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法制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法制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27/30629059.jpg)
- 叶孝信主编;郭建,姚荣涛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3144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42页
- 文件大小:77MB
- 文件页数:463页
- 主题词:法学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法制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时期的初步发展(约前21世纪—前11世纪)1
第一节 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2
一、起源时代的法律与国家2
二、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3
第二节 夏商时代的法制8
一、夏朝的法制8
二、商朝的法制状况9
第二章 西周的法制(前11世纪—前771)20
第一节 法制指导思想21
一、敬天保民、明德慎罚21
二、亲亲、尊尊和有别23
第二节 法律形式24
一、礼24
二、成文法规27
第三节 身份法律制度29
一、社会等级29
二、宗法制31
三、婚姻制度34
四、继承制度38
第四节 刑事法律制度39
一、刑法的基本原则39
二、刑罚制度41
第五节 财产法律制度42
一、“井田制”43
二、动产的私有权43
三、契约制度44
第六节 司法制度45
一、司法机构45
二、司法程序45
三、贵族官僚在司法中的特权48
第三章 春秋战国的法制(前770—前221)52
第一节 法律形式的转变53
一、公布成文法的潮流53
二、创建成文法典54
第二节 法律制度内容的变化55
一、社会等级大变动55
二、刑事法律的变化56
三、承认土地私有制58
第三节 司法制度的变化59
一、司法机构59
二、审判制度60
第四章 秦国及秦朝的法制(前356—前206)63
第一节 商鞅变法64
一、运用赏罚手段推行农战政策64
二、剥夺旧贵族的特权65
三、改法为律,扩充法律内容66
四、明法重刑,奖励告奸66
第二节 法制指导思想68
一、“一断于法”68
二、法律必须公开69
三、轻罪重刑69
第三节 法律形式71
一、律71
二、制、诏72
三、式73
四、廷行事73
五、法律解释73
六、其他73
第四节 身份法律制度74
一、社会等级74
二、婚姻法律制度75
第五节 刑事法律制度76
一、有关定罪量刑的通例76
二、刑罚制度78
三、主要罪名80
第六节 财产法律制度84
一、土地私有权84
二、债权关系85
第七节 司法制度86
一、司法机构86
二、诉讼与审判制度87
第五章 两汉的法制(前206—220)93
第一节 法制的指导思想94
一、汉初以“黄老”学派为主的法制指导思想94
二、经改造后的儒家法律指导思想95
第二节 法律形式96
一、律96
二、令97
三、科98
四、比98
第三节 身份法律制度99
一、社会等级99
二、家族制度101
三、继承制度102
第四节 刑事法律制度104
一、刑法原则以及通例的变化104
二、刑罚制度的重大改革105
三、主要罪名107
第五节 财产法律制度110
一、所有权110
二、契约习惯及法律111
第六节 司法制度112
一、司法机构112
二、诉讼制度112
三、审判制度113
四、其他制度115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制(220—581)120
第一节 法律形式121
一、律的演变121
二、令的发展123
三、科和格的变化124
四、其他124
第二节 身份法律制度126
一、社会等级126
二、婚姻及家庭制度128
第三节 刑事法律制度131
一、维护贵族官僚法律特权131
二、确立“重罪十条”名目131
三、刑罚制度的变化132
第四节 财产法律制度135
一、土地制度135
二、契约与债136
第五节 司法制度137
一、司法机构137
二、诉讼审判制度138
第七章 隋唐五代的法制(581—960)142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隋朝法制143
一、《开皇律》和《开皇令》143
二、《大业律》和《大业令》145
三、隋朝法制总的特色145
第二节 唐初的法制指导思想146
一、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147
二、立法要求宽简、划一、稳定148
三、执法要求审慎149
第三节 唐朝的法律形式149
一、律150
二、令154
三、格155
四、式156
五、其他157
第四节 唐朝的身份法律制度158
一、社会等级158
二、成丁年龄162
三、婚姻制度162
四、家庭制度164
五、继承制度165
第五节 唐朝的刑事法律制度166
一、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和通例166
二、刑罚制度171
三、主要罪名173
第六节 唐朝的财产法律制度179
一、所有权179
二、契约制度181
三、损害赔偿187
第七节 唐朝的司法制度188
一、司法机构188
二、诉讼制度189
三、审判制度191
第八节 五代的法律制度193
一、立法方面的发展194
二、法律内容的主要变化195
第八章 两宋的法制(960—1279)198
第一节 法律形式199
一、律和《宋刑统》199
二、敕与编敕201
三、令、格和式202
四、例202
五、条法事类204
第二节 身份法律制度204
一、社会等级204
二、宗族制度207
三、婚姻制度210
四、继承制度211
第三节 刑事法律制度214
一、刑法基本原则214
二、刑罚体系215
三、主要罪名219
第四节 财产法律制度221
一、所有权221
二、契约制度222
第五节 司法制度227
一、司法机构228
二、审判管辖230
三、诉讼与受理231
四、证据233
五、审判方式236
六、申诉、复审和死刑复核237
七、其他司法制度240
