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中的计算 实验室数学指南 原著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美)斯蒂芬森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0619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58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480页
- 主题词:分子生物学-计算方法-英文;生物技术-计算方法-英文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中的计算 实验室数学指南 原著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科学计数法与公制前缀1
引言1
1.1有效数字1
1.1.1在计算中有效数字的四舍五入2
1.2指数和科学计数法3
1.2.1用科学计数法计数3
1.2.2科学计数法与十进制计数法之间的转换5
1.2.3科学计数法中加法和减法的表达6
1.2.4科学计数法中乘法和除法的表达7
1.3公制前缀10
1.3.1转换因子和消去项10
小结14
第二章 溶液、混合液和培养基15
引言15
2.1稀释计算——一般方法15
2.2用X因子浓缩17
2.3配制百分比浓度溶液19
2.4稀释百分比浓度溶液20
2.5摩尔和分子量的定义24
2.5.1摩尔浓度25
2.5.2在有含水化合物的水中配制摩尔溶液28
2.5.3稀释摩尔溶液30
2.5.4将摩尔浓度转换成百分比32
2.5.5将百分比转换成摩尔浓度33
2.6当量浓度34
2.7 pH35
2.8 pKa和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40
小结43
第三章 细胞生长45
3.1细菌生长曲线45
3.1.1取样数据49
3.2控制细胞浓度50
3.3在线性图中绘制OD550随时间变化的曲线53
3.4在线性图中绘制OD550的对数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54
3.4.1对数54
3.4.2样品的OD550转换成对数值54
3.4.3绘制OD550的对数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54
3.5绘制细胞浓度的对数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56
3.5.1确定对数值56
3.6计算世代时间57
3.6.1斜率与细胞生长常数57
3.6.2世代时间58
3.7在半对数坐标系中绘制细胞生长数据曲线60
3.7.1在半对数坐标系中绘制OD550随时间变化的曲线60
3.7.2根据OD550随时间变化的半对数曲线估算世代时间61
3.8在半对数坐标系中绘制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62
3.9根据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半对数曲线直接估算世代时间63
3.10在半对数坐标系中绘制细胞密度与OD550的曲线64
3.11波动试验66
3.11.1波动试验的例子67
3.11.2方差69
3.12突变率的计算71
3.12.1泊松分布71
3.12.2利用泊松分布计算突变率72
3.12.3根据波动试验数据利用绘图法计算突变率73
3.12.4采用涂板法确定突变率78
3.13血球计数法测定细胞浓度79
小结80
参考文献81
第四章 噬菌体83
引言83
4.1感染的多重性83
4.2概率和感染多重性85
4.3噬菌体效价的测定91
4.4噬菌体稀释93
4.5裂解量的测定95
小结98
第五章 核酸定量测定99
5.1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含量99
5.2测定双链DNA的浓度100
5.2.1利用吸光度和消光系数计算双链DNA的浓度102
5.2.2采用毫摩尔(mM)为单位计算DNA浓度104
5.2.3利用PicoGreen?测定DNA浓度105
5.3测定单链DNA分子的浓度108
5.3.1用μg/mL表示单链DNA的浓度108
5.3.2用pmol/μL测定大分子量单链DNA的浓度109
5.3.3用mM表示单链DNA的浓度110
5.4寡核苷酸定量111
5.4.1光学密度(OD)单位111
5.4.2用μg/mL表示寡核苷酸浓度111
5.4.3用pmol/μL表示寡核苷酸浓度112
5.5 RNA浓度的测定115
5.6分子量、摩尔浓度和核酸片段的长度115
5.7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EB染色)测定DNA浓度120
小结121
第六章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核酸123
引言123
6.1放射性单位——居里(Ci)123
6.2估算质粒的拷贝数124
6.3用缺口平移法标记DNA126
6.3.1缺口平移法确定放射性标记的标记率127
6.3.2计算缺口平移产物的特定放射量128
6.4随机引物标记DNA128
6.4.1随机引物标记——标记率129
6.4.2随机引物标记——计算理论产量130
6.4.3随机引物标记——计算实际产量131
6.4.4随机引物标记——计算产物的比活性132
6.5用末端转移酶标记3'端133
6.5.1用末端转移酶标记3'端——标记率133
6.5.2用末端转移酶标记3'端——产物的比活性134
6.6互补DNA(cDNA)合成135
