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针灸临床治疗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针灸临床治疗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32/30812720.jpg)
- 臧郁文主编 著
- 出版社: 青岛:青岛出版社
- ISBN:754362785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609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62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针灸临床治疗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第一篇 经络腧穴3
第一章 经络腧穴概论3
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论3
一 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3
二 经络系统的构成4
三 经络系统的作用8
四 经络系统在临床上的应用8
一 腧穴的概念及其作用9
第二节 腧穴概论9
二 腧穴的命名10
三 腧穴的定位方法11
四 腧穴的分类14
五 腧穴的主治规律15
六 特定穴16
第二章 手太阴肺经及其腧穴19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概述19
第二节 手太阴肺经穴19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穴26
第三章 手阳明大肠经及其腧穴26
第一节 手阳明大肠经概述26
第四章 足阳明胃经及其腧穴37
第一节 足阳明胃经概述37
第二节 足阳明胃经穴37
第五章 足太阴脾经及其腧穴61
第一节 足太阴脾经概述61
第二节 足太阴脾经穴61
第二节 手少阴心经穴74
第一节 手少阴心经概述74
第六章 手少阴心经及其腧穴74
第七章 手太阳小肠经及其腧穴80
第一节 手太阳小肠经概述80
第二节 手太阳小肠经穴80
第八章 足太阳膀胱经及其腧穴89
第一节 足太阳膀胱经概述89
第二节 足太阳膀胱经穴89
第二节 足少阴肾经穴121
第一节 足少阴肾经概述121
第九章 足少阴肾经及其腧穴121
第十章 手厥阴心包经及其腧穴135
第一节 手厥阴心包经概述135
第二节 手厥阴心包经穴135
第十一章 手少阳三焦经及其腧穴141
第一节 手少阳三焦经概述141
第二节 手少阳三焦经穴141
第二节 足少阳胆经穴153
第一节 足少阳胆经概述153
第十二章 足少阳胆经及其腧穴153
第十三章 足厥阴肝经及其腧穴175
第一节 足厥阴肝经概述175
第二节 足厥阴肝经穴175
第十四章 督脉及其腧穴184
第一节 督脉概述184
第二节 督脉穴184
第一节 任脉概述198
第二节 任脉穴198
第十五章 任脉及其腧穴198
第十六章 经外奇穴210
第一节 头颈部穴210
附 GB12346-90之外的部分头颈部奇穴214
第二节 胸腹部穴217
附 GB12346-90之外的部分胸腹部奇穴218
第三节 背部穴219
附 GB12346-90之外的部分腰背部奇穴221
第四节 上肢穴222
附 GB12346-90之外的部分上肢部奇穴225
第五节 下肢穴226
附 GB12346-90之外的下肢部奇穴229
第十七章 耳穴231
第一节 耳廓的解剖结构231
第二节 耳穴与对应器官之间的信息传递机制234
第三节 耳穴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237
第四节 耳穴的位置与作用248
第十八章 头穴263
第一节 针法概述269
第一章 针法灸法概论269
第二篇 针法灸法269
第二节 灸法概述271
第三节 拔罐法概述272
第二章 毫针法274
第一节 毫针的结构和规格274
第二节 练针法276
第三节 针刺前的准备278
第四节 针刺的基本方法280
第五节 毫针刺法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294
第二节 施灸的材料297
第三章 灸法297
第一节 灸法的概念和特点297
第三节 灸法的分类和应用300
第四节 灸感、灸量和灸法补泻307
第五节 灸法的功效与适应症308
第六节 灸法的注意事项309
第四章 拔罐法310
第一节 拔罐法的沿革310
第三节 罐的种类311
第二节 拔罐法的特点311
第四节 拔罐法的操作方法312
第五节 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316
第六节 拔罐法的注意事项317
第五章 其他疗法318
第一节 电针疗法318
第二节 三棱针疗法321
第三节 皮肤针疗法323
第四节 皮内针疗法325
第五节 芒针疗法326
附 巨针疗法327
第六节 火针疗法328
附 电火针法330
第七节 小针刀疗法331
第八节 水针疗法333
第九节 头针疗法337
第十节 耳针疗法338
第十一节 眼针疗法342
第十二节 手针疗法345
第十三节 足针疗法349
第十四节 鼻针疗法354
第十五节 腕踝针疗法356
第六章 穴位理疗法361
第一节 穴位激光照射法361
第二节 穴位贴敷法363
第三节 穴位埋线法365
第四节 穴位磁疗法366
第一节 刺法的现代研究概况371
第七章 刺法灸法的现代研究概况371
第二节 灸法的现代研究概况375
第三篇 临床治疗379
第一章 治疗总论379
第一节 辨病与辨证的结合379
第二节 体穴的选穴、配穴原则381
第二章 内科急症383
第一节 高热383
第二节 昏迷384
第三节 休克386
第四节 呼吸衰竭387
第五节 一氧化碳中毒388
第六节 中暑390
第三章 传染性疾病392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392
第二节 流行性腮腺炎393
第三节 百日咳395
第四节 肺结核397
第五节 颈淋巴结结核398
第六节 细菌性痢疾400
第七节 病毒性肝炎401
第八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404