第九章 辽、金、西夏、元朝的法制(916—1368)247
第一节 辽国(契丹)的法律制度248
一、立法概况248
二、刑事法律制度249
三、司法制度251
第二节 金国的法律制度252
一、立法概况252
二、刑事法律制度253
三、司法制度255
第三节 西夏的法律制度256
一、立法概况256
二、刑事法律制度258
三、财产法律制度261
四、诉讼与审判制度262
第四节 元朝的法律制度263
一、法制指导思想263
二、立法概况265
三、身份法律制度269
四、刑事法律制度274
五、财产法律制度275
六、诉讼与审判制度277
第十章 明朝的法制(1368—1644)283
第一节 明初法制的指导思想284
一、刑乱国用重典284
二、法贵简、严285
三、明刑弼教286
第二节 法律形式287
一、《大明律》287
二、《大明令》289
三、“大诰”与“榜文”290
四、问刑条例292
五、会典293
第三节 身份法律制度294
一、社会等级294
二、成丁年龄298
三、婚姻与家庭制度298
四、继承制度299
第四节 刑事法律制度300
一、定罪量刑的通例300
二、刑罚体系301
三、犯罪与刑罚的主要特点303
第五节 财产法律制度306
一、所有权306
二、契约制度307
三、损害赔偿309
第六节 诉讼及审判制度310
一、司法机构310
二、诉讼制度313
三、审判制度314
第十一章 清朝的法制(1644—1911)321
第一节 法律形式322
一、律322
二、例324
三、会典324
四、对少数民族的立法325
五、省例325
第二节 身份法律制度326
一、社会等级326
二、宗族制度的发展328
三、继承制度的发展329
第三节 刑事法律制度329
一、刑罚制度的发展329
二、定罪量刑的主要特点331
第四节 财产法律制度333
一、旗地旗产的设置和保护333
二、典权制度的发展334
第五节 司法制度335
一、司法机构335
二、诉讼审判制度的特点336
三、司法主权在近代受到侵害339
第六节 太平天国法制341
一、立法概况342
二、法律主要内容343
第七节 清末改制346
一、修律活动347
二、预备立宪350
第十二章 中华民国的法制(1912—1949)356
第一节 孙中山对于民国法制的设想357
第二节 法律体系359
一、“六法全书”成文法体系359
二、判例和解释例360
第三节 立宪活动及宪法360
一、辛亥革命时期(1911—1912)361
二、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6)362
三、广州、武汉国民政府时期(1925—1927)365
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366
第四节 民法以及商法370
一、北洋政府时期的民商法370
二、《中华民国民法》的公布371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商事立法378
第五节 刑法380
一、1912年《暂行新刑律》和北洋政府的刑事特别法380
二、1928年《中华民国刑法》——“旧刑法”382
三、1935年《中华民国刑法》——“新刑法”382
四、南京政府的刑事特别法384
第六节 行政法385
一、行政救济385
二、自治法规386
三、土地法386
四、劳动法387
第七节 司法制度389
一、司法机构389
二、民事诉讼法390
三、刑事诉讼法392
四、领事裁判权问题的解决394
第十三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法制(1927—1949)399
第一节 有关政权建设的法律文件400
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的政权建设法律文件400
二、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法律文件405
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政权建设法律文件408
第二节 土地立法及政策411
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法律412
二、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土地法规414
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土地立法416
第三节 刑事立法及政策419
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的肃反法规420
二、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刑事立法和政策421
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刑事立法和政策423
第四节 婚姻立法425
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的婚姻立法425
二、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婚姻法427
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婚姻法428
第五节 劳动法428
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的劳动法428
二、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劳动法430
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劳动法431
第六节 司法制度432
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的司法制度433
二、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司法制度435
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司法制度438
后记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