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崛起之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崛起之路](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1735481.jpg)
- 李庆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800897108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94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09页
- 主题词:中国医药学-发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崛起之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中医的起源1
一、中医的形成来源于生活实践3
1.中医起源的神话传说3
2.在生活实践中积累医药知识4
二、中医学的哲学基础7
1.朴素的辩证法—阴阳学说7
2.古代的唯物论——精气学说15
3.系统思想的雏形—五行学说21
三、以活体为本的研究方法27
1.天人相应的整体观27
2.中医的特殊思维方法(宏观、综合、整体、非线性、模糊)32
四、早于《内经》的出土医书35
1.最早的两部脉灸经35
2.诊断专书《脉法》与《阴阳脉死候》36
3.《万物》对本草学的贡献36
4.现存最古老的方书37
5.最早的气功专著与医疗体操图38
第二篇 中医的发展39
一、中医理论体系奠基之作——《黄帝内经》41
1.产生的背景41
2.古代的解剖42
3.脏象与经络生理概念的确立44
4.病因与病机学说的起源46
5.中药药性理论的萌芽50
6.方剂理论的奠基51
7.辨证论治概念的提出52
8.中医的最早治疗方法53
二、“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58
1.中医的楷模——“医圣”张仲景58
2.《伤寒论》的成就59
3.《金匮要略》的贡献68
三、中药的第一部专著《神农本草经》72
1.是古代本草的第一次总结72
2.对中药学发展的贡献76
3.中药的毒性78
四、中医古代临床的分科83
1.最早期的医学分科83
2.医学分科的发展与完善84
五、《本草纲目》对中医药的贡献89
1.大医药学家李时珍90
2.对中药的贡献94
3.对世界的影响99
六、方书巨著《普济方》101
1.《普济方》的体例与版本101
2.《普济方》的贡献103
七、中医古代的七大学派与官办教育105
1.继承有渊源105
2.发展有创新107
八、中医的特色110
1.中医治未病是先进的科学思想110
2.中医在于治疗“病的人”112
3.中医的处方过程就是一个创新过程113
4.非药物疗法有其特殊意义116
5.悟性思维与类比推理117
九、中医与世界的交流123
1.中医对世界各国的影响123
2.中医汲取外国经验125
第三篇 中医的百年沧桑127
一、中医随国家地位一起沦落129
1.闭关自守阻碍了中医的发展129
2.帝国主义的入侵导致的中医灾难131
二、西医的发展以及对中医的影响134
1.西方医学的发展和传播134
2.西医对中医的影响137
三、虚无主义与激进主义的泛滥140
1.自信泯灭,全盘西化140
2.传统文化成为牺牲品142
3.虚无主义的危害143
四、消灭中医的政策和中医界的抗争145
1.系列废止案146
2.中医界的抗争147
3.办学兴医,办报结社151
4.积极推进中医的学术改良153
五、复古主义阻碍中医药事业发展154
六、百年来的波折与教训156
1.“科学化”的陷阱和“现代化”癖156
2.“科学主义”的梦魇158
3.激进反传统主义的危害和思想根源160
4.不平等的位置,永不和解的意气163
5.研究中医与中医研究165
第四篇 中医的现状167
一、中医药事业的新生169
1.党的中医政策169
2.中医药事业的大发展171
3.《中医药条例》的诞生173
4.发展的相对停滞176
二、中西医结合的回顾178
1.中西医结合产生的历史背景179
2.中西医结合的现实与困境180
3.中西医不平等的现状182
4.西医发展史的启示185
5.中医药学术发展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186
三、从防治“非典”看中医目前的地位190
1.初识“非典”真面目190
2.中医的真实处境192
3.“非典”带给中医的机遇和挑战196
四、中医药在基层卫生组织中的处境198
1.一位中医门诊部负责人的经历199
2.一位中医院校毕业生的自述201
五、国外的中医热204
1.中医药在世界各地204
2.中外中医教育交流与合作206
3.中医药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207
第五篇 中医的振兴211
一、加强对中医药事业的领导和投入213
1.成立中医药部的设想213
2.加大对中医的人财物投入215
3.开展对大课题的攻关研究217
4.建立符合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的新标准219
5.建立与世界双向接轨的新意识221
二、加强对中医药事业人才的培养221
1.中医药人才应该从小培养222
2.中医高等院校的教学应以中医为主225
3.中医应当重视现代科学知识的教育230
4.应该重视中医药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233
5.培养大师观念235
三、重视对名老中医的学术继承238
1.对中医理论体系深入全面地掌握238
2.临床实践的长期积累239
3.学派地域差异使名老中医各具所长239
4.名医与悟性240
四、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241
1.提高中医医院的数量和质量241
2.提高中医急诊的水平242
3.建立诊病、辨证、施治体系的设想246
4.开展四诊的微观化研究247
5.开展证候标准化客观化研究249
6.开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有效成分组方研究250
五、开展重大课题专项研究251
1.开展脏象本质的研究251
2.探讨经络的实质254
3.开展对中药药性的本质研究258
4.对方剂有效性的实质探讨263
5.建立符合中医证候的模型265
六、加强中药的管理271
1.中药的种植、炮制应该严格管理271
2.中药新药审定应建立中医自己的标准277
3.中药应该打入国际市场283
主要参考文献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