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金融教材译丛 国际金融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金融教材译丛 国际金融
  • (英)基思·皮尔比姆(KEITHPILBEAM)著;汪洋主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517849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58页
  • 文件大小:97MB
  • 文件页数:471页
  • 主题词:国际金融-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金融教材译丛 国际金融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国际金融的主题1

本书的特色3

本书适用课程4

内容介绍4

如何使用本书5

本书中的汇率定义6

第一部分 国际收支理论和政策8

第1章 外汇市场8

1.1 引言8

1.2 汇率的定义9

1.3 外汇市场的特点和参与者11

1.4 外汇市场中的套利行为12

1.5 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14

1.6 名义汇率、实际汇率和有效汇率14

1.7 即期汇率定价的简要模型18

1.8 不同的汇率制度20

1.9 远期汇率的决定25

1.10 套期保值者、套利者和投机者的相互作用27

1.11 小结29

第2章 国际收支30

2.1 引言30

2.2 什么是国际收支平衡表31

2.3 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的收集、报告和列示31

2.4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方法和账户设置32

2.5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子账户概述33

2.6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交易记录34

2.7 什么是国际收支顺差或逆差35

2.8 净国际投资头寸和国际收支平衡38

2.9 是否需要警惕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40

2.10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恒等式43

2.11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乘数46

2.12 小结49

第3章 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方法和吸收分析方法51

3.1 引言51

3.2 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52

3.3 进出口需求弹性的经验证据54

3.4 贬值或升值的传递效应57

3.5 吸收分析法57

3.6 贬值对国民收入的影响58

3.7 贬值对直接吸收的影响59

3.8 弹性分析法和吸收分析法的综合61

3.9 小结62

第4章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63

4.1 引言63

4.2 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的问题64

4.3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65

4.4 开放经济中IS曲线的推导66

4.5 开放经济中LM曲线的推导67

4.6 开放经济中BP曲线的推导68

4.7 模型的均衡70

4.8 导致IS-LM-BP曲线位移的因素71

4.9 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72

4.10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73

4.11 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74

4.12 资本完全流动的小型开放经济75

4.13 市场有效分类法则78

4.14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局限性80

4.15 小结81

第5章 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82

5.1 引言82

5.2 简单的货币学派模型83

5.3 国际收支失衡的货币学派观点85

5.4 贬值的效果87

5.5 货币学派的汇率方程88

5.6 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供给的扩张89

5.7 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供给的扩张90

5.8 固定汇率制度下国民收入增长的影响92

5.9 浮动汇率制度下国民收入增长的影响93

5.10 固定汇率制度下外国物价的上涨94

5.11 浮动汇率制度下外国物价的上涨95

5.12 货币分析法的含义96

5.13 货币分析法的经验证据96

5.14 对货币分析法的批评97

5.15 小结98

第二部分 汇率决定:理论、经验及政策100

第6章 购买力平价理论和浮动汇率的经验100

6.1 引言100

6.2 购买力平价理论和一价定理101

6.3 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101

6.4 购买力平价的一般形式102

6.5 购买力平价检验中的测量问题104

6.6 购买力平价的经验证据104

6.7 购买力平价经验证据的总结109

6.8 购买力平价理论失灵的原因110

6.9 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113

6.10 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各经济体的相对规模和购买力平价测算的重要意义115

