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艺术精神 石涛之一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徐复观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九州出版社
- ISBN:978751082563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93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609页
- 主题词:艺术史-研究-中国;艺术理论-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艺术精神 石涛之一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国艺术精神3
自叙3
再版序14
三版自序15
第一章 由音乐探索孔子的艺术精神16
第一节 我国古代以音乐为中心的教育16
第二节 孔子与音乐20
第三节 孔门乐教传承的典籍——《乐论》与《乐记》的若干考证23
第四节 音乐中的美与善27
第五节 仁与乐的统一30
第六节 音乐在政治教化上的意义34
第七节 音乐与人格修养38
第八节 音乐艺术价值的根源43
第九节 孔子对文学的启示47
第十节 孔门艺术精神的转化与没落49
第二章 中国艺术精神主体之呈现——庄子的再发现55
第一节 问题的导出55
第二节 道家的所谓道与艺术精神58
第三节 美、乐(音洛,后同)、巧等问题66
第四节 精神的自由解放——“游”69
第五节 游的基本条件——无用与和73
第六节 心斋与知觉活动79
第七节 艺术精神的主体——心斋之心与现象学的纯粹意识84
第八节 心斋的虚、静、明88
第九节 心的主客合一94
第十节 艺术的共感96
第十一节 艺术的想象100
第十二节 庄子的美的观照103
第十三节 庄子的艺术的人生观、宇宙观107
第十四节 庄子的艺术的生死观116
第十五节 庄子的艺术的政治观120
第十六节 庄子的艺术的创造123
第十七节 庄子的艺术欣赏126
第十八节 结论137
第三章 释气韵生动142
第一节 前言142
第二节 书(字)与画的关系问题145
第三节 玄学的推演及人伦鉴识的转换148
第四节 由人伦鉴识转向绘画——传神与气韵生动155
第五节 谢赫在画论中的地位问题158
第六节 气与韵应各为一义161
第七节 气韵的气163
第八节 气韵的韵167
第九节 气韵兼举的意义176
第十节 气韵向山水画的发展181
第十一节 气韵与生动的关系188
第十二节 气韵与形似问题191
第十三节 气韵在创造历程中的先后问题204
第十四节 气韵的可学不可学问题207
第四章 魏晋玄学与山水画的兴起213
第一节 由人物向山水213
第二节 山水与文学217
第三节由《世说新语》看玄学与自然219
第四节 最早的山水画论——宗炳的《画山水序》223
第五节 王微的《叙画》230
第五章 唐代山水画的发展及其画论236
第一节 山水画之停滞与发展236
第二节 水墨山水画的出现241
第三节 杜甫的题画诗245
第四节 唐代文人的画论247
第五节 张彦远的画论253
第六章 荆浩《笔法记》的再发现260
第一节 荆浩著作的著录情形260
第二节 《山水诀》、《山水论》、《山水赋》的混乱263
第三节 另一部《山水诀》的问题265
第四节 荆浩的《山水诀》即《笔法记》267
第五节《笔法记》校释274
第七章 逸格地位的奠定——《益州名画录》的一研究285
第一节 宋初山水画的完成285
第二节 《山水松石格》的问题287
第三节 《益州名画录》的若干问题288
第四节 逸格的最先推重者291
第五节 所谓逸格293
第六节 从能格到神格296
第七节 逸的把握299
第八节 由人之逸向画之逸303
第八章 山水画创作体验的总结——郭熙的《林泉高致》306
第一节 郭熙的生平306
第二节 郭熙对山水画的评价310
第三节 精神的陶养312
第四节 内外交相养315
第五节 穷观极照下的山水形相317
第六节 选择与创造321
第七节 观照时的远望323
第八节 形与灵的统一——远的自觉324
第九节 向平远的展开329
第十节 创作时精神的专一精明331
第九章 宋代的文人画论334
第一节 山水画与欧阳修的古文运动334
第二节 苏氏兄弟339
第三节 黄山谷353
第四节 晁补之的“遗物以观物”364
第十章 环绕南北宗的诸问题366
第一节 南北分宗的最先提出者366
第二节 对分宗说批评的反批评372
第三节 董其昌的艺术思想385
第四节 南宗的诸问题394
第五节 赵松雪画史地位的重估407
第六节 北宗的诸问题418
第七节 结论436
石涛之一研究445
题辞445
自序446
增补版自序449
第三版自序451
补记453
石涛《画语录》中的“一画”研究456
一、有关石涛平生的若十补充意见456
二、过去对“一画”解释的两条路线468
三、一画是什么?474
四、有法与无法问题的解决482
五、为艺术家奠定主脑489
六、一画在创作中的效用493
七、一画须由修养而得499
八、画的究竟义503
九、艺术心灵的开辟与生活实践508
石涛晚年弃僧入道的若干问题512
一、石涛晚年为道士512
二、三通书札的异同514
三、由石涛及八大山人的生年、行迹,推断三通书札的真伪517
四、石涛弃僧入道的原因(一)——石涛僧系的政治背景520
五、石涛弃僧入道的原因(二)——另一僧系所给与石涛的冲激及转变524
六、与鉴别石涛画迹真伪的关系527
环绕石涛的“伪造”、“伪鉴”问题536
石涛生年问题——答李叶霜、王方宇各先生544
读旡凤《清湘遗人的〈五瑞图〉》书后560
再答李叶霜先生563
石涛生年问题的余波——敬答王方宇先生569
石涛生年问题补记573
石涛的《画语录》与《画谱》问题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