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财税法学 第4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财税法学 第4版
  • 张守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9447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82页
  • 文件大小:69MB
  • 文件页数:402页
  • 主题词:财政法-法的理论-中国-高等学校-教材;税法-法的理论-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财税法学 第4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财政法3

第一章 财政原理3

第一节 财政的概念与特征3

一、财政的概念3

二、财政的特征4

第二节 财政的体系与职能5

一、财政的体系5

二、财政的职能6

第三节 财政存在的必要性8

一、公共欲望8

二、公共物品9

三、财政存在的必要性10

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财政立法13

一、财政政策13

二、财政立法15

第二章 财政法总论17

第一节 财政法的概念和特征17

一、财政法的概念17

二、财政法的特征18

第二节 财政法的地位与体系20

一、财政法的地位20

二、财政法的体系22

第三节 财政法的宗旨和原则25

一、财政法的宗旨25

二、财政法的原则26

第四节 财政主体与财政行为28

一、财政主体的界定29

二、财政主体的分类29

三、财政主体的能力30

四、财政行为的界定与分类30

五、财政行为的有效条件31

六、财政行为的目的及结果评价32

第五节 财政权义与财政责任33

一、财政权义的界定33

二、国家的财政权33

三、财政权法定原则的体现34

四、财政主体的职责35

五、财政责任35

第六节 财政法的历史与现状37

一、财政法的历史发展37

二、财政法的现状38

第三章 预算法律制度40

第一节 预算法概述40

一、预算法的概念40

二、预算法的地位41

三、预算体系的组成及预算体系与预算法的关系41

第二节 预算权的分配42

一、各级权力机关的预算权43

二、各级政府机关的预算权44

三、各级财政部门的预算权44

第三节 预算收支范围45

一、预算收入45

二、预算支出48

第四节 预算编审制度50

一、预算的编制50

二、预算的审批与备案52

第五节 预算执行制度54

一、预算收支的组织执行54

二、国库制度55

三、各类预算主体在预算执行方面的义务56

四、预算的调整56

第六节 决算法律制度59

一、决算草案的编制59

二、决算草案的审查和批准60

第七节 预算监督制度61

一、预算监督的概念61

二、我国《预算法》规定的预算监督制度62

三、我国《审计法》规定的审计监督63

四、《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有关预算监督的规定63

五、对预算监督制度的进一步认识64

第八节 预算法律责任65

一、《预算法》对法律责任的规定65

二、《审计法》对法律责任的相关规定66

三、违反预算外资金管理规定的法律责任66

第四章 国债法律制度68

第一节 国债法概述68

一、国债的概念68

二、国债法的概念69

三、国债法的调整对象69

四、国债法律关系70

五、国债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71

六、国债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72

第二节 国债职能的法律化72

一、国债的职能72

二、国债法的职能74

第三节 国债的分类与结构75

一、国债的分类75

二、国债的结构77

第四节 国债管理原则与内容79

一、国债管理的原则79

二、国债管理的主要内容80

第五章 政府采购法律制度83

第一节 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概述83

一、政府采购的概念及制度价值83

二、政府采购法的概念84

三、政府采购法在国际层面的发展84

四、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85

第二节 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85

一、政府采购法的立法宗旨86

二、政府采购的法律定义86

三、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原则87

四、政府采购法的主体89

五、政府采购的方式、程序90

六、政府采购制度中的财政法规范91

第六章 转移支付法律制度94

第一节 转移支付法概述94

一、转移支付的界定94

二、转移支付法的概念95

三、转移支付法产生的经济基础95

四、转移支付法的作用96

第二节 转移支付法的基本内容97

