收入的分类144
4.2 财政收入的规模分析146
4.2.1 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指标146
4.2.2 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因素148
4.3 税收(上):理论151
4.3.1 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151
4.3.2 税负转嫁与归宿156
4.3.3 税制的模式与结构158
4.3.4 税收制度改革166
4.4 税收(下):中国现行的主要税种177
4.4.1 流转税177
4.4.2 所得税183
4.4.3 资源税186
4.4.4 财产税188
4.4.5 特定目的税188
4.4.6 行为税191
4.4.7 农业税194
本章小结195
5.1.1 货币的含义198
5.1 货币的含义和职能198
第5章 货币198
5.1.2 货币的职能199
5.2 货币的形式204
5.2.1 货币的历史形态204
5.2.2 货币制度207
5.2.3 货币存量分层216
5.3 货币的利息率217
5.3.1 利息率的含义和计算217
5.3.2 利息率的分类219
5.3.3 利息率的决定因素222
5.3.4 利率的作用223
5.3.5 若干利息率理论简介224
5.4 货币的供求机制232
5.4.1 货币供给232
5.4.2 货币需求241
5.4.3 货币供求均衡机制247
本章小结249
第6章 信用251
6.1 信用的内涵和特征251
6.1.1 信用的内涵251
6.2 信用的基本形式253
6.1.2 信用的特征253
6.2.1 商业信用254
6.2.2 银行信用256
6.2.3 国家信用257
6.2.4 消费信用258
6.2.5 国际信用261
6.3 信用工具262
6.3.1 信用工具分类263
6.3.2 基础信用工具264
6.3.3 衍生信用工具267
6.4.1 信用缺失的症状270
6.4 信用缺失及其治理270
6.4.2 信用缺失的危害性273
6.4.3 信用缺失的缘由275
6.4.4 信用缺失治理的思路和举措277
本章小结286
第7章 金融市场289
7.1 金融市场的内涵、分类和功能289
7.1.1 金融市场的内涵289
7.1.2 金融市场的分类292
7.1.3 金融市场的功能295
7.2.1 同业拆借市场297
7.2 短期资金市场297
7.2.2 票据贴现市场300
7.2.3 短期国库券与国债回购市场302
7.2.4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305
7.3 长期资本市场307
7.3.1 股票市场307
7.3.2 债券市场316
7.3.3 资本市场上的投资基金322
7.4 外汇市场325
7.4.1 外汇市场的结构326
7.4.2 汇率与外汇储备327
7.4.3 外汇交易业务338
7.4.4 利用外资346
本章小结347
第8章 金融机构及其运作350
8.1 储蓄——投资转化机制350
8.1.1 储蓄动机350
8.1.2 资金盈余与资金短缺的转移351
8.1.3 金融机构的优势352
8.1.4 金融机构的功能353
8.2.1 国外金融机构的分类354
8.2.2 中国金融机构的分类354
8.2 金融机构的类型354
8.3 中央银行356
8.3.1 中央银行的形式特征和职能356
8.3.2 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361
8.3.3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364
8.3.4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366
8.4 商业银行372
8.4.1 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372
8.4.2 商业银行的功能375
8.4.3 资产负债业务和表外业务376
8.4.4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382
8.5.1 政策性金融机构384
8.5 其他金融机构384
8.5.2 信托投资公司388
8.5.3 保险公司389
8.5.4 邮政储蓄机构391
8.5.5 证券公司392
本章小结399
第9章 风险与管理401
9.1 财政风险401
9.1.1 财政风险的内涵401
9.1.2 财政风险的分类402
9.2.1 金融风险的含义和特征405
9.2 金融风险405
9.2.2 金融风险的分类407
9.3 加强财政管理,防范财政风险409
9.3.1 完善预算管理409
9.3.2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424
9.4 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426
9.4.1 金融监管的构成427
9.4.2 银行业监管、证券业监管和保险业监管431
9.4.3 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及其职责437
本章小结442
参考文献444
后记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