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事诉讼立法研讨与理论探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事诉讼立法研讨与理论探索](https://www.shukui.net/cover/52/31209977.jpg)
- 肖建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8039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80页
- 文件大小:120MB
- 文件页数:501页
- 主题词:民事诉讼法-立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事诉讼立法研讨与理论探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构建协同主义的民事诉讼模式1
第一编 法院与当事人3
第一章 审判权缺位和失范之检讨3
一、审判改革与审判权缺位和失范3
二、民事诉讼理念之反省9
三、审判权之规制15
第二章 法官阐明权23
一、阐明权的含义、性质及功能23
二、阐明权规范的比较30
三、完善我国法官阐明权规范的思考34
第三章 当事人的真实义务44
一、当事人真实义务的基本要求44
二、当事人真实义务的产生与发展46
三、确立当事人真实义务的必要性49
四、立法建议53
第四章 诉讼担当与诉讼信托55
一、当事人适格及其扩张55
二、诉讼担当61
三、诉讼信托71
四、诉讼信托与诉讼担当的区别77
第五章 公益诉讼80
一、公益诉讼的含义80
二、公益诉讼的范围81
三、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83
四、公益诉讼程序的特殊性85
五、公益诉讼的立法体例87
六、对几点质疑的回应87
第二编 证据91
第六章 证据的属性91
一、对证据属性中有关客观性的质疑91
二、对证据属性有关合法性的质疑93
三、证据的根本属性:关联性100
四、结语105
第七章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其适用106
一、民事诉讼非法证据的范围106
二、我国司法实践的问题:非法证据排除模糊界限与滥用108
三、利益衡量: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的标准111
四、立法应当确立的证据排除规则114
第八章 法定证据的分类方法116
一、法定证据的不同分类方法116
二、我国法定证据分类方法的反省120
三、立法建议123
第九章 证人作证125
一、证人资格125
二、证人的义务128
三、证人作证的保障之一—强化违反义务之后果135
四、证人作证的保障之二—保障证人权利138
五、证人作证义务的免除142
第十章 证明妨害149
一、证明妨害规范的性质149
二、证明妨害的证明153
三、实施证明妨害行为的法律效果159
四、现行立法和司法解释对证明妨害的态度164
五、立法建议166
第十一章 证据失权172
一、证据失权概述172
二、证据失权制度的立法比较175
三、对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的评价176
四、完善我国的证据失权制度183
第十二章 证明责任的裁判方法论意义198
一、两种不同的证明责任观199
二、大陆法系的证明责任学说评介206
三、我国证明责任理论研究路径的反思212
四、重塑我国证明责任理论的若干设想214
第十三章 证明责任分配220
一、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220
二、证明责任的转移237
三、证明责任的倒置241
第十四章 自由心证249
一、自由心证的含义249
二、自由心证的客观化制约251
三、我国关于自由心证的司法解释256
四、我国适用自由心证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266
第三编 诉讼程序277
第十五章 异域的启示:中国调解制度的复兴277
一、美国的对抗制与纠纷解决方式277
二、美国对抗制下调解制度的发展280
三、对抗制的引入对我国调解制度的影响:兼评我国司法改革中的某些观念误区287
四、我国调解制度的再塑造291
第十六章 小额诉讼程序296
一、小额诉讼程序概述296
二、小额诉讼程序的特殊功能298
三、小额诉讼程序的立法例299
四、我国设立小额诉讼程序的必要性302
五、立法建议304
第十七章 审前准备程序310
一、审前准备程序的意义310
二、审前准备程序的功能314
三、我国审前准备程序改革现状与评析320
四、我国审前准备程序的重构333
第十八章 附带上诉348
一、附带上诉概述348
二、附带上诉制度的功能349
三、附带上诉规范的比较353
四、附带上诉的性质356
五、第二审反诉与附带上诉362
六、立法应确立附带上诉制度364
第十九章 再审程序369
一、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370
二、再审程序修正案之不足373
三、完善再审之诉375
第二十章 第三人撤销之诉379
一、第三人撤销之诉概述379
二、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功能382
三、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民事诉讼基本理论之衔接387
四、确立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必要性392
五、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构建397
第四编 法院裁判403
第二十一章 诉讼保全403
一、保全制度的性质、类型和结构403
二、诉前保全409
三、行为保全419
四、有关诉讼保全的程序问题424
第二十二章 中间裁判427
一、中间裁判的含义427
二、中间裁判的类型429
三、有关中间裁判形式的立法比较:以德国和美国为例434
四、我国中间裁判制度的缺漏与完善443
第二十三章 抵销诉讼及其判决的既判力452
一、抵销诉讼概述452
二、抵销诉讼的性质:反诉抑或抗辩457
三、抵销诉讼判决的既判力464
四、我国立法应当确立抵销诉讼制度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