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转型期社会管理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转型期社会管理研究
  • 胡绪鹍主编;周建民,李卫东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3800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90页
  • 文件大小:95MB
  • 文件页数:501页
  • 主题词:社会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转型期社会管理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社会转型与社会管理的目标和发展趋势1

第一章 把握社会转型 探索社会管理新模式18

第一节 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与社会问题分析20

一 转型期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20

二 当代中国社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26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探索28

一 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范式梳理28

二 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探索37

第三节 当代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诉求43

一 转型期社会管理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43

二 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诉求47

第二章 创新利益协调机制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62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与我国社会利益格局的演变64

一 改革开放前的利益结构:高度同化的社会65

二 改革开放后社会利益的分化与重组67

三 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社会危害71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利益新调整73

一 从“先富论”到“共同富裕论”73

二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体制改革75

三 劳动立法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78

第三节 利益协调机制的国际经验82

一 通过税收调节平衡收入83

二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公平85

三 健全集体谈判机制 缓解劳资矛盾88

第四节 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利益协调机制90

一 建立健全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90

二 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均衡机制91

三 建立健全顺畅的利益诉求机制92

四 建立健全集体谈判机制94

第三章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推进国家民生建设96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与社会保障98

一 中国的社会转型与社会保障99

二 社会保障管理的常见类型102

三 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发展历程104

四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新篇章107

五 社会保障发展新展望111

第二节 法国社会保障社会化的经验与借鉴113

一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化管理114

二 法国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之弊115

三 法国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之利118

四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121

五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122

第三节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夯实社会管理基础125

一 创新社会保障制度的新要求125

二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管理社会化126

三 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管理129

第四章 转变流动人口管理理念 构建人口管理新体制136

第一节 从被动改革到主动创新:我国流动人口管理观念与体制嬗变138

一 人口流动的限制阶段(1958—1984)139

二 人口流动粗放管理阶段(1984—1999)141

三 人口流动服务管理阶段(2000年至今)142

第二节 我国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144

一 制度背景——户籍管理制度对流动人口的影响144

二 观念壁垒——流动人口管理中的思想误区148

三 体制障碍——流动人口管理中的执行难题150

第三节 流动人口管理的国际经验和启示154

一 国外户籍制度与人口管理154

二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流动人口管理对我国的启示156

第四节 创新流动人口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实现路径159

一 城市化背景下人口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思路159

二 创新流动人口管理的运行机制165

第五章 发展社会工作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177

第一节 移植与继受:社会工作理论论争与实践探索180

一 中国社会工作实务发展历程180

二 社会工作模式及理论探讨186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发展成就与困境189

一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工作的发展成就190

二 社会工作发展的问题与困境193

第三节 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经验及启示197

一 英国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的发展197

二 美国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的发展199

三 港台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的发展201

四 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经验与启示202

第四节 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创新208

一 社会工作的本质与本土化208

二 社会工作体制机制政策支持系统213

三 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215

四 建立社会工作者引领志愿者的工作机制220

五 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220

六 引导民非社工机构的发展222

七 社会工作发展展望224

第六章 关注公共危机事件 强化公共危机管理227

第一节 当前公共危机事件频发的原因及特点分析231

一 当前公共危机事件频发的原因231

二 转型时期公共危机的特点分析236

第二节 当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及体制评析240

一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建立及其基本内核240

二 我国现阶段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优势243

三 我国现阶段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不足247

第三节 发达国家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经验与启示249

一 美国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250

二 英国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250

三 韩国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251

四 发达国家构建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经验与启示253

第四节 强化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思路254

一 建构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254

二 规范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结构255

三 建立和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信息传递机制256

四 完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256

第七章 构建社会协商机制 化解邻避冲突259

第一节 现代化进程中的邻避门槛262

一 何谓邻避262

二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一道门槛264

第二节 邻避冲突产生的原因分析267

一 对“发展是硬道理”的解读267

二 公共决策程序约束虚化269

三 信息公开机制不到位270

四 平等协商机制尚待构建271

五 利益回馈补偿不足273

六 司法介入渠道不畅274

第三节 邻避冲突的消解之道275

一 邻避冲突的可消解性275

二 转变决策思维,重塑互信机制277

第八章 从现实到虚拟:网络时代社会管理的新挑战281

第一节 网络社会及其特点284

一 技术创新与网络时代的到来284

二 网络社会的特点285

第二节 网络社会对传统社会管理的挑战287

一 网络社会产生的新问题287

二 网络社会对社会管理的新挑战293

第三节 发达国家和地区网络社会管理的做法与经验297

一 发达国家和地区网络社会管理的经验297

二 发达国家和地区网络管理的启示304

第四节 紧跟时代步伐创新网络社会管理305

一 当前网络社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05

二 创新网络社会管理体制307

第九章 完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实现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314

第一节 转型期中国社会组织:发展中的社会管理主体316

一 中国社会组织:概念及分类316

二 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宏观背景与内在逻辑320

第二节 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与功能332

一 社会组织的功能定位332

二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基本路径340

第三节 转型期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42

一 转型期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342

二 社会组织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344

第四节 未来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展望347

一 良性互动:政府、社会组织关系的未来趋势347

二 国家与社会互动:中国特色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基本路径352

三 发展远景: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创新358

第十章 探索社区治理模式 实现社区善治365

第一节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体制的变迁367

一 社区概念的解析367

二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体制变迁的背景374

三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体制变迁的过程380

第二节 中国城市社区自治发展与社区治理改善381

一 社区民主选举382

二 社区民主决策385

三 社区民主监督387

四 社区民主评议389

第三节 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社区治理经验和启示390

一 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社区治理的主要模式390

二 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区治理的经验与启示396

第四节 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社区治理结构398

一 构建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的完整的社区治理组织体系398

二 建立社区党组织、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合作共治的治理机制400

三 拓展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方式和途径402

四 构建需求导向的社区公共产品供给体系405

第十一章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407

第一节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文化发展410

一 政府主导向社会主导的文化发展410

二 一元文化向多元文化的发展411

三 人治文化向制度文化的发展412

第二节 基于转型社会的社会文化体制改革413

一 我国文化发展体制的历史阶段及特点414

二 我国社会文化体制的改革——转型期社会管理的需求419

三 我国社会文化体制的改革内容423

第三节 社会转型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性424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425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性426

三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性427

第四节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推进社会文化体制改革429

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保转型期社会文化发展方向430

二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转型期社会文化体制改革434

第十二章 加快法治保障进程 实现社会善治444

第一节 法治社会: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价值目标446

一 法治语境下的社会管理创新446

二 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管理法治化的关系449

三 法治视角下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455

第二节 法治:社会管理创新的最佳模式457

一 法治型社会管理创新模式基本要旨457

二 法治型社会管理模式的五大要素461

第三节 依法治理: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与关键所在464

一 强化社会主体协同治理464

二 创新政府治理理念469

三 培育和完善法治语境下的公民社会472

四 依法规范网络信息管理476

五 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法治保障作用479

六 社会治理:社会管理创新的最终目标485

后记4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