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初“文化遗民”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初“文化遗民”研究
  • 罗惠缙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08897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43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57页
  • 主题词:文人-人物研究-中国-民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初“文化遗民”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遗民·文化遗民·民初“文化遗民”6

一、遗民6

二、文化遗民10

三、民初“文化遗民”29

上编35

第一章 民初“文化遗民”概说35

第一节 社会场景35

一、政治背景36

二、文化背景38

三、身份确立——“边际人”的文化解析40

第二节 遗民构成44

一、遗民谱录44

二、地域分布47

三、群体关系52

第二章 遗民的政治情结66

第一节 “孤露遗臣”之情怀66

一、复辟情结67

二、留辫、易服与归隐71

三、变名75

四、筑室77

五、殉节80

六、崇陵情结88

第二节 “余与民国乃敌国也”94

一、拒用民国年号94

二、诅咒民国、民国肇造者及临难变节者98

三、拒绝与民国合作99

第三节 民初遗民与传统观念100

一、夷夏观念100

二、五伦观念103

三、孔教运动与孔教观105

第三章 遗民与中西文化111

第一节 传统学术的殿军111

一、经学领域113

二、史学领域116

三、诸子学领域120

四、文学领域122

第二节 民初“文化遗民”与西学的粘连129

一、变易与不易131

二、器变与道变135

三、注重学会、舆论和学校教育136

四、政治改良138

第三节 民初遗民文化价值观的集中表达140

一、杂志简介140

二、章程及争议142

三、从杂志看民初遗民的文化倾向145

第四节 “文化遗民”群体与中国现代学术建立153

第四章 遗民与文学156

第一节 “晨风庐”遗民文学活动160

一、周庆云与遗民文学161

二、“晨风庐”遗民诗歌倾向170

第二节 其他社群与社团194

第三节 关于民初遗民文学的认识205

一、民初遗民文学认识的起点205

二、从钱著和汪著看民初遗民文学的成就207

第五章 遗民的史学及文化业绩211

第一节 从《清史稿》到地方史志之编纂211

一、从《清史稿》的修纂看民初遗民的文化倾向211

二、民初遗民与续修《四库全书》221

三、民初遗民与地方史志224

第二节 从“嘉业堂”到民初丛书228

一、遗民藏书家简介228

二、民初丛书232

第三节 文化教育事业234

一、学校教育234

二、图书馆、博物馆事业238

下编247

第一章 王国维247

第一节 旧时代的“新民”247

一、“顺民”247

二、“新民”248

第二节 新时代的遗民251

第三节 保守与新变:文化遗民254

一、敦守君臣纲纪254

二、肯认传统文化道德256

三、借学术以经世,以赓续学术思想为职志257

四、追求学术独立261

五、学术理路的开拓265

第二章 刘声木268

第一节 变名、筑室268

第二节 称颂遗民269

第三节 称颂纲常节义274

第四节 存文和撰述279

第三章 章梫282

第一节 作为清国史臣的史籍编纂282

第二节 作为遗民的史籍撰述284

第三节 尊崇孔子,任尊孔文社编辑之聘290

第四节 诗文创作的文化遗民倾向294

余论:民初“文化遗民”与文化保守主义303

第一节 中国近代的文化保守主义304

一、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的演变304

二、民初“文化遗民”与近代文化保守主义的关联308

第二节 现代性视野中的民初文化遗民定位312

一、现代与现代性观照下的民初文化遗民312

二、传统与现代之于民初文化遗民317

结语322

参考文献326

后记3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