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金融理论与金融对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金融理论与金融对策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0642464.jpg)
- 孙翠兰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414687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52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368页
- 主题词: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发展-金融支持-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金融理论与金融对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及金融的促进作用3
第一章 导论3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3
一、背景及实践意义3
二、理论意义4
第二节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5
一、主要内容及框架结构5
二、研究方法6
第三节 研究难点和创新之处8
一、研究难点8
二、创新之处8
第二章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9
第一节 相关研究文献述评9
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内涵及研究方法9
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14
三、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成因17
四、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措施18
五、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关系18
第二节 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19
一、数据的选取及范围19
二、衡量指标体系的确定19
三、“四大板块”间经济发展差异分析20
四、城乡间经济发展差异分析24
五、省际经济发展差异分析26
六、“四大板块”与省际人均收入差异的比较28
七、我国地区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差异的分解31
第三节 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32
一、“四大板块”间的发展差异32
二、省际发展差异33
三、简短的结论34
第四节 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合理区间的探讨34
一、差距警戒线检验34
二、利用标准差S和GDP增长率Y探讨合理区间35
第五节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过大的成因及不良后果37
一、差异过大的成因37
二、差异过大的不良后果40
第三章 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41
第一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形成41
一、第一阶段——政策出台41
二、第二阶段——理论探讨41
三、第三阶段——贯彻实施42
第二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研究述评43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43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条件与度量45
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举措45
第三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测度50
一、衡量指标体系50
二、各指标的一般标准值50
三、指标体系的合成及权数的确定51
四、以改进功效系数法测度“四大板块”间各指标的分值52
第四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53
一、系统理论、主要内容及法则54
二、系统理论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践的指导意义58
第四章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金融支撑系统61
第一节 经济发展总体的相关性61
一、三次产业61
二、总体系统关系62
三、金融在总系统中的地位63
第二节 金融系统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支撑65
一、区域经济界定65
二、金融系统支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65
三、金融系统支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适度超前性66
四、金融系统支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外兼顾67
第三节 金融系统支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相关系统的配合67
一、主要相关系统67
二、主要相关系统对金融系统支撑作用的配合68
中篇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金融理论71
第五章 对当代西方区域金融主流理论的现实反思及评价71
第一节 金融发展理论演进中金融与经济关系的简要回顾71
一、早期学者们的主要研究成果71
二、现代学者们的主要研究成果72
第二节 对金融抑制理论的现实反思与评价73
一、金融抑制理论73
二、现实反思与评价75
第三节 对金融深化理论的现实反思与评价78
一、金融深化理论78
二、现实反思与评价80
第四节 对金融约束理论的现实反思与评价84
一、金融约束理论84
二、现实反思与评价85
第五节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金融约束理论的融合点及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88
一、“西方三金理论”的融合点88
二、“西方三金理论”对协调发展战略实施的启示90
第六章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金融理论构建的基础92
第一节 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般性描述——金融相关率92
一、金融相关率概述92
二、对金融相关率的评价94
第二节 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辩证关系的深层次分析——以历史发展和逻辑演绎为视角95
一、国内外学者相关理论研究述评95
二、历史发展与逻辑演绎结合视角下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106
第三节 金融对经济发展反作用力的定性定量分析148
一、金融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定性定量分析148
二、金融对经济发展阻滞及破坏作用的定性定量分析157
第七章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内金融结构162
第一节 金融结构及对其新的理解162
一、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构理论163
二、对金融结构理解的突破165
第二节 区域内金融结构构建的原则166
一、区域内金融结构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优势的原则167
二、区域内金融结构适势调整的原则168
第三节 区域内金融结构层次性、多元重构与合理布局169
一、区域内金融结构层次性、多元重构与合理布局的客观依据170
二、经济的总体空间分布及金融结构的层次性175
第八章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区际金融结构179
第一节 “异质”、“同质”区域经济合作的历程、问题与原则179
一、“异质”、“同质”区域经济合作的历程及现存问题179
二、“异质”、“同质”区域经济合作的双赢原则185
第二节 “异质”、“同质”区域经济合作的金融机制186
一、机制与金融机制186