一、转移支付法的主体98

二、转移支付的形式98

三、转移支付数额的确定99

四、转移支付的方式和条件101

五、转移支付的监督管理102

下篇 税法107

第七章 税收原理107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和特征107

一、关于税收的多种定义107

二、税收的特征108

三、本书对税收概念的认识109

第二节 税收的依据和职能109

一、税收的依据109

二、税收存在的必要性111

三、税收的职能112

第三节 税收的分类和结构113

一、税收的分类113

二、税收体系的结构115

第四节 税收的原则和政策117

一、当代税收的基本原则119

二、税收政策的概念与分类121

三、税收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122

四、税收政策与税法的关系123

第八章 税法总论125

第一节 税法的概念和特征125

一、税法的概念125

二、税法的特征126

第二节 税法的地位和体系127

一、税法的地位127

二、税法的外部关系127

三、税法的体系128

第三节 税法的宗旨和原则129

一、税法的宗旨129

二、税法的原则131

第四节 税法的渊源和效力135

一、税法的渊源135

二、税法的效力136

第五节 税法上的课税要素138

一、课税要素的概念和价值138

二、课税要素与权利保护138

三、课税要素的分类139

四、税收实体法要素140

五、税收程序法的构成要素142

第六节 税法的历史和现状143

一、税法历史沿革的一般情况143

二、我国税法的历史沿革144

三、我国税法的现状144

四、我国内地现行税法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税法的关系145

第九章 税权理论与体制147

第一节 税权的多维解析147

一、国际法上的税权148

二、国内法上的税权148

第二节 税权的分配模式150

一、税权分配的模式150

二、我国税权分配模式存在的问题151

第三节 税权分配的原则153

一、税权的分配原则概述153

二、税权存续和分配的重要法律前提156

第四节 我国的税收体制157

一、税收体制的含义157

二、税收体制与分税制157

三、我国的税收立法体制158

四、我国的税收征管体制159

五、对税务机关征管职能的划分159

第十章 征纳权义的理论161

第一节 征税主体的权义161

一、征税主体的权利161

二、征税主体的义务162

第二节 纳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162

一、纳税主体的权利162

二、纳税主体的义务163

第三节 纳税义务的要旨164

一、纳税义务的地位164

二、纳税义务的性质164

三、纳税义务的成立165

四、纳税义务的分类166

五、纳税义务的继承与消灭168

第四节 法律责任的定处169

一、责任主体169

二、违法行为170

三、处罚形式170

第十一章 商品税法律制度173

第一节 商品税制度概述173

一、商品税的概念和特征173

二、商品税的类型174

三、商品税各税种之间的联系175

四、商品税的附加税176

第二节 增值税法律制度177

一、增值税概述177

二、我国增值税制度的主要内容178

第三节 消费税法律制度189

一、消费税概述189

二、我国消费税制度的主要内容190

第四节 营业税法律制度197

一、营业税概述197

二、营业税的历史沿革198

三、营业税制度的主要内容198

第五节 关税法律制度207

一、关税与关税制度概述207

二、我国关税制度的主要内容210

第十二章 所得税法律制度220

第一节 所得税法律制度概述220

一、所得税的概念220

二、所得税的特点220

三、所得税制度的基本模式221

四、我国所得税制度的历史沿革223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制度通例224

一、征税范围与税收管辖权224

二、企业所得税的税率225

三、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合理性问题225

四、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226

第三节 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228

一、纳税主体228

二、征税范围与税率230

三、应税所得额的确定232

四、应纳税额的计算238

五、税收优惠制度239

六、源泉扣缴制度243

七、特别纳税调整制度244

八、征收管理248

第四节 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254

一、个人所得税制度概述254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主要内容255

第十三章 财产税法律制度262

第一节 财产税制度概述262

一、财产税的概念262

