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解读经济空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赵奎礼 著
- 出版社: 沈阳:沈阳出版社
- ISBN:978754413857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74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88页
- 主题词:区位经济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解读经济空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1
第一章走进经济空间2
一、经济空间2
二、自然空间、经济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对比分析4
三、悠悠数千载,经济空间几度变化14
四、研究经济空间,我们需要解读哪些密码24
第二章用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审视经济空间30
一、科学发展观教我们学会“打牌”30
二、走出误区,解开链锁,一片光明在眼前41
第三章经济空间的元素构成51
一、区域54
二、方位56
二、向度58
四、圈层60
五、框架62
六、节点64
七、轴线66
八、廊道68
九、网络70
十、集群72
第四章经济空间与空间效应75
一、区位效应75
二、“窗口”效应77
三、“束集一滚动”效应78
四、连锁效应79
五、辐射效应82
六、邻比效应84
七、缝隙效应86
八、接轨效应89
九、“筑巢”效应90
十、梯度效应92
十一、“反哺”效应94
第五章经济空间的对接98
一、空间对接是篇大文章98
二、经济体制的空间接合102
三、产业形态的空间对接108
四、经济要素的空间融合112
第六章经济空间的开放120
一、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历史回溯120
二、深圳开放经济空间之后发生的情况124
三、我国对外开放梯次推进的历史行程130
四、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战略136
第七章经济空间的保护141
一、空间保护与空间开放同等重要141
二、经济安全关乎对外开放的命运143
三、金融安全敏感复杂,关系全局146
四、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急需重视149
五、关注资源安全的报警信号153
第八章经济要素的空间流动159
一、要素流动是经济运行的实质性内容159
二、资源要素空间流动的特性及其有效载体161
三、人口的空间流动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6
四、资金要素空间流动的现状及其应对措施172
五、技术要素空间流动的载体与途径176
第九章通观市场空间182
一、走进市场空间182
二、感叹千年集市185
三、焦虑“千家万户”189
四、关注扩大内需193
五、追赶流通新潮197
第十章分析就业空间202
一、就业空间大有研究空间202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形成的就业空间205
三、开发性移民创造的就业空间209
四、城里人就业面面观213
五、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216
六、新的就业空间观219
第十一章细察经营空间223
一、经营空间的关注焦点223
二、平面空间的错位经营225
三、垂直空间的立体经营229
四、特殊空间的特色经营231
五、人造空间的集约经营233
六、缺陷空间的转机经营235
七、微缩空间的创意经营237
八、景观空间的衔接经营240
九、借“名”生财的连锁经营242
第十二章认识资源空间245
一、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坐标245
二、科技开路,拓宽资源利用空间247
三、产权改革,防止资源的过度、无序开采251
四、资源节约的路径选择258
第十三章打量景观空间263
一、景观空间的功能特点263
二、旅游景观空间的开发266
三、城市景观空间的营造269
四、乡村景观空间的构建271
五、园林景观空间的丰富蕴涵274
第十四章经济空间与区域经济279
一、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指向279
二、建立区域产业分工大格局282
三、推进区域一体化285
四、区域竞争与区域冲突290
五、区域规划至关重要293
第十五章经济空间与城市化道路295
一、城市经济空间的特点295
二、中国城市化演进过程和现实问题300
三、建设景观生态城市305
四、城市公共空间的公共建筑物308
五、塑造城市特色,培育城市文明311
六、城市化发展的未来走势313
第十六章经济空间与新型工业化319
一、选择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依据319
二、让循环经济走向前台320
三、踏上低碳经济发展之路325
四、让服务经济成为发展的主动力328
五、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331
第十七章经济空间与现代农业335
一、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335
二、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战略338
三、大力推进循环农业建设341
四、让数字农业派上用场343
五、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346
六、关注县域现代化350
第十八章善待环境善待自然355
一、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呼唤355
二、保护海洋、河流、湖泊359
三、珍爱森林、草原、湿地362
四、重视气候危机365
后记369
参考文献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