第九节 疟疾405
第十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407
第四章 呼吸系统疾病409
第一节 支气管炎409
第二节 支气管哮喘411
第三节 肺炎413
第一节 心肌炎416
第五章 循环系统疾病416
第二节 冠心病417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死419
第四节 高血压病420
第五节 多发性大动脉炎422
第六节 雷诺氏综合征423
第六章 消化系统疾病425
第一节 慢性胃炎425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426
第三节 胃肠神经官能症428
第四节 胃下垂430
第五节 溃疡性结肠炎432
第六节 胆道系统感染和胆石症433
第七节 胰腺炎435
第八节 肠梗阻436
第七章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439
第一节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439
第二节 肾盂肾炎441
第三节 泌尿系结石442
第四节 急性尿潴留444
第五节 前列腺炎446
第六节 阳痿448
第七节 遗精449
第八章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451
第一节 三叉神经痛451
第二节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52
第三节 面肌痉挛454
第四节 头痛455
第五节 偏头痛457
第六节 脑血管意外458
第七节 脑动脉硬化461
第八节 癫痫462
第九节 颅脑损伤综合征465
第十节 震颤麻痹466
第十一节 小舞蹈病467
第十二节 痉挛性斜颈468
第十三节 重症肌无力468
第十四节 低血钾性周期麻痹469
第十五节 不安腿综合征470
第十六节 原发性多汗症471
第十七节 红斑性肢痛症472
第十八节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473
第十九节 坐骨神经痛474
第二十节 肋间神经痛476
第二十一节 脊髓损伤截瘫477
第二十二节 癔病478
第二十三节 神经官能症479
第二十四节 精神分裂症481
第九章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483
第一节 单纯性甲状腺肿483
第二节 甲状腺机能亢进484
第三节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486
第四节 高脂血症487
第五节 糖尿病488
第六节 痛风490
第七节 肥胖症491
第八节 尿崩症492
第十章 运动系统疾病493
第一节 骨性膝关节炎493
第二节 颈椎病494
第三节 腰痛496
第四节 颈肩肌筋膜炎498
第五节 肩关节周围炎499
第六节 腱鞘囊肿500
第七节 肱骨外上髁炎501
第八节 肱骨内上髁炎501
第九节 踝关节扭伤502
第十节 腕管综合征503
第十一节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503
第十二节 跖腱膜劳损504
第十一章 一般外科、皮肤科疾病506
第一节 急性乳腺炎506
第二节 急性阑尾炎507
第三节 急性淋巴管炎509
第四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510
第五节 痔疮511
第六节 直肠脱垂513
第七节 带状疱疹514
第八节 神经性皮炎516
第九节 斑秃517
第十节 痤疮518
第十一节 扁平疣520
第十二节 酒渣鼻520
第十三节 丹毒521
第十四节 湿疹523
第十五节 荨麻疹524
第十六节 玫瑰糠疹525
第十七节 冻疮527
第十八节 疖肿527
第十二章 妇产科疾病529
第一节 痛经529
第二节 闭经530
第三节 功能性子宫出血532
第四节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533
第五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534
第六节 外阴瘙痒536
第七节 外阴白色病变537
第八节 老年性阴道炎538
第九节 慢性子宫颈炎539
第十节 盆腔炎540
第十一节 子宫脱垂542
第十二节 子宫肌瘤543
第十三节 不孕症544
第十四节 妊娠呕吐546
第十五节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547
第十六节 习惯性流产548
第十七节 胎位不正549
第十八节 产力异常549
第十九节 产后出血551
第二十节 产后尿潴留552
第二十一节 产后宫缩痛553
第二十二节 缺乳554
第十三章 小儿疾病556
第一节 惊厥556
第二节 婴儿腹泻558
第三节 夜啼559
第四节 小儿营养不良561
第五节 遗尿症562
第六节 小儿直肠脱垂563
第七节 小儿疝气565
第八节 新生儿破伤风566
第九节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567
第一节 眼科疾病570
一 近视570
第十四章 五官科疾病570
二 急性结膜炎571
三 白内障573
四 视神经萎缩574
五 色盲576
六 泪腺分泌功能亢进577
七 麦粒肿578
第二节 耳鼻咽喉疾病579
一 化脓性中耳炎579
二 美尼尔氏综合征581
三 聋哑582
四 耳聋583
五 急慢性鼻炎584
六 萎缩性鼻炎586
七 过敏性鼻炎587
八 鼻窦炎588
九 鼻出血590
十 急慢性咽炎591
十一 急慢性扁桃体炎592
十二 癔病性失音593
一 口疮594
第三节 口腔科疾病594
二 牙痛596
三 牙龈炎597
四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597
附录599
索引一 病名索引599
索引二 腧穴索引602
索引三 主要古典文献607
索引四 现代文献索引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