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未来10年中国科学发展战略 信息科学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未来10年中国科学发展战略 信息科学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18/30753168.jpg)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32301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74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20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未来10年中国科学发展战略 信息科学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信息科学学科的战略地位1
第一节 现阶段发展的总体态势及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1
第二节 对推动其他学科和相关技术发展所起的作用3
第三节 在国家总体学科发展布局中的地位5
第四节 满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的需要6
第二章 信息科学学科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9
第一节 信息科学学科的定义与内涵9
一、电子学与信息系统9
二、计算机科学10
三、自动化10
四、半导体科学与信息器件11
五、光学与光电子学11
第二节 信息科学学科的发展规律与特点12
一、信息科学学科依托超强的产业背景13
二、信息科学学科受到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带动和推动15
三、信息科学学科对其他学科具有强大的渗透性16
四、信息科学学科的发展强烈地依赖于其他学科的发展16
五、信息科学学科领域内各分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特征明显17
六、信息科学学科领域基础研究薄弱18
七、信息科学学科发展中较突出的几类现象19
第三节 国际上信息科学学科的发展状况与趋势22
一、欧盟ICT研究开发进展22
二、美国ICT研究开发进展24
三、日本ICT研究开发进展26
四、韩国ICT研究开发进展27
五、发达国家和地区ICT研究开发现状与趋势总结29
第三章 信息科学学科发展现状33
第一节 国际地位33
第二节 我国的发展状况33
一、电子学与信息系统34
二、计算机科学40
三、自动化41
四、半导体科学与信息器件44
五、光学与光电子学46
第三节 经费投入与平台建设情况48
第四节 人才队伍情况49
第五节 举措与存在的问题50
第四章 信息科学学科发展布局52
第一节2005~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和资助格局52
第二节 信息领域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的基本状况54
第三节 与信息领域相关的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布56
第四节 学科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和布局58
一、电子学与信息系统58
二、计算机科学60
三、自动化63
四、半导体科学与信息器件64
五、光学与光电子学64
第五节 交叉学科发展布局与重点发展方向65
第六节 优势学科与薄弱学科的平衡问题66
第五章 信息科学学科优先发展领域与重大交叉领域67
第一节 遴选优先发展领域与重大交叉领域的基本原则67
第二节 优先发展领域68
一、新型信息材料与器件68
二、纳米级集成电路73
三、微纳光子器件与光电子集成77
四、太赫兹与新型红外、毫米波器件81
五、高分辨率探测成像84
六、强场与超强场激光技术89
七、传感网络与仿生感知基础92
八、未来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96
九、低功耗艾级超级计算和新型计算系统99
十、网络计算102
十一、软件技术基础107
十二、网络数据挖掘与理解111
十三、网络与信息空间安全114
十四、多机器人协调与仿生机器人117
十五、复杂控制理论与技术120
十六、复杂系统与复杂网络123
第三节 重大交叉领域127
一、生命信息检测与分析127
二、量子计算与量子调控131
三、基于光学与光电子的精密测量132
四、空天信息网络基础135
五、面向社会发展的智能计算139
第六章 国际合作与交流142
第一节 信息科学领域国际合作基本情况142
一、信息科学领域总体资助情况143
二、重要国际合作项目资助和交流活动148
三、问题分析与建议156
第二节 国际合作方针与规划157
一、加强顶层设计158
二、开展以我为主的国际合作158
三、完善资助格局159
四、跻身国际重要学术组织159
五、以我为主营造国际一流合作研究平台160
六、加强统筹规划160
七、吸引优秀科学家160
八、开展实质性、高水平国际合作161
九、探索人才合作模式161
第三节 国际合作规划资助方向162
第七章 保障措施与建议163
一、以科学任务带动基础研究163
二、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支持163
三、加强科学规划163
四、加强评审管理163
五、鼓励建立国际合作关系164
六、改进评价机制与项目组织164
七、促进基金成果转化164
八、加强人才培养计划165
九、建设国家级研究团队165
十、营造良好学术生态环境165
十一、建设与共享基础研究设施166
十二、完善经费管理166
参考文献167
附录 缩略语表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