6.11 小结117

第7章 现代汇率决定模型118

7.1 引言118

7.2 非抵补的利率平价119

7.3 货币学派的汇率决定模型120

7.4 货币学派弹性价格模型121

7.5 货币学派的多恩布什粘性价格模型125

7.6 对多恩布什模型的简要解释125

7.7 对多恩布什模型的正式解释126

7.8 商品市场均衡曲线的推导127

7.9 货币市场均衡曲线的推导128

7.10 货币供给扩张和汇率“超调”129

7.11 货币学派粘性价格模型的重要性130

7.12 Frankel的“实际利差”模型130

7.13 汇率决定的货币分析法的理论意义132

7.14 对国内外债券不完全替代性的考察135

7.15 综合的资产组合平衡模型137

7.16 资产组合平衡模型的重要性138

7.17 小结139

第8章 资产组合平衡模型141

8.1 引言141

8.2 风险溢价的概念142

8.3 不同类型的风险143

8.4 资产组合平衡模型145

8.5 资产需求函数的推导147

8.6 模型的均衡148

8.7 外汇操作的效果149

8.8 公开市场操作的效果149

8.9 外汇冲销操作的效果150

8.10 外汇操作、公开市场操作和外汇冲销操作之间的对比151

8.11 模型的动态变化152

8.12 风险认知变化的效应153

8.13 货币融资与债券融资的财政扩张对比153

8.14 风险溢价、不完全替代和完全替代155

8.15 小结156

第9章 汇率的经验证据158

9.1 引言158

9.2 什么是有效市场159

9.3 外汇市场的有效性检验160

9.4 对有效市场假说的各种检验164

9.5 外汇市场有效性的研究总结165

9.6 对各种汇率模型的经验检验165

9.7 不同的汇率模型:预测分析167

9.8 对汇率模型结果不理想的解释169

9.9 刻画汇率的“新闻”方法171

9.10 长期汇率走势的可预测性174

9.11 汇率预期的刻画177

9.12 不同预期机制的经验检验180

9.13 刻画汇率的替代性方法:技术分析和经济基本面分析181

9.14 小结183

第10章 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和有管理的汇率184

10.1 引言184

10.2 赞成固定汇率的理由186

10.3 赞成浮动汇率的理由188

10.4 对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现代评价190

10.5 目标函数的设定190

10.6 模型190

10.7 均衡水平的确定192

10.8 货币需求冲击193

10.9 总需求冲击193

10.10 总供给冲击194

10.11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6

10.12 小结199

第三部分 战后国际货币体系202

第11章 国际货币体系202

11.1 引言203

11.2 布雷顿森林体系204

11.3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征204

11.4 布雷顿森林体系简史205

11.5 为什么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了208

11.6 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211

11.7 1976年牙买加会议216

11.8 蛇形浮动汇率体系和欧洲货币体系217

11.9 第二次石油危机218

11.10 耀眼的美元:1980~1985年218

11.11 从《广场协议》到《卢浮宫协议》及其后续219

11.12 20世纪90年代后的货币动荡与危机219

11.13 信贷紧缩的影响226

11.14 欧元区危机的影响227

11.15 目前的汇率体系227

11.16 关于国际货币体系的两极化观点:哪种汇率制度更优229

11.17 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232

11.18 威廉姆森的汇率目标区建议232

11.19 麦金农的全球货币目标建议233

11.20 托宾的外汇交易税建议233

11.21 国际金融框架的改革234

11.22 小结236

第12章 欧洲货币市场与欧洲债券市场238

12.1 引言238

12.2 欧洲货币市场与欧洲债券市场的参与者239

12.3 欧洲货币市场的起源与发展240

12.4 欧洲美元市场的特征241

12.5 欧洲货币银行的竞争优势242

12.6 国内商业银行与欧洲货币银行的共存243

12.7 欧洲美元存贷款的创造243

12.8 欧洲货币市场的利弊分析244

12.9 欧洲货币市场与政府监管政策246

12.10 国际资本市场与欧洲债券市场246

12.11 欧洲债券市场的起源与发展247

12.12 欧洲债券的典型特征247

12.13 欧洲债券市场的调控与监管249

12.14 欧洲债券发行的管理249

12.15 欧洲债券市场的创新251

12.16 小结251

第13章 外汇衍生品:期货、期权和互换253

13.1 引言254

13.2 衍生品市场的发展254

13.3 在交易所交易的期货合约和期权合约255

13.4 外汇期货合约和外汇远期合约255

13.5 持仓量与对冲平仓257

13.6 运用外汇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258

13.7 期货/远期头寸盈利/亏损的对称性259

13.8 外汇期货合约的定价260

13.9 外汇期权261

13.10 外汇期权合约与远期合约在套期保值上的运用比较263

13.11 外汇期权与外汇远期合约在投机上的运用比较264

13.12 期权合约的作用266

13.13 期权合约和期货合约的区别266

13.14 外汇期权合约的定价266

13.15 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267

