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思维实证研究 以四元结构为中心 1985-2014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朱兰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ISBN:978750936386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76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601页
- 主题词:民事诉讼-审判-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思维实证研究 以四元结构为中心 1985-2014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四元结构:民法理论的方法论表达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现有研究方法分析5
1.实务研究方法6
2.理论研究方法12
3.现有方法的优点和局限15
三、四元结构分析法22
1.逻辑起点:法的重新理解24
2.逻辑中介:回归民法理论32
3.逻辑终点:民法理论的方法论表达36
4.理论观点与司法统计46
5.体例说明50
第一章 界定民事主体59
一、主体资格的司法扩张59
二、主体资格的扩张依据64
三、适格当事人的审查标准70
1.直接权利义务70
2.合同相对性79
3.当事人的选择85
4.以工商登记为准88
5.以资质为准94
6.以专营制度为准100
7.依中央文件为准101
四、几种特殊主体的确定103
1.分支或内设机构103
2.吊销营业执照和破产企业107
3.筹备处、组委会、指挥部等临时机构111
4.外国代表处116
5.职工持股会118
6.业主委员会120
7.国家机关123
五、分析与评论128
附录一 地方政府的民事主体资格认定:以最高法院椒江大桥航道通行权案为例133
第二章 判断法律行为142
一、审查诉讼请求142
1.不告不理原则142
2.诉讼请求的识别、释明与选择153
二、查明案件事实161
1.待查事实的影响因素162
2.无法查明事实的处理方式170
3.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的区分176
4.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间的摇摆:以土地使用证为例182
5.法律事实与法律事实的冲突:以民刑交叉证据为例186
6.视为与推定189
三、定性法律关系202
1.性质决定审理方向202
2.不同法律关系能否合并审理214
3.法律关系的内外之别220
4.法律关系的流变与转化225
四、认定行为效力231
1.区分成立与有效231
2.法院能否主动审查合同效力233
3.影响效力的主要因素237
4.合同效力:渐宽与反复260
5.论无效合同278
五、分析与评论290
附录二 从合同成立之诉到合同效力之诉:以最高法院布吉公司股份代理转让合同案为例298
第三章 保障民事权利312
一、物权312
1.物权确认基本原则312
2.关于物权追及力325
3.土地与房屋分别确权329
4.集体土地流转问题332
5.几类特殊物权归属333
6.担保物权若干问题337
7.相邻权346
二、股权349
1.工商登记与股权认定349
2.审批手续与股权认定354
3.出资与股权认定356
4.股权行使诸问题359
三、债权362
1.债权债务转移364
2.代位权与撤销权366
3.外部善意债权人369
4.外部过错债权人374
四、知识产权378
1.司法保护取向379
2.平衡与限制395
五、民事权益402
六、分析与评论407
附录三 从利益平衡到禁止权利滥用:以最高法院采乐商标案为例414
第四章 划分民事责任429
一、主体性质与责任归属429
1.职务行为429
2.管理过错435
3.个人行为438
二、各方责任的分别认定439
1.违约中的责任认定439
2.侵权中的责任认定455
3.公平中的责任分担466
三、民事责任的连带与扩张469
1.恶意串通469
2.挂靠关系471
3.追加开办单位474
4.验资等中介机构责任477
5.人格混同或否定480
四、民事责任的加重、减轻和免除483
1.加重483
2.减轻486
3.免除488
五、强制执行中的民事责任501
六、分析与评论509
附录四 非诉行政执行的合法性审查:以最高法院普华凯达公司执行监督案为例519
结论523
一、四元结构是统摄宏观司法资源的有效理论工具523
二、最高法院的审判思维已相对成型并正在转型528
三、司法实践是最高法院审判思维相对成型的最终塑造者535
四、相对成型的最高法院审判思维,尚不稳定和不确定540
五、审判思维的未来走向,受制于最高法院复杂多元的功能定位546
参考文献553
后记571
补记575