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故土与他乡 槟城潮人社会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景熙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ISBN:978710805590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53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370页
- 主题词:华人-研究-马来西亚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故土与他乡 槟城潮人社会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陈剑虹1
总论3
一、问题的提出3
二、学术史回顾5
三、研究资料、方法和对象12
第一章 槟榔屿潮州会馆与海外华人社团功能演变(1920—1960)14
第一节 导论14
一、问题的提出14
二、学术史回顾16
第二节 槟榔屿潮州会馆的社会历史背景22
一、新马华人政治的认同23
二、槟榔屿人口结构与华人社会结构27
三、槟城潮人社会发展概况36
第三节 槟榔屿潮州会馆会务的转变43
一、经费来源44
二、经费用途50
三、会务转变55
第四节 槟榔屿潮州会馆组织结构的变迁62
一、领导层的更替63
二、组织结构的变迁67
三、结构对功能的影响75
第五节 结语78
第二章 槟城韩江互助会与海外华人社会建构(1931—1961)82
第一节 导论82
一、问题的提出82
二、学术史回顾83
第二节 韩江互助会成立的社会历史背景92
一、潮汕侨乡的互助活动92
二、槟城潮人早期互助行为96
第三节 韩江互助会的发展及运作101
一、互助会的建立101
二、互助会的会务运作106
三、互助会的发展及停办111
第四节 互助制度化与槟城华人社会建构117
一、槟城潮人互助组织形态的变迁118
二、韩江互助会运作机制的调整与完善124
三、潮人互助传统制度化的影响130
第五节 结语134
第三章 槟城韩江学校与海外华人族群的多元社会认同(1919—1960)137
第一节 导论137
一、问题的提出137
二、学术史回顾138
第二节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概况146
一、开辟期:从私塾到新式学堂(1819—1919)147
二、巩固期:殖民政府插手华文教育(1920—1940)153
三、黑暗期:日据时期大部分华校停办(1941—1945)156
四、攻坚期:战后重建与华文教育危机(1946—1960)157
五、发展期:抗争、复兴与再发展(1961—2000)162
第三节 槟城潮人族群和韩江学校167
一、槟城潮人的发展概况168
二、槟城韩江学校的创建与发展186
第四节 槟城潮人族群对韩江学校的支持197
一、槟榔屿潮州会馆对韩江学校的支持197
二、潮商公所对韩江学校的支持206
三、槟城潮人个体对韩江学校的支持207
第五节 槟城潮人族群的多元社会认同219
一、族群社会认同的多元性分析219
二、槟城潮人族群的多元社会认同的发展历程222
三、槟城潮人族群多元社会认同的影响因素242
第六节 结语247
第四章 槟城德教会紫云阁与海外华人宗教的传播、传承(1954—1968)249
第一节 导论249
一、问题的提出249
二、学术史回顾251
第二节 德教海外扬教与社会网络252
一、新马德教紫系的发展脉络与社会网络252
二、槟城德教会紫云阁的创立与“叻屿甲”跨地域关系260
第三节 新马德教紫系的教义传承268
一、德教“十章 八则”的建构268
二、“五教同宗”论的提出286
第四节 结语319
附录一 海外潮州人简述&杨锡铭321
附录二 档案文献339
附录三 作者简介350
后记:日久他乡即故乡&陈景熙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