6.6.1第一链cDNA合成135
6.6.2第二链cDNA合成139
6.7同聚物加尾141
6.8体外转录147
小结149
第七章 寡核苷酸合成155
引言155
7.1合成产量156
7.2用DMT Cation Assay计算阶段产量和总产量158
7.2.1总产量159
7.2.2阶段产量160
7.3每一步反应中碱基所增加的核苷的微摩尔量161
小结162
第八章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165
引言165
8.1模板与扩增165
8.2指数扩增167
8.3 PCR效率170
8.4计算靶序列的Tm值173
8.5引物值176
8.6引物Tm值181
8.6.1基于盐浓度、G/C含量和DNA长度计算Tm值182
8.6.2基于最近邻相互作用计算Tm值183
8.7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s)189
8.8 DNA聚合酶191
8.8.1计算DNA聚合酶的误差率192
8.9定量PCR195
小结207
参考文献209
扩展阅读209
第九章 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PCR)211
引言211
9.1实时PCR的阶段212
9.2控制215
9.3用探针法检验绝对定量216
9.3.1准备标准216
9.3.2基于基因拷贝数准备量化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标准曲线220
9.3.3标准曲线224
9.3.4标准方差227
9.3.5线性回归和标准曲线230
9.4扩增效率232
9.5计算基因表达236
9.6相对量化一△△CT方法238
9.6.1 2-△△CT方法——确定内参239
9.6.2 2-△△CT方法——扩增效率250
9.6.3 2-△△CT方法——是受实验处理影响的参考基因?259
9.7相对标准曲线方法276
9.7.1相对定量的标准曲线方法276
9.8通过反应动力学相对定量294
9.9相对定量的R0方法299
9.10 Pfaffl模型303
小结306
参考文献310
扩展阅读310
第十章 DNA重组313
引言313
10.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313
10.1.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切点频率315
10.2计算酶切片段末端量316
10.2.1多酶切的片段末端量317
10.3连接319
10.3.1利用λ-衍生载体连接322
10.3.2重组λ基因组的组装327
10.3.3利用质粒载体连接330
10.3.4转化效应335
10.4基因组文库——你需要多少克隆?336
10.5 cDNA文库——多少克隆足以构成文库?337
10.6表达文库339
10.7用DNA探针杂交筛选重组文库340
10.7.1寡核苷酸探针342
10.7.2杂交条件344
10.7.3利用双链DNA探针杂交350
10.8利用凝胶电泳确定DNA片段大小351
10.9利用BAL31核酸酶嵌套切除359
小结363
参考文献367
第十一章 蛋白质369
引言369
11.1由蛋白质序列计算蛋白质分子量369
11.2用280nm吸收值测定蛋白质含量373
11.3利用吸收系数和消光系数估算蛋白质浓度374
11.3.1吸收系数与摩尔消光系数之间的联系377
11.3.2确定蛋白质消光系数378
11.4 mg/ml浓度与摩尔浓度之间的联系380
11.5用280nm吸收值测定有DNA污染的蛋白质浓度382
11.6用205nm吸收值测定蛋白质浓度383
11.7用205nm吸收值测定有DNA污染的蛋白质浓度383
11.8用比色法测定蛋白质浓度——Bradford分析385
11.9 β-半乳糖苷酶应用于启动子活性和基因表达387
11.9.1在细胞培养中检测β-半乳糖苷酶388
11.9.2比活性390
11.9.3分析纯化提取物中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390
11.10薄层色谱法(TLC)和保留因子(Rf)392
11.11凝胶过滤法估算蛋白质分子量394
11.12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检测399
11.12.1计算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的分子401
11.13在报告分析中使用荧光素酶403
11.14体外翻译——测定氨基酸整合率404
11.15蛋白质的等电位点(pI)405
小结408
参考文献411
扩展阅读412
第十二章 离心法413
引言413
12.1相对离心力(g)413
12.1.1 g与rpm的转换415
12.1.2用列线图计算g和rpm416
12.2计算沉降时间418
小结420
参考文献421
扩展阅读421
第十三章 法医学和父子关系423
引言423
13.1等位基因与基因型424
13.1.1计算基因型频率425
13.1.2计算等位基因频率426
13.2 Hardy-Weinberg方程与期望基因型频率的计算427
13.3卡方检验(x2检验):观测值与期望值的比较430
13.3.1样本方差434
13.3.2样本标准差435
13.4 Pi:包含力435
13.5 Pd:分辨力436
13.6 DNA分型和加权平均437
13.7乘法法则438
13.8父权指数439
13.8.1当母系基因型未知时计算父权指数(PI)441
13.8.2组合父权指数(CPI)443
小结444
参考文献445
扩展阅读445
附录A447
索引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