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
  • 冯契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0211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23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138页
  • 主题词:冯契(1915~1995)-哲学思想-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智慧说三篇》导论2

一、时代的问题2

1.“古今、中西”之争2

2.知识与智慧的关系问题4

3.知识与智慧关系问题的时代意义6

二、沿着实践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路子前进7

1.毛泽东著作的启发7

2.始终保持心灵的自由思考9

3.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11

三、从比较哲学看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13

1.佛学对中国哲学的影响13

2.近代中西哲学的冲撞、会通及哲学革命的不足之处14

3.在方法论和价值观上比较中西哲学传统17

四、在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过程中转识成智19

1.以得自现实之道还治现实19

2.思维由抽象到具体21

3.转识成智的飞跃23

五、《智慧说三篇》的基本思想25

1.《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25

2.《逻辑思维的辩证法》28

3.《人的自由和真善美》30

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37

第一章 心物、知行关系37

第一节 中国哲学史上的心物、知行之辩37

第二节 从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来考察心物、知行关系41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1

二、形和神、能和所的关系43

三、主体的能动性45

第三节 认识论的主要问题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47

一、认识论的主要问题以及认识过程的主要环节47

二、从认识论角度看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50

三、“通古今之变”54

第四节 认识论的研究方法56

一、用逻辑和历史统一的方法考察人类认识史57

二、在造就自我中认识自己58

三、认识论和本体论的统一59

第二章 感性直观63

第一节 感觉能否给予客观实在63

一、对常识和唯物论的责难63

二、实践经验给予对象的实在感65

三、所与(Given)是客观的呈现68

第二节 感性经验的分析71

一、当前的直接经验72

二、劳动促进感觉的发展73

三、感性经验中的主体能动性75

第三节 对事物的知觉78

一、知觉的实体感78

二、知觉是对个体的识别和对事实的感知80

三、知觉中的时空关系81

第四节 对感性经验的超越和复归82

一、感性经验是知识和智慧大厦的基础82

二、博学和心斋83

第三章 理论思维86

第一节 抽象作用86

一、由具体意象到抽象思维86

二、语言与抽象作用88

三、科学的抽象和形而上学的抽象89

第二节 摹写和规范91

一、概念对所与的双重作用91

二、化所与为事实92

三、后验性和先验性93

第三节 思维内容和思维活动94

一、思维内容95

二、思维活动97

三、意识的综合统一性98

第四节 理论和实践、思维和观察的统一99

一、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99

二、思维和观察的交互作用100

三、认识运动的总秩序100

第四章 科学知识和逻辑102

第一节 普遍有效的规律性知识何以可能102

一、科学知识的特点102

二、休谟、康德的问题103

三、本书对这个问题的提法和见解104

第二节 时空形式和逻辑范畴106

一、关于时空形式106

二、关于逻辑范畴108

三、思维模式110

第三节 形式逻辑的原则和接受总则112

一、形式逻辑的原则112

二、“以得自现实之道还治现实”的接受总则115

三、知识经验的必要条件118

第四节 逻辑思维的主体119

一、统觉和逻辑119

二、行动模式先于思维的逻辑121

三、反思和自我意识122

第五章 一致而百虑124

第一节 问题和意见的矛盾124

一、关于问题124

二、关于意见的矛盾126

三、“一致而百虑”的思维矛盾运动127

第二节 观点的斗争129

一、观点的涵义129

二、实事求是和主观盲目性130

三、全面观点和解蔽131

四、以道观之133

第三节 认识论中的群己之辩135

一、群己之辩与心物之辩135

二、观点的社会意识性质137

三、群体意识与个别精神139

第四节 理论的体系化141

一、百虑一致和理论体系141

二、科学理论与意识形态142

三、民族传统中兼容并包的精神143

四、理论的生命力145

第六章 具体真理和辩证思维147

第一节 关于真理147

一、命题的真假147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49

三、实践检验150

四、逻辑论证和科学发现152

第二节 言、意能否把握道153

一、中国哲学史上的言意之辩153

二、辩证法的否定原理156

三、《易传》提出的对立统一原理158

四、破的方法和立的方法160

第三节 逻辑思维如何把握具体真理161

一、从康德到黑格尔162

二、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由抽象再上升到具体163

三、真理的具体性164

四、辩证思维的形式166

第四节 辩证法是过程167

一、朴素的辩证法和自觉的辩证法167

二、由外在的考察到内在的揭示,把握具体存在和本质联系168

三、在天人交互作用中转识成智169

第七章 自然界及其秩序171

第一节 作为为我之物的自然界171

一、自在之物和为我之物171

二、世界统一原理和发展原理174

三、自然界的秩序176

第二节 中国哲学史上关于天道观的主要论争178

一、天人之辩与对立统一(相反相成)原理178

二、有无(动静)之辩与体用不二说180

三、理气(道器)之辩与理一分殊说181

第三节 事实界及其规律性联系183

一、关于事实界183

二、现实并行不悖185

三、现实的矛盾发展187

四、理和事,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188

第四节 可能界与可能的实现过程190

一、关于可能界190

二、现实的可能性193

三、可能的实现195

第五节 价值界与人化的自然196

一、关于价值界196

二、人化自然的秩序和人道的自然化198

三、终极关怀问题200

第八章 心灵与人性203

第一节 心、性和认识自己203

一、心203

二、性205

三、心与性206

第二节 中国哲学史上的心性论208

一、先秦:人性善恶之争,复性、成性之辩208

二、汉魏到隋唐:性自然说与性觉说211

三、宋明到清代:性即理说、心即理说与性日生日成说214

四、近代:心性论随历史观而演变发展216

第三节 主体意识与人的类本质219

一、主体意识220

二、人的类本质222

三、天性与德性223

第四节 社会意识与人的社会本质225

一、主体的社会意识225

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27

三、劳动的异化与恶的历史作用问题228

第五节 自由意识与德性的全面发展230

一、自由意识230

二、凝道成德,显性弘道232

三、德性之知与价值原则234

第九章 智慧和自由236

第一节 “转识成智”236

一、知识和智慧236

二、科学与哲学238

三、转识成智的飞跃240

第二节 理性的直觉241

一、理性的直觉并不神秘241

二、有限和无限的辩证法244

三、理性直觉中的破和立245

第三节 辩证的综合248

一、元学理念与辩证综合248

二、从抽象到具体,逻辑和历史的统一250

三、哲学和哲学史251

第四节 德性的自证253

一、主体如何自证德性的真诚253

二、历史地考察德性的自证256

三、自明、自主和自得259

附录262

附录一 智慧262

附录二 冯契传略299

附录三 冯契主要著述目录301

索引3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