二、财产税的分类262

三、财产税制度的历史沿革263

第二节 资源税法律制度264

一、资源税制度概述264

二、我国的资源税制度265

第三节 房产税法律制度268

一、房产税制度概述268

二、我国房产税制度的主要内容269

第四节 土地税法律制度272

一、土地税法律制度概述272

二、土地使用税制度272

三、耕地占用税制度274

四、土地增值税制度277

第五节 契税法律制度280

一、契税法律制度概述280

二、我国契税制度的主要内容280

第六节 车船税法律制度282

一、车辆购置税制度概述282

二、我国车辆购置税制度的主要内容282

三、车船税制度概述284

四、我国车船税制度的主要内容285

五、船舶吨税制度概述287

六、我国船舶吨税制度的主要内容287

第七节 印花税法律制度290

一、印花税制度概述290

二、我国印花税制度的主要内容290

第十四章 税务管理制度293

第一节 税收征管制度概述293

一、税收征管法的概念和适用范围293

二、税收征管法的主要内容294

三、税务管理制度的地位294

第二节 税务登记管理制度294

一、登记主体与登记管理体制295

二、设立登记295

三、变更登记297

四、注销登记297

五、停业、复业登记298

六、外出经营报验登记298

七、登记协助制度299

第三节 账簿、凭证管理制度299

一、账簿设置管理299

二、账簿、凭证的使用和保管300

三、税务会计的决定权300

第四节 纳税申报管理制度300

一、纳税申报的主体301

二、纳税申报的主要内容301

三、纳税申报的延期301

四、纳税申报的方式301

第五节 涉税发票管理制度302

一、发票的印制与领购制度302

二、发票的开具与使用、保管制度303

三、发票的检查制度304

第六节 海关监督管理制度305

一、报关纳税的主体制度305

二、进出境货物的申报监管制度306

三、进出境物品的申报监管制度307

第十五章 税款征收制度308

第一节 税款征收基本制度308

一、征纳主体制度308

二、税务管辖制度309

三、税款征收方式309

四、税额确定制度310

五、征纳期限制度312

六、文书送达制度314

第二节 税款征收特别制度314

一、税收减免制度概述315

二、税收减免的具体规定315

三、退税制度317

第三节 税款征收保障制度318

一、纳税担保制度318

二、税收保全制度与强制执行制度321

三、欠税回收保障制度324

四、税务检查法律制度325

五、海关稽查制度329

第四节 税款征收辅助制度330

一、税务代理的概念331

二、注册税务师的定位及管理体制331

三、注册税务师的权利和义务332

四、注册税务师的业务范围及执业规则332

五、税务师事务所与注册税务师协会333

第十六章 税收法律责任335

第一节 违反税收征管制度的法律责任335

一、纳税人的法律责任335

二、扣缴义务人的法律责任337

三、税务人员的法律责任338

四、其他主体的法律责任339

第二节 违反发票管理制度的法律责任339

一、违反发票管理法规的法律责任339

二、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及其处罚340

三、其他发票犯罪及其处罚342

第三节 违反海关税收制度的法律责任343

一、走私行为的法律责任343

二、其他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344

三、海关违反相关规定的法律责任345

四、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345

第十七章 税收复议理论与制度347

第一节 税收复议理论347

一、税收争议与税收复议347

二、设立税收复议制度的宗旨和意义347

三、税收复议制度的沿革348

第二节 税务复议制度348

一、复议主体与复议原则348

二、复议范围349

三、复议管辖349

四、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具体确定350

五、复议申请351

六、复议受理352

七、复议审查352

八、复议和解与调解354

第三节 海关复议制度355

一、海关复议机构的职责355

二、海关复议范围355

三、海关复议的申请356

四、海关复议的受理358

五、海关复议的审理与决定358

第十八章 税收诉讼理论与制度363

第一节 税收诉讼理论363

一、税收诉讼的概念363

二、税收诉讼与税收复议的关系363

三、税收诉讼的分类364

四、法院在税收诉讼方面的受案范围364

五、税收诉讼的原则365

六、法院在税收诉讼中的审查范围365

第二节 税收诉讼制度366

一、税收诉讼参加人及其权利、义务366

二、税收诉讼的管辖366

三、被告的确定367

四、证据的取得与认定368

五、税收诉讼案件的受理368

六、税收诉讼案件的审理370

七、税收诉讼案件的判决372

八、税收案件的上诉373

九、涉税案件的再审373

十、判决和裁定的执行374

参考书目376

索引3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