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辞赋散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辞赋散论
  • 何新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东方出版社
  • ISBN:750601317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75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8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辞赋散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章楚辞与楚文化传统1

一楚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传统1

(一)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1

(二)不忘本旧的故土情愫4

(三)舍身卫国的民族精神7

(四)爱国主义的文学传统11

二《九歌·国殇》的爱国主题14

三屈原作品中的死亡之思17

(一)《离骚》的生死之思19

(二)《九章》等诗的死亡咏叹23

(三)生命痛苦的解脱27

四楚文化与汉代文学31

(一)楚文化对汉代文人的一般影响32

(二)楚文化与汉代诗歌35

(三)楚文化与汉赋38

(四)楚文化与汉代散文41

五深得《离骚》旨趣的《屈原列传》44

第二章汉赋的艺术特质与表现方式49

一汉赋以“大”为美的艺术特征49

(一)追求宏大的体制形式50

(二)展示事物其妙无穷的大的美点54

(三)创造无积、无限的想象境界60

(四)以大为美的艺术价值63

二汉赋在“体物”中“写志”的表现方式68

(一)汉大赋表现的丰富思想内容69

(二)汉大赋写志抒情的表现方式77

三汉赋“歌颂”的内容及意义81

(一)能不能歌颂83

(二)歌颂的内容86

(三)歌颂的意义90

四“江夏黄童”黄香和他的赋作92

五王逸的《楚辞章句》及其辞赋99

(一)王逸的生平、著述及《楚辞章句》100

(二)王逸的辞赋作品103

六王延寿和他的《鲁灵光殿赋》105

(一)王延寿的生平事迹及其著述105

(二)《鲁灵光殿赋》107

(三)《梦赋》与《王孙赋》111

(四)王延寿赋的艺术成就114

第三章汉赋的影响与流变118

一魏晋南北朝辞赋中的生命主题118

(一)生命主题的历时性考察118

(二)魏晋南北朝辞赋中的生命主题分析125

(三)生命主题辞赋的思想艺术特色133

二东晋李充父子及其诗赋139

(一)李充在目录学史上的贡献140

(二)李充的诗与赋142

(三)李颙的诗与赋144

三晚唐律赋的艺术变化145

(一)王綮、黄滔、徐寅等晚唐赋家145

(二)晚唐律赋的思想艺术特色147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赋论155

(一)魏晋南北朝赋论的发展演变155

第四章古代赋论与赋话155

(二)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赋论161

(三)魏晋南北朝赋论的特点168

二赋话的形成发展与批评特色169

(一)赋话的形成发展历程170

(二)赋话的三项主要内容173

(三)赋话缓慢发展的原因与赋话的价值178

三清代赋话的概貌与特点181

四浦铣和他的两种赋话187

(一)浦铣的生平与著述188

(二)《历代赋话》的文献价值190

(三)《复小斋赋话》的赋评特色195

五刘熙载的汉赋理论201

(一)“赋起于情事杂沓”202

(二)“物意摩荡而赋出焉”“志因物见”204

(三)“枚叔、长卿之巨丽”206

(四)“赋兼叙列二法”209

(五)“赋不厌奇”“赋之妙用,莫过于设字诀”211

(六)“赋尚品”与“赋兼才学”212

六十九种古代赋学要籍叙录214

(一)古代赋总集及选注本214

(二)古代赋论、赋话要籍218

七读香港版《赋话六种》札记223

第五章现当代赋学研究与文献整理232

一现当代中国赋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232

(一)现当代赋文学研究与交流的发展历程233

(二)现当代赋文学研究的得失及特点241

(三)今后赋文学研究与交流的展望244

二近二十年中国赋学文献整理的新进展246

(一)简略的回顾248

(二)近二十年取得的突出成绩252

(三)特点与缺憾260

三台湾版三部汉赋论著评议264

主要参考书目2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