13.16 期权费在时间价值和内在价值之间的分配268

13.17 Garman-Kohlhagen的期权定价公式272

13.18 Garman-Kohlhagen公式的数值示例273

13.19 外汇期权定价公式存在的问题274

13.20 场外期权交易市场275

13.21 互换市场275

13.22 货币互换的潜在情形276

13.23 货币互换协议276

13.24 互换市场异于远期及期货市场的显著特征278

13.25 小结279

附录13A280

第14章 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281

14.1 引言281

14.2 国际政策协调的含义282

14.3 为什么需要国际政策协调282

14.4 国际政策协调的收益285

14.5 从博弈论角度论证国际政策协调的收益287

14.6 国际政策协调的其他潜在收益288

14.7 国际政策协调使经济状况恶化的可能性289

14.8 对国际政策协调收益和损失的估计290

14.9 国际政策协调的难题和障碍292

14.10 小结293

第15章 拉丁美洲债务危机295

15.1 引言295

15.2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296

15.3 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的特点297

15.4 发展中国家的债务经济学298

15.5 发展中国家不同类型的资本流入298

15.6 债务水平的度量299

15.7 拉美债务危机的背景和起源301

15.8 拉美债务危机的出现302

15.9 墨西哥政府宣布延期偿债303

15.10 拉美债务危机的规模304

15.11 对供求框架下债务危机的分析305

15.12 违约经济学306

15.13 拉美债务危机中各当事方的角色和观点308

15.14 拉美债务危机的应对310

15.15 对拉美债务危机应对措施的总体评价316

15.16 后布雷迪计划时期三大债务国的危机318

15.17 小结318

第16章 欧洲货币体系和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320

16.1 引言321

16.2 洞中之蛇322

16.3 欧洲货币体系的背景323

16.4 欧洲汇率机制324

16.5 欧洲货币单位及其充当的“偏离度”指标的角色325

16.6 融资工具与货币合作325

16.7 对欧洲货币体系的评价326

16.8 欧洲经济与货币体系作为反通胀区域328

16.9 欧洲货币体系的干预政策331

16.10 欧洲汇率机制国家和非汇率机制国家的经济表现331

16.11 经济和货币联盟意味着什么333

16.12 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好处333

16.13 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成本335

16.14 通往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之路的历史338

16.15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340

16.16 对马斯特里赫特标准的评价341

16.17 《稳定与增长公约》342

16.18 向单一货币的转变342

16.19 欧元在外汇市场的表现344

16.20 欧元体系345

16.21 《稳定与增长公约》的失败346

16.22 欧洲汇率机制Ⅱ348

16.23 PIIGS与欧元区危机348

16.24 对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救助计划350

16.25 资产担保债券购买计划354

16.26 证券市场项目354

16.27 长期再融资操作354

16.28 《财政协议》355

16.29 欧洲稳定机制356

16.30 直接货币交易计划357

16.31 解决欧洲债务危机的方案357

16.32 加盟国家与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359

16.33 小结361

第17章 货币危机和东亚金融危机363

17.1 引言363

17.2 货币危机的第一代模型364

17.3 货币危机的第二代模型367

17.4 货币与金融危机的第三代模型和其他模型369

17.5 亚洲金融危机的前夕371

17.6 宏观经济基本面371

17.7 危机中外部因素的作用376

17.8 金融系统的作用377

17.9 危机的直接原因379

17.10 危机的分析381

17.11 IMF对危机的处置383

17.12 IMF方案的评价384

17.13 各国在危机中和危机后的经济表现386

17.14 预警系统386

17.15 小结387

第18章 金融创新和信贷紧缩390

18.1 引言391

18.2 金融创新:抵押债务凭证与信用违约互换391

18.3 特殊目的载体/特殊目的实体393

18.4 结构化投资载体394

18.5 信用衍生品和信用违约互换395

18.6 信用衍生品定价401

18.7 信贷紧缩402

18.8 信贷紧缩的原因404

18.9 监管规则变动和去监管化404

18.10 银行贷款标准降低和逆向选择405

18.11 家庭负债上升406

18.12 金融创新和信用评级机构407

18.13 金融体系杠杆增加407

18.14 风险定价错误407

18.15 激励结构与银行风险管理实践408

18.16 对信贷紧缩的应对410

18.17 官方短期利率下调411

18.18 流动性供应和最后贷款人机制412

18.19 量化宽松413

18.20 财政刺激414

18.21 金融机构救助415

18.22 小结421

术语表424

延伸阅读430

参考资料4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