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百人百部 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百人百部 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研究
  • 唐新民著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208354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60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379页
  • 主题词: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百人百部 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党的民族理论与社会保障1

(一)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1

(二)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发展繁荣的时期2

(三)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进行分类指导和加大扶持4

(四)社会保障是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5

二、国内外农村社会保障研究动态7

(一)国外研究动态7

(二)国内研究动态8

(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2

三、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本书的基本思路14

(一)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4

(二)本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21

(三)本书的基本框架23

四、本研究的主要特色24

(一)注重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24

(二)研究视角的典型性25

(三)全面总结社会保障制度变迁25

(四)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思考制度创新25

(五)提出构建特困民族社会保障的新视角26

(六)探讨对民族地区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保障模式26

(七)从财政学角度论证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的建设26

(八)制定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时间表26

第一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理论27

第一节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27

一、庇古福利经济学的社会保障说27

二、市场失灵论的社会保障说28

三、《贝弗里奇报告》的社会保障说28

四、需要层次论的社会保障说29

五、经济自由主义学派的社会保障说30

六、资产福利效应理论的社会保障说31

七、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社会保障说32

八、人权理论的社会保障说33

九、社会学理论的社会保障说34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保障思想36

一、中国传统社会保障思想37

二、中国传统的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思想39

三、中国传统保障措施40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42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保障理论43

二、列宁的社会保障理论44

三、毛泽东的社会保障理论45

四、邓小平的社会保障理论46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社会保障理论50

六、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社会保障理论52

第二章 国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研究55

第一节 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分析55

一、福利国家型56

二、社会保障型56

三、储蓄保障型56

四、国家保障型57

第二节 国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57

第三节 国外社会救助制度评介60

第四节 部分国家社会救助制度研究67

一、英国的社会救助制度67

二、美国的社会救助制度68

三、德国的社会救助制度69

四、日本的社会救助制度70

第五节 国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71

一、正确认识农村社会保障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地位71

二、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72

三、正确处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关系72

四、注重社会救助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73

五、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73

第三章 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74

第一节 社会救济75

一、农村五保户供养75

二、20世纪60年代精简退职职工救济77

三、因战伤残人员救济79

四、农村其他困难救济79

五、自然灾害救济和恢复重建工作80

第二节 优抚安置84

一、伤残人员抚恤86

二、“三属”定期抚恤87

三、“三红”人员生活补助87

四、在乡老复员军人生活补助88

五、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生活补助88

六、义务兵家属优待89

七、老党员生活补助89

八、安置制度90

第三节 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91

一、农村合作医疗的兴衰91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92

三、农村医疗救助启动93

第四节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94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94

二、计划生育奖励96

第五节 社会福利97

一、教育福利97

二、卫生福利102

第六节 扶贫开发105

一、我国扶贫工作发展概述106

二、针对特殊贫困群体的扶贫108

三、云南扶贫工作的发展及成效109

第七节 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特殊保障112

第四章 民族地区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研究114

第一节 中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114

一、创建和发展时期(1951~1966年)114

二、停滞和倒退时期(1966~1977年)115

三、调整和恢复时期(1978~1985年)116

四、改革创新时期(1986年至今)116

第二节 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118

一、社会保险制度改革118

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124

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26

四、城市医疗救助127

五、优抚安置128

六、补充保障129

第三节 民族地区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131

一、法规依据不一致132

二、制度设计不统一132

三、支付标准差距大133

四、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缺乏特殊制度安排134

第五章 少数民族的传统保障135

第一节 家庭保障135

一、父系家庭保障135

二、母系家庭保障136

三、双系家庭保障137

第二节 家(宗)族保障137

第三节 社区保障139

第四节 其他保障140

一、未婚青年组织140

二、生产协作组织141

三、“賨会”组织141

四、其他互助组织142

第五节 约束机制143

案例:云南省宁蒗县永宁乡摩梭人的传统保障144

第六章 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154

第一节 需要遵循的原则154

一、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154

二、政府组织引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的原则155

三、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原则155

四、分类指导与因地制宜的原则156

五、社会保障与民族传统保障方式相结合的原则156

六、低水平与广覆盖的原则157

第二节 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157

一、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157

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其他发展和改革措施的关系158

三、城镇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系158

四、单项保障制度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关系159

第三节 群众意愿及相关条件分析159

一、群众意愿分析159

二、民族地区的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162

第四节 基本思路和总体框架165

一、政策依据165

二、基本思路165

三、总体框架166

第七章 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的路径选择169

第一节 民族地区农村医疗保障169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69

二、农村医疗救助171

第二节 民族地区农村社会救助172

一、五保户救助172

二、民族地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73

三、民族地区农村自然灾害救济175

四、确立社会保障在反贫困中的基础制度地位177

第三节 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福利181

一、教育福利182

二、医疗卫生福利183

第四节 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障184

一、现行制度的缺陷184

二、养老保障的制度创新187

案例1: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不同范式分析189

案例2: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分析195

案例3: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情况分析199

案例4:云南省南华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情况评析204

第八章 民族地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209

第一节 现状分析209

第二节 现行保障政策211

一、统一规定212

二、医疗保险规定212

三、失业保险规定213

四、工伤和生育保险规定213

五、专项规定213

第三节 保障内容215

第四节 制度建设217

一、就业服务218

二、户籍制度改革219

三、稳定就业农民工的社会保障219

四、流动就业农民工的社会保障220

案例:云南省思茅市(现普洱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分析222

第九章 民族地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224

第一节 现状分析225

一、全国征用耕地及失地农民基本情况225

二、云南省征用耕地及失地农民基本情况226

三、征地补偿和失地农民安置的现状227

四、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229

第二节 特殊性研究231

一、城市发展用地带来的农民失地231

二、重点工程用地带来的农民失地232

三、就业安置形势严峻233

第三节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234

一、保障内容235

二、分类施保235

案例:云南大理至保山高速公路建设征地情况238

第十章 构建特困民族保障制度的特殊视角242

第一节 特困民族及其范围242

一、人口较少民族242

二、“直接过渡”民族243

三、居住在边境一线的少数民族244

第二节 特困民族的历史和现状分析245

一、历史沿革245

二、共同特点246

三、贫困的现状247

四、差距不断扩大248

第三节 特殊扶持政策与保障措施250

一、“直接过渡”政策250

二、加快发展的政策扶持252

三、特殊保障政策253

四、特困民族的特殊保障政策评析254

第四节 建立特殊保障的重要意义255

一、理论依据255

二、维护国家安全的现实需要256

三、缩小差距的政策选择257

第五节 构建特殊保障的模式和路径258

案例:云南省怒江州贫困状况分析259

第十一章 构建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学分析263

第一节 财政与公共财政政策263

一、西方公共财政理论263

二、我国公共财政政策的建立264

三、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的公共财政政策266

四、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转移支付267

第二节 社会保障预算269

一、国际通行做法270

二、国内现状270

三、方案设计271

第三节 开征社会保险税272

一、税种的选择273

二、必要性和可行性274

三、方案设计277

第十二章 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时间表281

第一节 时间表的制定281

一、医疗保障制度的时间表282

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时间表284

三、完善五保户供养制度的时间表285

四、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时间表285

五、养老保险制度的时间表287

六、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时间表289

七、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时间表290

八、特困民族特殊保障制度的时间表290

第二节 财力分析291

一、“十五”期间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291

二、财政收支预测293

三、农村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分析296

四、财力分析297

第三节 农民承受力分析301

结论303

附 录312

文献综述312

参考文献329

后记3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