二、区域经济合作的金融机制188
第九章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金融制度约束与审慎监管194
第一节 金融体系内控约束194
一、内控约束194
二、内控约束的成因与作用195
第二节 金融制度外部约束196
一、外部约束196
二、各约束主体的作用196
第三节 审慎监管机制198
一、审慎监管及其构成198
二、微观审慎监管指标体系201
三、宏观审慎监管指标体系211
下篇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金融对策217
第十章 国际经验、区划标准及我国央行大区行的重整217
第一节 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央行的相关运行及可资借鉴的经验217
一、美国央行的相关运作217
二、英国、日本央行的相关运作221
三、我国国情与可资借鉴的国际经验224
第二节 我国央行职能及分行设置的历史变迁、现存问题及成因分析226
一、央行职能及分支机构设置的历史变迁226
二、现存问题及成因228
第三节 我国央行大区行的功能定位232
一、央行大区行去留问题的讨论232
二、央行大区行的功能定位233
第四节 科学经济区划及央行大区行职能重构234
一、科学区划依据的界定及区划234
二、相关基础环境的理顺和再造237
三、大区行自身职能重构238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的可调性及区域化改革240
第一节 统一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内涵及有效性条件240
一、统一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240
二、统一货币政策的内涵241
三、统一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条件241
第二节 统一货币政策困境及危害的定性定量分析244
一、统一货币政策困境与危害的定性分析244
二、统一货币政策困境与危害的定量分析247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可调性及区域化改革252
一、货币政策的可调性252
二、货币政策的区域化改革254
第十二章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货币市场建设258
第一节 货币市场及我国的货币市场258
一、货币市场258
二、我国货币市场的现实格局与主要问题258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作用及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建设265
一、货币市场的作用265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货币市场的总体建设266
第三节 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建设267
一、多元化、多层次金融机构体系的总体构建267
二、县域以下股份制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268
第十三章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资本市场建设274
第一节 资本市场及我国的资本市场274
一、资本市场274
二、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现实格局与主要问题275
第二节 资本市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及总体设计279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资本市场的作用279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资本市场的总体设计280
第三节 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本市场梯度结构及多层次建设282
一、资本市场梯度结构282
二、多层次区域资本市场282
三、多层次区域资本市场建设的原则283
四、多层次区域资本市场的建设283
第十四章 政策性金融机构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及区域化改革285
第一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及存在与发展的客观基础285
一、政策性金融机构及内涵285
二、政策性金融机构存在与发展的客观基础286
第二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287
一、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区别与互补287
二、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功能288
第三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运行中现存问题及区域化改革292
一、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演变及地区分布292
二、政策性金融机构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93
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区域化改革295
第十五章 建立专项开发银行加大对欠发达不发达地区基础设施、能源的投入力度298
第一节 基础设施、能源建设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98
一、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298
二、能源建设的作用299
第二节 欠发达、不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和能源建设中的主要问题300
一、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300
二、能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01
第三节 专项开发银行的功能定位及对两类地区基础设施、能源建设的支持302
一、专项开发银行及性质302
二、专项开发银行的功能定位303
三、专项开发银行支持两类地区基础设施和能源建设的对策303
第十六章 积极、科学地引进外资305
第一节 对我国引进外资的总体分析305
一、我国引进外资的历史与现状305
二、对外资作用的实证分析306
三、利用外资的区域差异分析309
四、利用外资区域差异的成因310
第二节 加强对外资的引导与监管311
一、我国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问题311
二、加强对外资的引导与监督312
第十七章 金融系统发展的适度超前及在我国不同区域的非均衡性315
第一节 金融系统发展的适度超前及其必然性315
一、金融系统对经济发展的适度超前315
二、金融系统超前发展的必然性315
第二节 金融系统超前发展的约束条件317
一、金融系统超前发展的外部约束条件317
二、金融系统超前发展的内在约束条件318
第三节 金融系统超前发展的度量320
一、基础金融工具超前发展的一般性区间320
二、衍生金融工具超前发展的一般性区间321
三、银行类金融机构超前发展的一般性区间322
四、资本市场超前发展的一般性区间323
第四节 东北地区金融系统发展的超前度324
一、对东北地区金融系统超前发展客观依据的总体评价324
二、东北地区金融系统超前发展的适宜区间326
第五节 东部沿海地区金融系统发展的超前度326
一、对东部沿海地区金融系统超前发展客观依据的总体评价326
二、东部沿海地区金融系统超前发展的适宜区间327
第六节 中部地区金融系统发展的超前度328
一、对中部地区金融系统超前发展客观依据的总体评价328
二、中部地区金融系统超前发展的适宜区间329
第七节 西部地区金融系统发展的超前度329
一、对西部地区金融系统超前发展客观依据的总体评价329
二、西部地区金融系统超前发展的适宜区间330
第十八章 其他系统对金融系统作用的配合331
第一节 区域法制系统及配合331
一、法制建设及作用331
二、区域法制建设对金融系统作用的配合332
第二节 区域财税系统及配合332
一、财税机制及作用332
二、财税机制区域化及对金融系统作用的配合333
第三节 区域市场系统及配合334
一、市场与市场化334
二、市场区域化及对金融系统作用的配合336
第四节 区域政府系统及配合336
一、政府及政府行为336
二、区域政府系统运作的原则及对金融系统的配合337
第五节 区域人才资源配置系统及配合339
一、人才资源内涵339
二、区域人才资源配置对金融系统作用的配合339
参考文献341
后记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